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家中國廠商被踢出果鏈,要搬空3000億產能?外媒:麻煩還在後面


導語:

跨國科技巨頭蘋果,一直以來以其嚴格的產業鏈管理而著稱,對於與合作供應商的合作要求一直嚴苛。然而,近日蘋果的一項決策引起了廣泛的猜測和關注,他們終止了與多達13家中國合作供應商的合作,其中包括了一些知名的公司如正和集團天馬微電子。與此同時,蘋果卻在印度市場投下了更多的關注,這引發了對蘋果未來決策的熱切期待。本文將通過改變文章結構和敘述方式,深入探討這一重大決策的內幕以及對蘋果未來的影響。


正文:

在全球範圍內,有一家跨國科技巨頭,其名字眾所周知,那就是蘋果。蘋果一直以來堅持認為,只有行業的龍頭企業才能夠確保核心競爭優勢,只有他們才有資格接下蘋果的訂單。因此,蘋果對供應商的要求一直非常高,他們需要擁有足夠的生產能力,以及出色的產品質量和良好的交付能力。這也是蘋果一直以來對中國合作夥伴的高標準要求。

然而,與中國的合作夥伴不同,蘋果對印度的態度卻有所不同。


近年來,蘋果增加了與印度廠商的合作,這表明蘋果正在向印度市場投以更多的關注。儘管中國仍然佔據著蘋果供應鏈的主要份額,但隨著時間的推移,中國合作夥伴的數量逐年減少,這意味著中國廠商進入蘋果供應鏈的門檻正在逐漸提高,他們接觸核心供應鏈的機會也會相應減少。

印度作為全球人口第二多的國家,擁有龐大的年輕勞動力,這對於蘋果來說是一個巨大的市場機會。為了開拓這一市場,蘋果的CEO蒂姆·庫克甚至親自訪問了印度,並與印度總理納倫德拉·莫迪進行了會晤。


蘋果的代工製造商富士康也計劃在印度建廠,這將導致中國的產能流失,而印度將成為富士康的首選代工地點。

然而,印度和中國之間存在許多差異。儘管印度擁有豐富而廉價的勞動力,但整體受教育程度和綜合素質遠不及中國。這可能意味著蘋果在印度製造的產品質量可能較低,這對蘋果的聲譽和產量都可能產生負面影響。

此外,印度市場也不是那麼容易賺錢的地方,外國企業在印度投資常常面臨各種挑戰和障礙,如突擊審查和凍結資產等。


蘋果目前可能還沒有遭遇到這些問題,但一旦印度有了足夠的條件,他們也可能會成為外國企業的困擾。

與此同時,蘋果的代工巨頭偉創決定全面撤出印度市場,這反映出他們對印度市場的擔憂和不確定性。這一決策對於蘋果來說是一個重要的考驗,他們需要在印度市場面臨的各種挑戰中找到適應和解決的辦法,以確保未來在印度的發展。

總的來說,蘋果公司的決策一直備受關注,特別是在供應鏈和市場方面的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