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沒有料到!「反轉」竟然來得如此之快,外媒:為時已晚了

很長一段時間內,蘋果公司引領了全球科技產品的發展進程。特別是iPhone4系列的發布顛覆了人們對手機的使用認知,這讓全球手機市場正式進入觸屏手機時代和智能手機時代。

此後,蘋果公司陸續發布的iMac、ipad、apple wacth、airpods等產品,這些產品皆是行業的標杆,讓人們享受到科技帶來的樂趣,因此蘋果公司擔得起「科技變革者」的稱號。

只不過這幾年蘋果公司創新力不足,給一種吃老本的感覺,這讓很多用戶對蘋果公司非常不滿。這些用戶紛紛表示:蘋果公司已經不再是一家偉大的公司,而是一家以盈利為主要發展方向的公司。而蘋果公司也認識到這一點,改變了現有的戰略方向,只不過市場對此並不看好,因此蘋果公司迎來一系列的「反轉」。對此,有外媒表示:為時已晚了。

都知道蘋果公司是全球第一家市值突破3萬億美元的公司,並且蘋果公司年利潤常年突破1000億美元的公司。毫不誇張的講,在全球範圍內,沒有哪一家公司能有蘋果公司這樣的賺錢能力。

只不過2024年後蘋果公司的情況並不樂觀,迎來很多的「反轉」。

第一個反轉:蘋果市值大跌,2024年累計下跌9.05%

蘋果公司第一個反轉就是市值的變化,從2024年至今,蘋果公司市值累計下跌了9.05%。而在這個階段,標普指數卻上漲了7.57%。不難看出,蘋果市值在美股的表現非常不好,遠沒有達到美股的平均水平。

事實上也確實如此,蘋果公司市值巔峰的時候超過3.2萬億美元,即便是去年年底也有3萬億美元的水準。現如今蘋果市值僅為2.64萬億美元,大跌了3600多億美元。

市值的下跌表明了市場對蘋果公司發展前景的不看好,這個反轉不可謂不大。

第二個反轉:蘋果手機銷量大跌,市場份額下降

自iPhone15系列上市後,其負面消息就沒有斷過。首銷跌破發行價、降價1000元銷售、手機發熱情況嚴重、鏡頭林慧等情況屢見不鮮。最為重要的是廣大消費者認為iPhone15系列創新力不足,有「炒剩飯」的感覺,因此很多用戶對iPhone15系列並不買單。

在這一系列負面消息的影響下,蘋果手機銷量迎來了「反轉」。2024年開年,國內蘋果手機銷量大跌24%,位列第四。而蘋果的老對手華為銷量大漲64%,位列第二。

要知道蘋果手機在2023年在國內賣出了4617萬台iPhone手機,位列國內銷量第一。而到了2024年開年,蘋果手機銷量跌落至第四,這個反轉不可謂不大。

第三個反轉:放棄投資上百億美元的汽車業務,進入AI領域

蘋果公司第三個反轉當屬年初宣布停止造車計劃,這個造車計劃歷時10年之久,總投資高達上百億美元。對於一般科技公司而言,100億美元是一個天文數字,到對於年利潤超1000億美元的蘋果公司而言,這只是毛毛雨。

雖然100億美元對蘋果公司而言並不是什麼大錢,但蘋果公司前前後後花的時間卻不是用金錢衡量。正如比亞迪創始人王傳福講的那樣:花掉幾十億並沒有什麼,但方向錯了,時間浪費了才可惜。

也許蘋果公司知道造車是一個錯誤的方向,因此蘋果把造車團隊重新規劃,建立AI團隊。只不過英偉達、微軟、谷歌、meta、華為等AI公司已經具備先發優勢蘋果公司現在換方向還有逆襲的可能嗎?對此,市場並不看好看好蘋果公司在AI應用的發展前景。

花費上百億美元造車如今卻停止造車計劃而轉向AI市場,蘋果公司的這一「反轉」讓人大跌眼鏡。

總結:

蘋果市值大跌,這是因為蘋果公司近幾年創新力嚴重不足,推出的產品沒有讓人眼前一亮的感覺。即便蘋果公司亡羊補牢,發布了Apple visio pro這種未來科技產品,但這款產品依然不溫不火。

而iPhone15系列銷量不佳,蘋果手機在華市場份額降低,蘋果也採取了降價措施。只不過華為mate60系列、小米14系列、vivoX100系列已經站穩了高端市場,iPhone15的降價也很難吸引用戶。至於蘋果停止造車計劃,轉向AI市場,這只不過是臨時抱佛腳。

不難發現,在蘋果公司經歷一系列反轉後,蘋果公司採取的措施都沒有太大效果。正因為如此,有外媒才表示:蘋果公司的補救措施為時已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