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建設全球科創中心、孕育城市創新「核爆點」,上海必須堅持服務賦能,聚焦初創企業所需,讓更多創新能力強、成長空間大的企業脫穎而出、發展壯大。
張江高新區作為上海科創中心建設的主戰場,自2021年起著力實施「張江之星」企業培育,聚焦上海三大核心產業領域和特色產業領域,著力強化企業賦能,不斷提升服務能級,優化打造創新生態和產業生態。
「聚是燎原火,散是滿天星。」兩年來,領軍型、成長型、潛力型企業三重「星光梯隊」初具規模,在「把基礎研究和應用開發結合起來、把底層技術和市場前景結合起來」的道路上積極探索、創新突破。
「『張江之星』閃耀時」欄目將在張江高新區的科創「星圖」上,近距離探訪一顆顆正蓄力迸發耀眼創新光芒的企業之星。
泛微公司外景。
辦公自動化oa軟體,近年來得到飛速發展。毫不誇張地說,當一個組織人數超過了50人,就需要考慮引入oa系統了。在oa這條賽道上,總部位於上海的泛微網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泛微」)是當之無愧的頭部企業,不僅因為它是第一家成功在上交所主板上市的數字化辦公企業,更因為在客戶規模和產品營收上,它均領先於同賽道其他公司。截至目前,泛微已擁有全國70000多家大中型企業客戶,而在泛微的saas「雲oa」上,更匯聚了90多萬家小微企業,涵蓋了衣、食、住、行等87個細分行業。
作為一家伴隨著中國信息化浪潮一路成長的民營企業,泛微一直將洞察客戶需求,研發讓客戶滿意的產品作為企業的安身立命之本。隨著行業細分和智能化發展,泛微也順勢而為推出「低代碼平台」,未來的軟體可以像「搭積木」一樣配出來,使用者只需知道業務規則,即便沒有編程能力,也能打造適合自己的數字化應用。
一款軟體的生命周期只有三五年,在oa賽道上,泛微22年創新不輟,源自泛微對行業深刻的觀察力。低代碼平台的推出會改變行業嗎?讓我們拭目以待。
抓住大企業的需求,把產品「做深」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隨著sap、ibm、oracle、微軟等國外it公司紛紛進入中國,這些公司比較重視財務軟體和erp(企業資源計劃)軟體,oa軟體被認為技術含量低,市場前景有限被忽視。2001年,泛微在上海陸家嘴成立,立志要做一款高端協同oa軟體。
泛微公司大堂。
頭三年是泛微產品的摸索期。那時,市場上大大小小的oa公司有300多家,競爭非常激烈。泛微之所以能在一眾企業中脫穎而出,與他們的一個創業理念有關——oa軟體公司一定要和大企業「綁定」。道理非常簡單,因為只有大公司才有足夠複雜的辦公場景和足夠多的業務流程。作為應用型軟體,深挖大公司的需求才能做出足夠有「深度」的產品,經過大企業淬鍊的產品再去服務小公司相對要容易一些。
泛微的第一位大客戶是娃哈哈,這也是一家年輕的勇於創新的企業,泛微創始人認真負責、精益求精的精神打動了他們。秉持著為中大型客戶量身定製的原則,泛微將產品賣給了更多大企業——揚子江葯業、恆逸集團、協鑫集團等。
2007年前後,泛微已成長為國內oa市場的頭部企業,擁有幾千家大客戶,公司也開始在北京、浙江、江蘇等地建立十幾個分支機構。2013年,隨著移動oa平台eteams的發布,泛微入選「福布斯中國潛力上市企業前十強」,且被評為「國家規劃布局內重點軟體企業」;2017年,泛微成功在上交所主板上市,成為國內oa行業第一股。
抓住時代發展契機,朝垂直細分領域挺進
泛微的流程管理一直被業內所推崇,好用到什麼程度呢?舉個例子,浙江許多製造業工廠在用泛微的流程與sap集成做審批。製造業企業上下游環節多,採購、生產、銷售、財務等各個環節的業務流要麼就用泛微流程來搭建,要麼就是用泛微流程集成其他系統。流程的靈活度和許可權控制非常精細。另外,泛微流程能支持萬人以上企業並發穩定使用,且支持並行、串列、催辦、督辦等多種審批模式,因此被這些工廠所青睞。
泛微信創實驗室。
22年來,研發始終在泛微佔據著重要地位,這也是泛微的產品能夠不斷引領時代的原因。據了解,2023上半年泛微投入研發費用1.75億,約佔企業營收的20%。泛微本身還是一家「孵化器」,如果在研發中發現有「好苗子」,他們會不遺餘力地投入資源將其扶持壯大。電子簽章及印章管控平台契約鎖公司就是如此而來,如今契約鎖已經成為電子簽章行業的頭部企業,今年2月上榜上海市中小企業發展服務中心發布的上海重點服務獨角獸(潛力)企業榜單。
以泛微為「航空母艦」,在數字化細分領域不斷做深做透,是泛微施行的發展策略。目前,泛微旗下已有專註人事管理的「聚才林」、專註合同管理的「今承達」, 專註採購管理的「京橋通」、 專註費控管理的「齊業成」、專註檔案管理的「文書定」等10款細分軟體。
抓住智能化浪潮,讓軟體「隨心配」
去年10月18日,泛微將舉辦低代碼平台(e-builder)體驗大會,以泛微的體量舉辦的這場大會預示著協同管理行業的下一步變革即將到來:讓組織擁有自主可控的數字化建設能力。
低代碼是一種可視化應用開發方法,開發者無需掌握複雜的編程知識,只需採用簡單的圖形拖拽、參數化配置即可搭建出符合自己需求的應用軟體。因此,好的低代碼平台需要給開發者提供儘可能多的模塊,就像樂高一樣,積木的形狀、模塊越多,玩家就越可能搭出自己想要的模型。
泛微產品生態體系。
這正是泛微的優勢。泛微的低代碼平台歷史悠久,十年前就通過表單、流程、集成、門戶等引擎搭建各種辦公應用。如今,泛微e-builder可提供超過300個表單控制項、上千表單模板、23種圖形化的流程操作組件、內置上千集成介面的連接器……任何人都可以搭建起「業務可串聯,數據可關聯」的數字化平台。
早在2017年,泛微就在軟體中植入了對話機器人「智能小e」,如今人工智慧技術讓一切變得更便捷。比如你需要填寫一張休假單,或者簽署一份合同,只需和它說一聲,它就能幫你完成相關工作。
軟體行業又一次到了變革的時候,泛微認為,如今的客戶已經不希望項目交付拖1-2年,更希望交付周期更短,產品靈活度更高。而且客戶本身也有很多應用系統,希望所有系統數據要打通,消除數據孤島,實現數據互聯。他們目前有足夠豐富的應用場景讓客戶選擇搭配,低層還有低代碼技術平台讓客戶隨需應變。
2024、2026、2028……泛微的未來產品什麼樣?有一點是肯定的,他們會始終跟著時代走,朝著智能化、平台化、全程數字化的方向走。
作者:沈湫莎
文:沈湫莎圖:受訪者提供編輯:沈湫莎責任編輯:任荃
轉載此文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