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回答1948:回溯路特斯的「馭風之道」

一入路特斯,終身路特斯。作為柯林·查普曼畢生的傑作,路特斯在許許多多的車迷心中有著非常獨特和鮮明的地位。回顧整個賽車史,路特斯是絕對無法繞過的一個章節。7月13日,全球最富盛名的汽車文化盛事——古德伍德速度節即將盛大啟幕,路特斯將攜數款經典車型參展,並集結全球最快量產純電超跑Evija、全能公路跑車Emira、全球首款純電超跑SUV路特斯Eletre重磅亮相。

75載光陰,7次F1車隊冠軍、6次F1車手冠軍、81個分站冠軍······從歷史的曠野中飛馳而來的路特斯,任歷史的迴響高亢而嘹亮。然而,路特斯的厚重與傳奇並不足以被幾個簡單的數字概括,更蘊含在它那一輛又一輛的經典車型中。讓我們穿越回75年前的英倫半島,從一座不起眼的後院車庫開始,一同見證這夢想的源頭。

| 生於賽道 與風競速

時間回到1948年,20歲的柯林·查普曼在未來妻子家的車庫裡,用奧斯汀7改造出了自己人生中的第一台賽車Mark 1。不過,彼時的他們或許並沒有意識到,一個偉大的、特立獨行的跑車品牌正由此誕生。

柯林·查普曼憑藉著嫻熟的技術實力和創新天賦,在原有器件的基礎上,在制動器上安裝特殊驅動凸輪,提高發動機壓縮比,並配備好定製的進氣歧管和雙氣門彈簧。同時,連奧斯汀7車上原本效率不高的化油器也換成了效果更佳的福特下吸式化油器。一番「魔改」,不僅外觀煥然一新,更在性能上實現了質的突破。同年,柯林·查普曼便攜Mark 1參加了賽車俱樂部的比賽,一舉斬獲多個級別組獎項。

眾所周知,造車和贏得比賽的快樂,只有零次和無數次。Mark 1的獎項雖然讓柯林·查普曼感到由衷欣喜,但Mark 1在賽場中暴露出的問題也激發了他繼續改造和升級賽車的熱情,例如輪胎寬度不夠,導致彎道時抓地力不夠強。於是,接下來的幾年中,柯林·查普曼又相繼打造出Mark 2、Mark 3、Mark 6等經典車型,並在多個賽事中脫穎而出。

誕生於車庫的路特斯首款車型Mark 1

不過,如果僅僅是這樣就滿足和止步,那就不是天才查普曼了。在接下來Mark 8的製造中,柯林·查普曼第一次將造飛機的思路引入了賽車。

1953年底,柯林·查普曼與路特斯早期夥伴之一——飛機公司空氣動力整流部主任邁克·考斯汀,共同開始設計一台「像飛機一樣」的賽車:流線的車身造型、低趴的車頭、更窄更高的輪拱、側線逐漸上升至車尾。所有的設計都是為了減少阻力、提高速度並保持穩定服務。可以說,Mark 8的誕生開啟了路特斯的空氣動力車身之路。

Mark 8開啟了路特斯的空氣動力車身之路

正如柯林·查普曼所說,「增加動力使你在直道上更快,減輕重量使你在任何地方都快。」越級的性能表現和優越的賽道成績讓這個彼時還「默默無聞」的賽車品牌一下子吸引了無數賽車手的注目,也使得賽場上飛馳的路特斯從此印刻於無數車迷的心中。

| 進軍F1 賽道冠軍榮耀積澱

假如用一個詞來形容路特斯賽車,那一定是「帶輪子的芭蕾舞者」。在輕量化、空氣動力學設計、「單體殼」、定風尾翼、地面效應等「黑科技」的加持下,路特斯的靈動、自由和極致駕控被發揮到了極致。

以Type 25為例,這款F1歷史上首輛採用「單體殼」的賽車,相比於常規的F1賽車結構框架要堅固得多,底盤重量卻只有其一半大小,並且還做到了在不擠占車手空間的基礎上,更低更窄,重心更靠近地面的同時行駛中的空氣阻力更小。對此,英國著名賽車記者丹尼斯·詹金森曾評價道,「這種鉚接單體結構使Type 25像飛機一樣有著更高的剛性和更輕的重量,駕駛它的感覺猶如起伏在雲端之上。」

F1史上首輛採用「單體殼」的賽車Type 25

1963年,Type 25與F1賽車手吉姆·克拉克參加了多場比賽,其中7次取得勝利,並在全年獲得了3次「大滿貫」。在Type 25賽車的全生命周期中,贏得了總計6次的「大滿貫」,在世界賽車史中,這一記錄至今無人超越。此外,吉姆·克拉克在古德伍德賽道創造的圈速紀錄仍是保持至今的賽道紀錄。

而在時光的長河中與Type 25相映生輝的,要數25年後誕生的Type 99T了。彼時,為解決極端的「地面效應」帶來的「豚躍」現象,路特斯在雙底盤方案受挫之後,選擇了以電子懸架系統作為主攻方向。

1987年,路特斯在Type 99T上配備了其首創並經過多年打磨的主動懸架系統。這一系統的搭載使得四輪高度能夠得到分別調節,並在彎道中使車身維持和直線一樣的平衡,從而具備超強的過彎性能,並與「車神」埃爾頓·塞納奪取了F1分站冠軍。

Type99T搭載首創主動懸架系統

必須承認,在F1歷史中,路特斯始終是一個「又颯又穩」的存在,尤其是路特斯的賽車,總能夠在一些技術的奇思妙想之下獲得突破常規的勢能。如果非要用一段話來總結這一特徵,柯林·查普曼的一段名言十分合適:「先驅者的勇氣,不只是創新,亦是掙脫過去的桎梏。」

| 跑車家族續寫馭風傳奇

如果說Mark 8和Type 25是代表賽道的激情與自信,那麼以「E」字母命名的跑車則更傾向於在光影中展露頭腳。它與電影、音樂甚至遊戲之間千絲萬縷的關聯,使它毫不遜色於任何偉大的藝術品。幾十年來,路特斯「E」系列車型早已成為一種文化象徵,融入到了各種各樣的文化載體當中。

其中,最為著名的當屬在《007》中亮相的邦德座駕Esprit。這款於1972年概念設計亮相、1976年量產的雙座跑車,在當時路特斯公關總監唐·麥克拉克蘭的傾力推薦下,成功「出演」了《007》系列的兩部電影。電影上映之後,Esprit迅速「出圈」,成為無數人心中的夢幻超跑。隨後,Esprit還相繼於《本能》、《風月俏佳人》等知名電影中驚艷出場,留下了無數經典畫面。

不過,出演電影並非Esprit的「專利」。路特斯與電影的淵源最早可以追溯到上世紀50年代的喜劇電影《連襟兄弟》中亮相的Mark 2。此外,英劇《復仇者》中的Elan、《絕望主婦》中的Evora、《赤焰戰場2》中的Exige S也同樣令人耳目一新。

路特斯「E」系列還是遊戲中的「常客」。在《極品飛車9》中,路特斯Elise無疑是樂聖都大街上最靚的車,也是許多玩家奔赴天涯的「心頭好」;而在另一款遊戲《極限競速:地平線》中,Eleven、Elise、Exige頻頻出現。最新版本中,路特斯Evija也作為電動超跑首次在遊戲中亮相。可以看到,在遊戲這一「第九藝術」中,對於路特斯的青睞和偏愛只增不減。

全球首款純電超跑SUV路特斯Eletre

不過,當人們聚焦於路特斯在電影、音樂、遊戲當中頻頻展現出的藝術價值時,也不應當忽視其在性能、操控等方面的絕對實力。

從Mark 1到Type 99T,從Eleven到Esprit,再到如今的電動時代的Evija、Eletre,路特斯的賽道基因從歷史中穿越而來,卻從未有過半分褪色。75年來,路特斯用突破性的創新科技征服了全球的車迷,而革新的底盤調校、極致的輕量化設計與空氣動力學也延續至今。即便在新能源、智能化的新時代,依舊詮釋著「一切為了駕馭者」的品牌理念。

回看路特斯與古德伍德交相輝映的75年,這個曾讓無數車迷熱血,讓無數賽車手閃光的跑車品牌,已經走過了如此悠長的時光,但還只有未來,沒有退縮;只有創新,沒有停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