你的電動車車險漲了多少?

文|新經濟沸點 非攻

2024年開年,身邊的一些新能源車主陸續遭遇車險提價、拒保的現象,在國家明文規定交強險為強制險的前提下,保險公司提價和拒保的內容多集中在商業險。

張女士於2023年1月購入一輛新能源汽車,第一年上車險,費用為7000元左右,臨近續險期,原保險公司給出近1萬元的報價,張女士覺得自己這一年也沒出過險,又陸續打聽其它保險公司的報價,均不低於1萬,無奈之下,她還是回到原保險公司續險。

新能源車險比機動車的高,這是車主們購買時就心知肚明的事實,之前,他們認為,一年裡省掉的油錢,在車險上提點價不算什麼。然而,今年漲幅幅度過大,讓他們一時難以接受。

李先生的遭遇與張女士略有不同,他直接被多家保險公司拒險。因為保險公司判定,李先生的車「風險係數高」。在保險的生態里,如果李先生的車被甲保險公司判定為風險高,其信息將與其它保險公司共享,所以,他打了很多電話也沒能敲定車險的事。

張玲(化名)是中國人保的一名車險銷售人員,她告訴新經濟沸點,今年有很多新能源車主被拒保,大多是因為過去一年裡行駛里程過高,這意味著保險公司在未來存在過大的賠付風險,「一年內里程超過2萬公里,便有可能在做是網約車,也不是不能保,漲價幅度大,車主們不能接受。」

單純以里程來判定車的用途,對一些新能源車車主,有可能造成誤傷,因為有新能源車主一年內隨意自駕幾次,都會達到甚至超過這個數據。

在北京這樣的一線城市,一些普通的燃油車車主一年內集中在周末和節假日開車,其里程數都可能達到1萬多公里。有燃油車車主向新經濟沸點透露,他的車險多年來都很穩定,集中在6000多,沒有漲幅很大的情形。

德勤在一份報告中稱,相較於機動車,新能源車險存在高出險率、高賠付的現象,使得財險公司承保經營虧損。所以不難理解,頻繁出現拒保、保險費大幅漲價的現象,也是保險公司為了對抗虧損。那麼傳統保險公司為什麼從新能源車險上賺不到錢呢?

作為一種新生事物,新能源車的動力系統與燃油車迥異,兩種車的本質區別來源於此,然而,據中國銀保信的數據,家用新能源汽車核心動力損毀率是燃油車發動機事故率的3倍;新能源車的維修成本也是內燃機汽車的1.6到2.3倍,區別於燃油車可以針對耗損部位進行小範圍維修,電動車因製造設計的問題,很小的損耗就會導致整個電池組的更換,有的維修價格甚至超過整車新車售價。

此外,新能源車較低的用車成本,有21%的佔比用於網約車營運,這一數據,與燃油車的1%形成鮮明對比,用於營運的新能源車,出險率遠高於家用車。

新能源車險的定價對運營車輛的數據要求很高,顯然,險企對數據掌握還沒能達到足量,對於風險定價缺乏支撐,對駕駛者的駕駛行為缺乏客觀的判斷。一般來說,車主的駕駛行為、行駛里程、用車時長都將成為車險定價的重要依據,險企只有從車企那裡獲得足夠的合規數據,才能提供給車主個性化的車險產品。在售賣機動車險的時代,大數據車險一直做得比較粗放,新經濟沸點曾經深度採訪過一個UBI車險的項目,最後也因為險企的接受度不夠而遺憾退出市場。

一方面是新能源車險的銷售模式過於陳舊,另一方面卻是中國新能源汽車的迅速崛起,這二者已然形成鮮明的落差。以2023年為例,中國的新能源車市場經過充分競爭,產銷量分別達到958.7萬輛和949.5萬輛,產銷量佔全球比重超過60%。

這一數據體現了我國從政策上持續扶持新能源汽車領域的成效,此前,工信部就明確提出新能源汽車的重要地位:「既是全球汽車產業轉型升級、綠色發展的主要方向,也是我國汽車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戰略選擇。」

另外,為了支持這個產業的發展,國家自2014年起就針對消費者「新能源車免徵車船購置稅」的優惠,該規定經過四次延期,目前,減免政策延長至2027年底。

國家也給新能源車企以支持,2021年,工信部網站上發布了2016年~2020年五年間我國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補貼資金的情況,比亞迪、北汽、東風汽車、特斯拉、奇瑞、吉利汽車、長城汽車、上汽、廣汽等都獲得從2億到約20億不等的補貼。

北京特億陽光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總裁祁海珅認為,「從全世界範圍來看,沒有任何一個國家能像我國一樣,給新能源汽車行業這麼多年的補貼,而且政策的持續性、資金補貼都很到位,且產生了積極影響,一方面促進了新能源汽車的成本的降低,另一方面促進了技術進步及國民消費習慣轉變。」

總之,車險是車生態中重要的一環,機動車時代匹配的保險模式,已經不適應新能源車的需求,保險公司為了提升盈利能力對抗風險,才產生了大幅提價、拒保的現象,這背後的根源在於一個與智能汽車時代匹配的保險模式還沒有產生。

一些新能源車企在探索,例如特斯拉在美國成立了自己的車險公司,中國的新能源車企也在摸索與傳統保險公司成立車險公司,然而,幾年過去,落地的車險產品始終沒有出現。

一句話,智能汽車時代迫切需要與之匹配的車險,目前還沒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