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志國:「服務化、價值化、機器化、設備化」應齊頭並進發展

9月1日,由人民網·人民數據主辦的「數據要素發展座談會暨數據要素公共服務平台上線」活動在人民日報社成功舉辦。

在以「推動數據要素市場高質量發展」為主題的圓桌對話環節中,浙江大學國家區域協調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科技日報社原副社長房漢廷北京市大數據中心副主任石志國;數字安徽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趙小勇;中國科協網路與數據法治決策諮詢首席專家,聯合國世界絲路論壇數字經濟研究院院長王春暉太極計算機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韓國權;長光衛星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王棟參與對話交流,各自發表了精彩的觀點,伏羲智庫創始人,中國互聯網路信息中心原主任李曉東擔任嘉賓主持。

圖為北京市大數據中心副主任石志國

石志國認為,建設高效合規的數據要素流通交易制度,高效是技術層面上的問題,合規是法律層面的問題,數據行業是「技術+法律」兩個層面相輔相成、推進發展的結果。技術是初步提升的過程,推進到一定程度以後將會遇到瓶頸,需要法律掃除障礙,為技術繼續發展保駕護航。因此,數據企業掌握強技術的同時,也應該有與之相匹配的法律背景作支撐,人民網·人民數據針對數據要素市場打造的「數據資源持有權證書」「數據加工使用權證書」「數據產品經營權證書」(簡稱「三證」)就是很好的法律依據。

石志國表示,可信的基礎設施也至關重要。目前,在充分利用現有基礎設施的前提下,將技術和法律更緊密地結合,就是建設高效合規數據要素流通交易制度的基礎。針對如何推動數據要素市場可持續發展的問題,石志國提出數據要素市場打造的「四化」:服務化、價值化、機器化、設備化。他希望數據能夠摸得著、看得見、用得了,從而促進數字經濟和傳統經濟的融合轉化。

來自29個中央部委相關部門負責人,湖北、河南黑龍江、安徽、內蒙古等省區的地方政府部門負責人,以及各地大數據交易所、大數據企業的代表500多人出席會議。



來源:人民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