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稱「活在未來」的汪建 要在「生命時代」走出新路

啟動人類基因組計劃

研究「生命天書」的奧秘

解讀其中包含的遺傳信息

通過猛獁象的遺骸提取dna

完成基因測序

與已經滅絕上萬年的古生物「面對面」

誘導體細胞培養出

「最年輕」的人類全能幹細胞

為再生醫學領域創造更多可能性

多年來全球科學家們前赴後繼

不斷嘗試破解生命的密碼

 

作為其中一員的

華大集團聯合創始人汪建

希望在科學前沿不斷探索

「一個細胞如何變成一個完整的個體

一顆種子怎樣長成參天大樹

是時候真正從分子層面上去了解其過程和規律」

 

  

從參與人類基因組計劃

到誘導培養出人類全能幹細胞

從基因測序核心工具「卡脖子」

到自主研發國產測序儀

汪建認為

在「生命時代」到來之時

中國一定會走上並跑甚至領跑的道路

在下一場更大的時代變化中

走出新的路子

 

  

從分子層面研究生命的奧秘

 

幹細胞是人體內具有「超強再生能力」的一類細胞。多年來,科學界在幹細胞領域持續開展研究並獲得矚目成果。

 

日本科學家山中伸彌誘導培養出了人類多能幹細胞,相當於受精卵發育5-6天的狀態,獲得了2012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10年後,中國科學家誘導培養出類似受精卵發育3天狀態的人類全能幹細胞,是在體外培養出的全球「最年輕」的人類細胞。汪建稱,早2天的細胞可以生成全新的個體,而前者不行。

 

同時,汪建提到這項研究將有可能應用於再生醫學領域:「現在我們做一些類器官,就把細胞放到那兒,誘導它往肝臟走。一個三維器官的形成是很複雜的過程,它真正形成一個肝臟,還會有一段時間。」

 

我們好奇,如果沿著這個路線走下去,心、肝、脾、肺、腎等人體內部器官將都可以通過再生的方式實現替換、甚至更新嗎?對於這個問題,汪建給出了肯定的答案。

 

也有人質疑汪建,但對此他並不在意。「當人類基因組計劃還處在38億美元做一個人的基因組圖譜時,我們就提出是不是人人都可以做?有誰相信?現在我們公開試劑成本的批發價是99美元。」汪建認為,歸根結底,這是生命科學的進步。

 

「過去幾百年,我們花了很多時間研究地球和宇宙的起源,現在是時候真正從分子水平上去研究、了解一個細胞變成一個完整的個體、一顆種子變成參天大樹的過程和規律是什麼了。」

 

汪建稱,如果要揭示這個過程,那就是比人類基因組計劃更浩大的項目,「人體由30幾萬億到40萬億細胞組成,每一個細胞之間的關係是什麼?不光是微觀,還要介觀、宏觀地來看生命的全過程,才能夠真正解讀生命的奧秘。」

 

在「生命時代」走出新路

1990年,人類基因組計劃正式啟動,科學家們想把人類基因組的30億個鹼基對的密碼全部破譯。那時,正在海外留學、工作的汪建與于軍、楊煥明、劉斯奇一拍即合,決心為中國科學家們爭取這張世界頂級基因研究圈兒的「入場券」。1999年,中國成為繼美、英、日、法、德後,第六個參與人類基因組計劃的國家,承擔起人類基因組圖譜1%的測序任務。

 

而今,中國在基因測序領域的技術和實力得到全球廣泛認可。早在14年前,汪建就認定基因測序儀的商用有廣闊未來,於是他「賭」上了全部身家,一次性貸款買下美國公司的128台測序儀,掌握了當時全球近一半的測序能力。

 

汪建一直認為,不要盲目相信或跟隨市場,最重要的是引領市場、創造市場。而他最主要的判斷依據是人類的根本需求,「做這件事能不能提高人們的健康醫療水平、幫助農業育種、環境保護?那時候,在醫學健康、農業和環境等方面,基因測序幾乎是一片空白。」

 

利用大量進口的基因測序儀,汪建與團隊在人類、動植物、微生物中,不斷推進基因組測序與相關研究,參與了很多有影響力的科研項目。這引起了美國公司的高度警覺,華大也因此被「卡脖子」。他和團隊為了「活下去」,再一次做出重要決策——研發中國人自己的基因測序儀。

 

「我們並沒有長期用它的技術,我們在那個技術上做出一個全新的東西。」

 

 

有人評價汪建:「混在當下,活在未來。」

 

對此,汪建說:「我真實的想法是,一定要把未來的東西盡可拉到現實社會,讓中國在『生命時代』走上領跑至少也得是並跑的節奏中去。我們完全有可能在下一場更大的時代變化過程中,走出新的路子來。」

  

1月19日

22點  cctv-4

《魯健訪談·對話汪建》

敬請收看!

來源:cctv4《魯健訪談》

中央廣播電視總台華語環球節目中心新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