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勢而上,海豚憑一己之力托舉A0級賽道

2023年過半,我們赫然發現,原本被大家認為有點「激進」的新能源車銷售預期,其實算是手拿把攥了:

年初,根據乘聯會團隊的預測,2023年新能源乘用車批發銷量將達到850萬輛,批發滲透率將達到36%,彼時我們總認為,這樣的預期有點樂觀:

事實上,就在剛剛過去的六月,新能源車的國內零售滲透率已經達到了35.1%,比起去年同期的27.3% 上漲明顯——整個上半年,國內新能源乘用車的累計零售銷量已經達到了308.6萬輛,同比增長了37.3%,而這,幾乎也是這麼多年來新能源持續火熱的又一個佐證。

但全面的利好背後,是否就意味著高枕無憂?答案顯然是否定的。

中國消費者需要A0級,更需要海豚

別的不說,起碼A0級的銷售困境就不該被忽視。

從2005年開始,A0級車型在市場上的整體表現就處於一種令人難以想像的斷崖式下滑,市場佔比甚至從2005年的38.1%一路下探到2.1%,縮水了近20倍。

即便在中國新能源市場如此的發展節奏里,A0級也沒有能趕上大部隊的步伐。放眼整個新能源市場,車型的售價從不足五萬的A00級別,一直跨越到了四、五十萬的豪華車級別,每一個級別都有自己撬動細分領域的王牌選手。

A0級似乎是唯一的例外:身前的A00級在各家的爭奪下百花齊放,展現出全球市場都沒有過的特殊景象,身後的A級和B級也藉助著插混和純電的雙線發力,很快湧現出了比如比亞迪秦PLUS、特斯拉Model 3這種經典車型。

唯有A0級,前不著村後不著店,始終沒有讓自己賣爆的「抓手」。

事實上,A0級的疲軟不是一天兩天的事情,早在燃油車時代就已經初見端倪。受制於車輛的售價和軸距,消費者選擇A0級往往也是主打一個將就,空間、動力、配置三方齊全肯定做不到,別是樣樣不沾就已經是謝天謝地。

消費者真想要省錢的,索性先買一輛A00級應應急,要是真有家庭使用需求,那就咬咬牙上到A級車,畢竟價格相差也不大。在這樣的大背景下,A0級被消費者逐漸放棄其實是理所應當。

可其實從定位和趨勢上看,A0級在中國絕對不至於此:低廉的價格和還算合理的空間配置,讓它原本可以成為年輕消費者的首購選擇。

另一方面,隨著中國家庭多元化趨勢的變化,A0級也可以成為家庭增購車型的一個重要答案,作為日常家庭使用的一個補充,成為多車家庭的一種選擇。

2022年,A0級轎車的市場份額微微上漲到了2.2%,增長率為6.7%,這是A0級整體銷量在最近五年一來的第一次正向變化。

今年1-5 月,A0級轎車繼續走俏,3.5%的市場份額增長了90.9%,充分證明消費者對A0級的需求和認可還在持續上升。

為何曾經的A0級狗都不理,如今的A0級高攀不起?

市場需求永遠只是推手。說到底,還是得有一款足夠讓消費者重建信心的車型,給出足夠可靠的表現——這一次,是眾望所歸的A0級純電轎車中的翹楚:比亞迪海豚。

海豚到底賣得有多好?過去12個月里,海豚最差的單月銷量也超過了1.7萬台,另外11個月全部破2萬,最近4個月更是3萬打底。

在累計銷量方面,比亞迪海豚用1年的時間迅速達成了銷售10萬台的里程碑,在消費者心中建立了海豚顏值高、體驗好、精品車的標籤。

在這之後,比亞迪海豚銷量更是一騎絕塵,甚至可以說是用一己之力托起了A0級的復甦。每四個月賣出10萬台彷彿一個從不倒下的flag,從20萬再到30萬,每一個里程碑都保持了這樣的節奏。

截止今年6月,海豚的累計銷量已經來到了39.6萬。按照這個速度,今年年底海豚的累計銷量將有望達到55萬。

中國消費者為什麼需要海豚?

在紛繁複雜、一天一變的中國汽車市場里,沒有哪個車型能夠隨隨便便成功。前後歷時2年,海豚從誕生到走紅再到撐起A0級的大旗,可以算得上是對中國市場細緻入微的洞悉的集大成者。

事實上,對於始終強調實用性為第一要素的中國消費者,A0級所要解答的第一題就是如何在更低的售價下給到消費者更多、更好、更可靠的使用體驗。在這點上,身處比亞迪旗下的海豚,顯然有著先天的巨大優勢。

海豚是比亞迪基於e平台3.0打造的首款量產車,這個平台創造性的用技術解決了很多新能源車發展亟待解決的問題,對整個電動車領域來說都是一個巨大的突破。

比如在電動力總成方面,海豚搭載的是全球首款深度集成的八合一電動力總成,相比業界普遍採用的三合一電動力總成,在功率密度、綜合效率方面都有著明顯的優勢,在行業內也是備受肯定,之前獲得了《汽車與運動》「『中國心』2022年度十佳新能源車動力系統」。

比如在熱管理系統方面,海豚搭載的是同級別唯一的熱泵和PTC雙系統組成的熱管理系統。這種配置充分考慮了車輛在各種環境條件的使用需要,對於改善低溫行駛續航里程錶現有很大幫助:在零下15℃至零下1℃的低溫環境下,CLTC工況續航420km的海豚時尚版,平均續航成績達到了367.2km,平均冬季續航達成率高達90.7%。

再比如已經火出圈的比亞迪刀片電池,海豚同樣搭載使用。它打破了傳統電芯-模組-電池包的設計思路,解決了磷酸鐵鋰電池能量密度的短板。電池和車身高度融合的設計,讓電池既是能量體又是結構件,也是目前常見的圓柱形或軟包封裝動力電池無法實現的。

除此以外的安全車身結構、電子電氣架構、控制域技術等,在海豚這台熱門車上也都有體現,也是比亞迪這麼多年在新能源各個方面研發的集中體現。或許這些東西並不是消費者一次加減速、一段旅程能夠體驗到的,但卻是消費者所有體驗的基礎。從這點上看,海豚的表現實屬可貴。

以上的部分,某種程度上可以看做是消費者的心理防線,是車企的護城河,是真正決定「好」和「傑出」的核心因素。

更重要的是,除了以上的基礎題,海豚在幾乎所有的加分題上也都是精彩作答:

在空間上,海豚給到了一個2700mm的軸距表現,內部空間越級碾壓不少A級車不說,甚至和某些B級車相比也是不遑多讓;

在懸架調校方面,純電車動力輸出平順流暢是必然的,靈活好開的A0級別法寶也在這台車上完美體現,同時還有原超同級別車型的隔音能力和行駛質感,給消費者帶來更加精緻的出行體驗;

在外觀設計方面,海豚更是打破了大家對於A0級的傳統刻板印象,「海洋美學」設計理念充滿活力而且個性十足,完美符合年輕人對審美的高要求;

顏色則是海豚的「必殺」,純色和雙色的外觀配色方案都是一秒抓住眼球——自由版和時尚版車型提供「貝貝灰」「噗噗粉」「芝士黃」「芋泥紫」四款純色車身,騎士版車型則採用「貝貝灰/噗噗粉」「貝貝灰/衝浪藍」「德蘭黑/亞特蘭蒂斯灰」三款雙色車身,每一種都是別具匠心;

在配置上,純電車在性價比方面的優勢更是顯露無疑,全系標配實時胎壓顯示、百萬像素高清全景影像、後風窗雨刷、主駕電動6向座椅調節,2023款還新增了後排座椅4:6比例放倒、四門車窗一鍵升降防夾、前駐車雷達等實用配置,外加DiLink智能網聯繫統,對一台實用性要求更強的代步車,你很難再要求它更多。

的確,當我們回頭去看海豚身上這些產品優勢時,我們就能夠深切體會到曾經主流A0級車型主打的可靠性、動力性能和實用功能方面的優勢在如今已經蕩然無存。

當那些曾經被消費者們認可的雅力士、飛度們再拿出同樣10萬級別的產品時,更多的消費者都在搖頭。時間已經進入到2023年了,那老三樣早就不管用了。

如今,比亞迪海豚憑藉新能源底層技術的創新與顛覆式的產品體驗,完全取代了同價位的燃油車,成為A0級市場的首選,也挽回了主流消費者對於這個級別的固有認知——一邊斷了雅力士飛度的路,一邊挽回了它們所代表的A0級轎車的聲譽,不能不說有點「黑色幽默」。

難道只有中國消費者才需要海豚?

在海豚走俏的當下,廣大消費者對於A0級純電車的認可已經不需要商家和媒體進行「教育」,更多海外的消費者也被海豚的魅力所折服。

從2022年開始,比亞迪海豚以DOLPHIN的身份登陸包括日本、泰國在內的亞洲地區市場,未來還將陸續進入大洋洲、歐洲和南美市場,成為比亞迪品牌開拓海外市場的「先鋒隊員」,從市場和消費者的反饋來說,對這台性價比出色、體驗頗佳的小車評價甚高。

同樣是在去年年底,比亞迪海豚適時推出了2023款,又對這台車進行了全面的配置升級,讓海豚在市場上的競爭力進一步提升。

比如前文提到的「芝士黃」和「芋泥紫」的純色車身配色,以及「德蘭黑/亞特蘭蒂斯灰」雙色車身配色就都是在2023款中新增的,再加上百萬像素高清全景影像系統、主駕座椅6向電動調節、前排座椅電加熱這些實用配置,讓這台車整體體驗還在上升,站在一台官方售價11.68-13.68萬的小車角度上,顯得尤為難得。

在車型影響力方面,藉助著比亞迪海洋網更加年輕的產品定位和更加鮮明的新能源屬性,海豚作為比亞迪海洋網的首款車型,如今已經擁有了近40萬的車主,和用戶之間的互動和溝通也更加順暢有效。

在營銷層面,海豚所依託的海洋網就在傳統的4S店層面上,增加了商超店和城市展廳,同時引入了新的引流工具、交付系統和銷售體系,也讓銷售和服務環節更高效,為消費者提供更多更好的體驗。

的確,相比在銷量上取得的成績,比亞迪海豚更看重消費者對於用戶體驗的整體性認可。除了外觀、設計、空間、效率、安全、智能體驗方面的不俗體驗,銷售、服務、互動也會成為海豚車型不可忽視的體驗層面答卷。

如今,比亞迪海豚已然是當代年輕人的最佳城市出行夥伴和,也又一次成為比亞迪用一台車撬動一個細分市場的傑出案例。海豚的故事再一次告訴我們,或許在細分市場隕落之前,車企們真的應該捫心自問,你們做出消費者真正想要的產品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