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層|數字化轉型帶來產業新活力——重慶工業基地數實融合見聞

新華社重慶2月6日電 題:數字化轉型帶來產業新活力——重慶工業基地數實融合見聞

新華社記者周凱

一台台機械手臂不停舞動,一輛輛智能物流機器人將零部件準確送達,新能源汽車增程式動力系統不斷下線……臨近春節,記者走進位於重慶市長壽區的重慶小康動力有限公司智能工廠,看到這裡仍是一片繁忙的生產場景。

重慶小康動力有限公司智能工廠正在生產增程式動力系統。新華社記者周凱 攝

過去重慶小康動力有限公司各生產環節相對獨立,用的是老機械加工設備,產品質量主要取決於工人的操作,不僅管理難度大,生產效益也不高。面對近年來新能源汽車智能化、網聯化發展趨勢,為了公司更好地發展,創新求變勢在必行。

「近幾年,公司將數字化技改作為轉型的關鍵,通過應用AI視覺防錯、激光導航物流等智能化設備和數據信息化平台,車間每月產量從原來的1700件提升至現在的19000件,故障判斷準確率近100%,不合格率下降了89%。」重慶小康動力有限公司數字化部相關負責人楊飛感慨地說,產業數字化帶來的過硬品質讓企業的動力系統供不應求,目前正在開足馬力生產。

長壽區內有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有裝備製造、醫藥化工、鋼鐵冶金等規上企業超300家,是重慶市重要的工業基地之一。隨著工業經濟的發展,傳統生產管理方式讓一些企業面臨產品附加值低、技術含量不足等問題。近年來,長壽區提出建設「新材料高地」的目標,通過促進數字經濟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助推企業加快轉型升級。

重慶博騰製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長壽基地,一個投資超過2億元的數字化新車間即將投用。基地生產負責人龍偉剛點開智能化車間管理系統,各設備裝置工作狀態、生產計劃和進度、職工出勤等數據一目了然。

談到數字化轉型帶來的變化,龍偉剛打了比喻:「以前企業生產主要憑經驗,產量質量難以評估把控。我們從2020年開始實施生產線數字化改造,通過大數據優化生產流程、實現各生產環節暢聯,產品的可追溯性、穩定性有效提升,獲評全國智能製造示範工廠。以某產品為例,同等原料下數字化車間的產量提升了3%至5%,產品質量更穩定可靠了。」

推動數字化轉型過程中,不少工業企業面臨生產線和管理系統改造難度大、數字專業人才不足、找不到合作夥伴等問題。長壽區與重慶市相關部門合作,於2023年12月建成重慶長壽製造業數字化轉型賦能中心,為企業提供數字化場景體驗、產品展示、供需對接等服務。

在賦能中心,大屏幕上顯示著汽車等產業數字化改造後的成效,醫藥、化工等行業的數字化轉型路徑圖,知名工業互聯網企業的介紹和專長,不同領域的數字化技改專家……產業數字化在這裡變得具體可感。

負責賦能中心運營的重慶數商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邱小亮說:「為什麼轉、怎麼轉、轉成什麼樣是企業數字化轉型的核心問題,我們將為工業企業提供培訓、融資、資源協調等數字化轉型解決方案。」

長壽區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長壽區累計建成智能工廠7家、企業數字化車間62個,開展智能化改造項目165個,建成合成材料製造業標識解析二級節點平台,企業工業雲平台應用率55%。2023年全區規上工業總產值達1577.9億元、同比增長6.2%,規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8.6%。

眼下,長壽區正加快聚集數字產品技術服務型企業,探索數據資產交易,計劃建成20家智能工廠和100家數字化車間,通過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融合,讓老工業基地煥發新活力、傳統產業迸發新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