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公司被曝放棄造車,2000人團隊一片驚愕,馬斯克、雷軍等置評

歷時10年時間,投入數十億美元,擁有2000人團隊的蘋果造車計劃正式宣布取消。這令整個團隊凌亂在風中,數百名硬體工程師和汽車設計師只有選擇蘋果公司其他崗位的份。那麼,為什麼蘋果不再造車呢?

首先,蘋果造車缺乏清晰的技術路線和方向;

蘋果的造車歷史可以追溯到2014 年,當年由庫克批准,蘋果啟動Titan計劃,採用「鈔能力」從谷歌、賓士、特斯拉等企業大挖牆腳,組建了核心團隊,尤其從特斯拉大約挖了300人,但是到底走什麼路線和方向並不清晰,因此,整個項目進展並不順利。

蘋果公司一直在積極研發電動汽車,但目前尚未確定最優的生產合作方,包括現代汽車。雖然已經開始與現代汽車討論生產事宜,但仍然處於討論階段,尚未有實際的合作協議。

其次,儘管蘋果公司有多年的研發投入,但其量產的時間節點尚未最終確定。

目前的計劃是將於2024年推出蘋果汽車,但這也只是計劃,未來是否會有變動仍不確定。

蘋果公司也在考慮投入和產出的不對等問題。新能源市場的競爭日漸激烈,如果不能及時推出電動汽車,那麼之前的投入可能會白費。

最後,蘋果公司缺乏完整的產業鏈支持,狠砸自動駕駛但是無法落地。

蘋果公司做輔助駕駛和自動駕駛有著天然的優勢,但是缺乏產業鏈支持,因此很難將項目落地。由此可見華為公司是多麼的高明,始終聚焦自己的優勢本身,尋求車企以各種方式合作,華為雖然宣布不造車,但是造車的逐漸離不開華為。

蘋果取消造車計劃的消息傳出來之後,特斯拉CEO馬斯克也在社交媒體第一時間回復了一個「致敬」、「點煙」的愜意表情,顯然也是對蘋果公司決策的回應。

現在問題來了,就連蘋果這樣的公司都無法造車,那麼美國電動汽車的其他企業還有發展前途嗎?

答案是否定的,由於銷售萎靡、燒錢嚴重,美國電動汽車創業公司已經陷入掙扎。美國傳統汽車巨頭在電氣化造車路線上幾步不前,新勢力造車面臨困境,加上汽車工人罷工、供應鏈短缺等影響,整個產業發展面臨著嚴峻的挑戰。

分析人士認為科技行業低估了顛覆汽車行業的難度,蘋果的退出成為了又一個例證。「科技行業眼高手低,他們心想,汽車是老古董,他們可以進來開發,這很容易,有什麼難的?他們製造過手機,掌握了所有技術,他們可以搞定,」但是,實際上,他們錯了。

很多網友將蘋果取消造車的新聞與小米造車聯繫了起來,對此雷軍在正式進行了回應:「看到蘋果放棄造車的新聞非常震驚,小米戰略是「人車家全生態」,3年前做了無比堅定的戰略選擇,認認真真為米粉造一輛好車。」

就在28日,比亞迪的漢唐榮耀版重磅來襲,26.9萬起極氪001正式上市,國內30萬以下市場的競爭已經進入了高峰期,而海外市場的爭奪戰早已經打響,留給雷軍的時間確實不多了。

好在剛剛開幕的MWC2024展會上,小米舉辦了 Xiaomi 14 系列全球發布會,同時首次全球公布「人車家全生態」與澎湃 OS,並在展會上展示了小米SU7汽車。

小米集團總裁盧偉冰在2024MWC上接受採訪時表示,小米的首款電動汽車已經考慮了多個不同價位,定價將很快公布,並計劃在國內第二季度開始進行交付。他說,小米相信已經找到了在競爭激烈的電動汽車市場中的定位和目標用戶群。

其實,蘋果、華為、小米在造車方面選擇各不相同,但是因為國內有著完整的電動汽車產業鏈,直接導致產生不一樣的結局。不過,現在說成敗還言之過早,讓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