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品牌建立高端形象為何如此之難?

為什麼小米從性價比開始想沖向高端品牌如此之難?而同樣華為其實在mate7之前也並不是高端品牌,但mate7之後卻衝擊成功了呢?兩者有什麼本質蘇區別呢?是執行力不一樣?

一般來說品牌都是先樹立高端形象然後再走低端衝量壟斷會更容易,典型的比如之前的諾基亞。但絕大部分中國品牌都以低端或者性價比形象進入市場(除了8848小罐茶[捂臉]),然後再衝擊高端,這就像爬山,由低走高很難,而這個爬山最成功的好像只有華為吧,現在好像比亞迪也快接近成功了。


最關鍵我覺得還是得靠硬技術在某一個閃光點上去超越強者,我記得當時mate7靠的好像是先於蘋果發布指紋解鎖及付款,現在比亞迪的仰望也是在轉向與涉水方面差異化超越特斯拉,像華為就更加明顯就是在首發比特斯拉更牛的智能駕駛,而且是靠車主傳播,他們都不追求盲目全面超越,只做一兩個閃光點先遠遠超越。但實現這些的基礎都得靠技術功底,這可能是小米畢竟欠缺的,所以九牛二虎之力堆料也還是難以建立高端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