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隔 600 天后重返賽場的華為 p60,無疑是 3 月份最重磅的華為新品。
但在發布會上,華為常務董事、終端 bg ceo、智能汽車解決方案 bu ceo 余承東還是把最激情的「遙遙領先」留給了問界,表示問界「將帶來超出期待的智能駕駛體驗」。
這不,它來了。
在剛剛結束的 nova 11 及全場景新品發布會裡,華為進一步完善了 aito 問界 m5 的產品矩陣,帶來了 aito 問界 m5 高階智能駕駛版。
聽名字就知道,「智能駕駛」成為了新車最重要的標籤。
aito 問界 m5 智駕版升級了激光雷達、毫米波雷達、高清攝像頭等智能駕駛感知硬體,將首發搭載不依賴高精地圖的 huawei ads 2.0 高階智能駕駛系統,讓華為大膽喊出了「雙智天花板」的口號。
是的,別忘了華為還擁有另外一個「天花板」產品——鴻蒙智能座艙。
在 aito 問界 m5 智駕版上,鴻蒙智能座艙也更進一步,新增超級桌面、空間音頻等功能,跨設備連接能力也得到了進一步加強。
事不宜遲,現在上車。
用硬實力,挑戰高精地圖
既然是「智駕版」,那我們先來聊聊智能駕駛。
問界 m5 智駕版,首次搭載了華為高階自能駕駛系統 huawei ads 的 2.0 版本,率先實現了不依賴高精地圖的高階智能駕駛功能。
不依賴高精地圖,那就只能靠自己的硬實力了。
問界 m5 智駕版配有 1 個頂置激光雷達、3 個毫米波雷達、12 個超聲波雷達,前向、側向、環視和後向高清攝像頭共有 11 顆,其中前向攝像頭還升級到了 800 萬像素。
除了強大的硬體,一套可靠的演算法也是不可或缺的。
問界 m5 智駕版所搭載的高階智能駕駛系統,在融合感知 bev(bird eye view 鳥瞰圖)網路,能夠識別眾多經過標註的白名單障礙物,如車、人等物體。
當然,道路上的障礙物遠不止車輛和行人,水馬、土堆、大塊碎石,乃至橫倒在路中間的樹木,都是典型的「智能駕駛殺手」。
對於這些未經標註的不規則障礙物,得益於激光雷達的加持,問界 m5 智駕版還有另外一套殺手鐧——god(general obstacle detection 通用障礙物檢測)網路。
bev 網路和 god 網路的協同作用,使得問界 m5 智駕版能夠迅速辨識路上萬物,實現脫離高精地圖的智能駕駛。
實際上,余承東去年就提出,自動駕駛未來的發展不應依賴高精地圖和車路協同。
「未來過分依賴於高精地圖、車路協同,自動駕駛和智能駕駛的能力就上不去。」
儘管目前的智駕系統基本都在使用高精地圖,但余承東的此番發言隨即得到了小鵬汽車 ceo 何小鵬的呼應:「對於自動駕駛而言,高精地圖一定是個過渡。」
為什麼?
一是覆蓋範圍小,高精地圖需要車企逐個拉通各城市,推進難度大;
二是更新頻率慢,城市道路的變更、維修、紅綠燈增減時有發生,地圖數據不能及時更新,會造成極大的安全隱患;
三是運營成本高,高精地圖的信息採集成本一直居高不下,一輛採集車的成本就超過了數百萬元。
此外,由於高精地區是按區塊分別繪製得來,各區塊之間容易形成明顯的斷點,路過時往往需要人工進行接管。
所以說,儘管高精地圖在短時間內提高了智能駕駛的上限,但它形成的這層桎梏,需要有人拿出真本事來,將其破除。
問界 m5 智駕版「真本事」,當然要在路上展現。
在發布會前,愛范兒就已經見識過問界 m5 智駕版的真實道路表現,用兩個字來概括它的表現,必然是「快」和「穩」。
問界 m5 智駕版搭載的華為智駕交互博弈演算法,在人車混雜的複雜場景中發揮到了極致,全程無需駕駛員接管,也保證了通行效率。
倘若你真的非常趕時間,只要踩下油門,車輛便會乖乖前進,鬆開油門後,nca 又會自動恢復。
除此之外,出入匝道時的行雲流水,面對大車時的主動避讓,遇到行人時的風度翩翩,看到車位後的毫不遲疑,都讓這輛問界 m5 智駕版表現得更像是一個經驗豐富的「老司機」。
還真是應了余承東去年的那句話:
有車路協同、高精地圖協同更好,沒有(的話)我們也能做好。
這一做,就做到了「天花板」級別。
鴻蒙座艙,「天花板」的新突破
聊完了問界 m5 智駕版的第一個「天花板」,下一個話題要聊什麼,大家應該都能猜到——鴻蒙座艙。
先拋結論:
這仍是業界最先進、最智能、最好用的智能座艙。
我想應該沒人會有異議。
即便座艙的智能化已經從原來的「全民 carplay」發展到如今這般「百家爭鳴」的局面,鴻蒙座艙也是當之無愧的「天花板」產品。
有關鴻蒙座艙的改進,我想先說說音響。
問界 m5 智駕版上的 huawei sound,迎來了又一輪進化,實現了「空間音頻」的首次上車。
這次,華為音樂與 huawei sound 進行了端到端的深度適配與調教,藉助全車 19 個不規則排布的高、中、低揚聲器,重構了高端錄音室的音響布局效果。
同時,新加入的空間渲染演算法,能夠為用戶提供定製化的車載空間音頻效果。
簡單來說,系統會給予用戶的位置差異,實時渲染不同的聲音和運動軌跡,真實還原聲音的每個細節,包括方向在內。
打個比方,普通的車載音響就像是一潭池水,潛入池中的你會瞬間被水包圍,頓時失去方向感。
而加入了空間音頻功能的 huawei sound 就像是讓你置身山林之中,你能指出百米開外的瀑布聲,也能聽到身旁的涓涓細流,就連頭頂的鳥鳴,也清晰可辨。
這就是空間音頻。
其實在車載音響這一塊,已經有不少車企在發力了,包括普通的貼牌,到深度的調教,但極少有車企願意去匹配合適的音源,一個好好的配置,最後還是淪為營銷噱頭。
而華為則為用戶提供了一個完善的「空間音頻」專區,用戶可以在裡面找到流行、古典、國風、環境聲等各種風格的音樂。去吧,到展廳聽聽看。
這次鴻蒙座艙不僅加強了音樂體驗,還帶來了新的交互方式,最有意思的就是 maglink 魔吸車載介面。
這一介面支持 27w 快充、超聲波位置識別,在擁有了 25kg 掛載能力的同時提供了磁吸童鎖防夾手功能,能夠與座艙多設備聯動、一吸即合。
另外不得不提的是無感充電、hud 高度自動調節、後視鏡自動調節,以及華為與捷停車合作達成的智慧尋車,這些功能無不體現了華為對用戶需求的高敏銳度,就和專為空間音頻打造的音樂分區一樣——
用戶需要的不是盲目堆料,有還不夠,更要好用。
不止智能,性能同樣出色
聊完了問界 m5 智駕版的兩大「天花板」級功能,讓我們回到車輛本身,談談它在性能上的變化。
鋁合金,成為了其中關鍵。
問界 m5 智駕版對全鋁合金底盤進行了升級,同時換用 1.5t 全鋁四缸增程器,成功「瘦身」20kg。
全面的減重配合 huawei driveone 電驅平台,提供了 4 秒級的百公里加速。huawei dats 動態自適應扭矩系統,也大大減少了車輛在顛簸路面的晃動,駕乘舒適性大幅提升。
鋁合金的大量應用,不僅讓問界 m5 智駕版變得更加好開,也帶來了更為驚人的續航。
1425km,這個數字夠驚人了吧。
問界 m5 智駕版擁有更優異的氣動設計,配有隱藏式門把手、賽車級側圍導流進氣口和尖尾雨燕式擾流尾翼,風阻降低了 11%之多。
再結合車身的輕量化設計,問界 m5 智駕版的綜合續航提升 14.7%至 1425km,增程版的 cltc 純電續航里程也隨之來到了 255km。
在滿油滿電的情況下,四驅增程版的續航為 1265km,前面提到的超過 1400km 的誇張成績,則是由後驅增程版創造的,即便是長距離的跨省出行,也無需中途補能
壓軸好戲,還在上演
在發布會的最後,華為還帶來了屬於他們的 one more thing——問界 m9。
實際上,問界 m9 要等到今年四季度才會正式發布,但余承東實在是忍不了上周曝光的「專利圖」,這才決定放出真身,讓我們一睹芳容。
這輛全景智慧旗艦 suv 在問界系列「極致簡約純凈」的設計理念上,帶來了全新的家族化設計。作為全尺寸旗艦 suv,問界 m9 能提供 3-6 座的靈活布局,適配各種使用場景。
問界 m9 基於全新打造的 d 級豪華 suv 平台,採用全鋁合金底盤,全系標配空氣懸架及 cdc 減震系統,延續了 aito 品牌在底盤方面一貫的「堆料」傳統。
智能化方面,問界 m9 自然也要更勝一籌,華為百萬像素智慧大燈、huawei ar-hud、ai 大模型、感測器聯邦等黑科技均悉數上車。
這輛全尺寸 suv 的價格,余承東在發布會上並沒有透露,只知道它的售價區間會在 50 萬元到 60 萬元之間,擁有增程和純電兩個版本,目前已經開放預定。
沉澱 30 年的華為,繼續幫企業造好車
華為不造車,幫企業造好車。
今年 4 月,余承東在電動汽車百人會論壇中再次強調了華為入局汽車行業的中心思想。
不過,雖然華為不造車,但華為想要在智能座艙、智能駕駛、智能網聯、軟體定義汽車這四大領域做到全球領先,推動汽車行業的智能化升級,而實現這一目標的途徑,正是問界這個生態品牌。
2008 年,蘋果帶來了劃時代的 app store,大大豐富了移動設備的功能和使用場景,創新的商業模式也對行業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本質上,問界生態品牌也是如此。
華為不是新時代的博世或者大陸,而是通過軟體、演算法、雲、晶元,為行業創造一個全新的汽車生態模式。
今天這輛問界 m5 智駕版,正是問界生態邁出的全新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