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人機賽道的「鯰魚」來了,可抗8級大風、可飛「駝峰航線」的它能否攪動一池春水?

正在上海舉行的長三角應急博覽會上來了個「大傢伙」——翼展6.4米,最大起飛重量550公斤的無人直升機,它的出現讓高海拔地區、複雜氣候環境下的「最後一公里」投運變為可能。

這是聯合飛機集團參展的眾多無人機新品中的一款,它們的亮相不僅技驚四座,也攪動了無人飛機賽道的一池春水。

可抗8級大風,可飛「駝峰航線」

空氣稀薄的高原是直升飛機的剋星,TD550共軸無人直升機的一系列參數卻刷新認知:它可能夠攜帶超過120公斤的救災設備及物資,最高升限達到6500米,可在5000米的高原上起降,在空中可抗8級大風……

TD550一經亮相便技驚四座,得益於其「從第一行代碼寫起」的自主研發飛控技術。聯合飛機集團副總裁劉芳國表示,為了適應高原的稀薄空氣,無人機安裝了渦輪增壓系統,公司自主研發的飛控技術比經典PID具有更強的安全性和自適應性,使飛機突破了許多之前的「不可能」。「從雪原到海島、從戈壁到高原,全國除了珠穆朗瑪峰,其他地方都能到達。」他說。

應急管理部發布的2022年全國自然災害基本情況顯示,2022年我國自然災害以洪澇、乾旱、風雹、地震和地質災害為主,颱風、低溫冷凍和雪災、沙塵暴、森林草原火災和海洋災害等也有不同程度發生。災情頻發為國家帶來大量的生命財產與經濟財產損失,搭建高效的抗險救災體系刻不容緩。

全時域、全地域、全天候的高性能無人機有望在抗險救災中大展身手。據透露,消防是該飛機使用主要場景之一,該飛機已用於森林消防,城市高層消防也在探索。試想這樣一個畫面,城市高層建築著火,消防樓梯也難以夠到,這時無人直升機可以垂直起飛,直達起火地點發射「水彈」,助力樓宇高層快速滅火。

地下室創業,10年耕耘終受資本青睞

聯合飛機集團起步於2012年,公司創始人田剛印早年畢業於北京理工大學飛行器設計與工程專業,大學時與無人飛機結下不解之緣。2007年,田剛印懷揣著飛機夢,在地下室里開始創業,並在2012年成立了聯合飛機集團的第一家子公司北京中航智科技。

從去年開始,在軍用無人機領域耕耘了10年的聯合飛機集團開始聚焦民用領域,並致力於用十年積累的前沿技術成果構築公共安全生命線。這一目標得到了資本市場的認可,今年3月,聯合飛機集團宣布完成D輪融資總額約20億元,投資方名單中不乏國家製造業大基金、成都重產青樾基金、安徽省量子基金等VC/PE和產業資本。

除帶來了貨真價實的飛機外,聯合飛機集團還在展會上發布了應急救援無人機系統解決方案,該系統主要由大載重無人直升機、多旋翼無人機、地面測控車、運輸保障車及移動式起降平台等組成,可搭載光電吊艙、滅火裝置、弔掛及拋投裝置、喊話器、探照燈、通信中繼等任務設備,實現險前檢測、應急救援、災後救助全流程保障。

「硬科技」加持,無人機賽道迎來利好

飛行時間短、故障率高、產品良莠不齊……很長一段時間以來,「慢低小」無人機的野蠻生長成為行業「痛點」,也讓想用無人機的人放不開手腳。劉芳國表示,想要無人機賽道快速發展,必須提升無人機質量,建立一套規範的監管體系。

4月7日,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通過《無人駕駛航空器飛行管理暫行條例(草案)》,讓擁有「硬科技」的聯合飛機集團大為振奮,劉芳國解釋說,該條例從安全、運營、應急處置等方面做了規定,比如要求中大型無人機必須取得適航證,這就給無人機企業定了規矩,讓企業更清楚自己的發展方向。

創新是聯合飛機發展的動力。去年,聯合飛機集團在推進無人機全產業鏈縱深發展上又新添三名新成員,其中上海研究院落子松江,它將創新策源上進一步為公司發展提供動力。

作者:沈湫莎

圖片:受訪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