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部《康養藍皮書》發布:推動中國康養產業高質量發展重在標準規範!

今天(1月15日)《康養藍皮書:中國康養產業發展報告(2023)》在安徽省黃山市發布。這是由中山大學旅遊學院副院長何莽主編、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的第六部《康養藍皮書》。在何莽看來,中國康養市場處於黃金髮展時期,伴隨國內最大退休潮到來後期還將繼續上升,當前推動中國康養產業高質量發展重在標準規範。

▲ 第六部《康養藍皮書》發布會現場

第六部《康養藍皮書》由編委會及研究團隊歷時一年多調研、在對國內330個地級市、2800個縣(含縣級市、市轄區)進行資料收集與實地走訪基礎上完成。

▲ 第六部《康養藍皮書》封面
中國康養業態愈加豐富。第六部《康養藍皮書》顯示,2022—2023年我國康養產業發展態勢繼續抬升。將養老、旅遊納入康養市場範疇內,其國內康養產業市場規模超十萬億元。過去兩年,我國康養產業呈現四大發展形勢:居民對森林康養、氣候康養、運動康養、休閑康養、研學康養等康養需求持續上升且多元化趨勢顯著;社會多方力量積极參与,「康養+」業態不斷擴大,如康養教育專業在多地職校設立,康養保險、康養文化館等新業態不斷湧現;康養產業走向體系化,主要業態消費客群和產品服務趨於成熟;康養產業外延,以醫養康養相結合的養老服務體系正加快建設,其發展前景被多方看好。
隨著「健康中國」戰略走向縱深、老齡化社會繼續深化,尤其是國內最大退休潮到來,社會消費熱點轉向康養趨勢愈發明顯,未來康養產業仍將處於上升期。何莽認為應抓住當前發展機遇,加快康養產業標準化、規範化工作,以推動中國康養產業高質量發展。
據第六部《康養藍皮書》統計顯示,我國現有與康養密切相關的標準277項,其中國家標準32項、行業標準30項、地方標準185項、團體標準30項。從數據和具體內容分析發現,目前國家標準、行業標準缺位嚴重;服務標準多,管理標準少,養老領域標準佔比最高;參與主體不對等,在政府主導標準化進程中企業參與度有待提高。
「標準化工作進展遲滯已成為制約我國康養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最大阻礙。」何莽建議,中國應儘快構建高質量發展的標準體系,建議成立專門的「康養產業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和統一管理的組織機構。
未來中國康養產業走勢如何?何莽認為趨勢有三:一是市場將出現更多小而精的優秀康養企業,直接面向康養市場提供對客服務能力;二是許多地方政府會聯同大型集團致力於扶持康養產業轉型升級、並將其打造為新主導產業;三是主體布局將作調整,以智能穿戴健康設備為主角的智慧醫療將成為康養產業投資新熱點。
第六部《康養藍皮書》還公布有2023年度全國康養產業可持續發展能力二十強市、百強縣。山西省晉城市、雲南省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廣西壯族自治區北海市首次「入榜」。該榜單評價指標體系涵蓋康養資源、康養環境、康養設施和康養發展水平4大板塊、15個二級指標和47個三級指標項,並採用精細化處理、加權打分等方法,與全國各地康養產業發展信息數據分析比對後得出。

《中國康養產業發展報告(2022~2023)》

區域報告

▲ 2023年度中國康養可持續發展能力20強市

▲ 2023年度中國康養可持續發展百強縣

來源 | 中山大學、黃山發布、黃山廣電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