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影像講述,這些感人的中國故事

一張照片,定格當下,勝過萬語千言。

一段視頻,留存回憶,抵過歲月變遷。

打開手機相冊,

你還記得那些影像背後讓你念念不忘的故事嗎?

近期,新華社客戶端「中國之美」與vivo聯合發布第一期中國故事影像力短片,邀請了五位特別的講述者以影像為筆,把鏡頭對準真實的生活,書寫生生不息的時代故事,用影像凝聚起直抵人心的動人力量。

影像的語言 讓我們擁有觀察世界新的視角

「影像力技術正賦予我們看待世界新的視角。」在32年前拍下了打動了很多人的《大眼睛》的拍攝者、攝影家解海龍感嘆道。

青年導演申迪無意間在家中茶几下,發現了一份母親為自己「寫了三年」的婚禮致辭,有感而發拍下超短片《寶兒》,記錄了獨特的中國式母女情懷。

攝影師張博然用生動的攝影課激勵鄉村孩子走向廣闊世界,助力大山裡的孩子通過影像認識生活、表達自我,與世界握手。

早在2016年就開始隨行公益義診的攝影師王旭,拍下組圖《高原上的義診》,高原上的孩子們清澈靈動的眼神,令不少網友動容。

武漢青年導演張小鯊用不到五分鐘的超短片,記錄下江城充滿儀式感的「跳東湖」盛會,簡單的裝備,滿分的熱情,對生命的熱愛與不屈。

正如導演申迪所言:「影像是一種不需要被翻譯的語言」。

無論是細微的愛意、熱烈的夢想,或是延綿的希望、動人的精神,都能通過影像的語言表達,鐫刻在更多人的心中。

影像的發展 給記錄生活創造另一種可能

「以前我們都用老式相機,現在用手機就可以很方便地記錄生活。」解海龍回憶。

如今,我們可以很自如地拿出手機,隨手記錄下身邊的美好與感動。而想要讓眼前的美好不再輕易轉瞬即逝,離不開強大而堅實的技術支撐。

vivo已深耕影像技術創新十年,在不久前的「vivo影像盛典」上,vivo重磅發布6nm製程工藝自研影像晶元V3、聯合光學巨頭蔡司推出的符合全新標準「Vario-Apo-Sonnar」的長焦鏡頭等重大技術成果,致力於用科技把專業的影像能力「賦予」每一個人。

在「人人都是創作者」的時代,手機影像承載了更多的意義。唯有持續推動影像力技術創新,才會有更多人願意拿起手機,把美好生活譜寫成一曲曲動人的影像詩。

影像的力量 為中國故事注入鮮活生命力

影像的力量來源於真實。

以攝影事業為畢生追求的解海龍堅信:「只要把鏡頭對準最真實的生活,影像的力量就依舊震撼人心。」

「人人都是創作者」不是一句空話。只要我們都願意拿起手機,用真實影像記錄人間萬象,定格緩緩流動的生活日常,每個人的影像書寫都能帶來意想不到的力量。

今年,申迪用手機拍攝的作品登上熱搜,這個由「母親婚禮致辭」引出的超短片故事,感動無數網友,也引發了我們對親情的深度思考。

張博然第一屆攝影班的學生傅君怡、傅春燕被影像照亮了人生的另一條路。如今,傅君怡已經成為了一名攝影攝像專業的大學生。今年,他們三人一起為大山裡的孩子上了一堂攝影課,繼續播撒影像的希望。

王旭拍下的作品牽動人心,受到社會多方關注,也推動越來越多公益力量參與。

每一個好的作品,都能觸動人心,能產生共情,更能傳遞愛與希望。

為了讓更多人參與到影像敘事中,vivo開展「影像加手機攝影大賽」「FIRST超短片大賽」等一系列人文影像活動,鼓勵「關注當下,讚美日常」,回應「人人都是創作者」的時代。

據悉,自2022年開始,新華社客戶端「中國之美」聯合vivo,關注當下生活,呈現不同視角下的中國之美。今年,雙方聚焦中國故事的時代表達,開啟「中國之美·中國故事影像力」的新探索,鼓勵更多人尋找美、發現美、傳遞美。

隨著全民影像時代的到來,每一個普通人都能成為記錄、講述、傳播中國故事的創作者。vivo通過影像科技與影像文化的持續積澱,陪伴更多人用手機記錄鮮活的影像,為講好中國故事注入生生不息的影像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