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讓「山寨版ChatGPT」,刺傷科技創造的信心

□劉一昂(吉林大學

現象級AI產品ChatGPT火了,被帶火的還有各種借ChatGPT撈錢的生意:有人藉機開展代註冊業務、販賣賬號並搭售VPN;有人推出山寨版ChatGPT公眾號或小程序,靠調取ChatGPT介面做中間商賺錢,或靠使用其他AI對話模型冒充ChatGPT;有人明碼標價出售仿製ChatGPT同款小程序,為其提供從文案、項目開發到上線、售後bug修復等一條龍服務,或是推出教程、招收代理;還有人搶注商標……(2月11日 《人民日報》)

「山寨版ChatGPT」泛濫,背後的原因其實不難理解。隨著ChatGPT在輿論場上獲得越來越多的關注,不少網友都希望可以體驗一番,但由於ChatGPT網站目前並不對境內用戶提供服務,便產生了大量體驗需求。與此同時,不少商家看到山寨背後巨大的利潤空間,利用信息差,讓網友誤以為山寨版的ChatGPT就是爆火的「正身」,以一家名叫「ChatGPT小店」的淘寶店鋪為例,店內最火的一款「ChatGPT賬號註冊」商品已經有超過6萬人付款,包含從1.68元至23.58元四個不同價位選項。

誠然,ChatGPT本身就是開放式技術的代表,每個人都可以去搶佔這一人工智慧的新風口。但是,利用與正版相似的名字和商標製造賣點,不僅容易誤導消費者,還存在違反商標法反不正當競爭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網路安全法甚至刑法相關規定的可能,尤其是各類ChatGPT代註冊生意,更是觸犯了《計算機信息網路國際聯網管理暫行規定》中「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自行建立或者使用其他信道進行國際聯網」的規定。

從長遠來看,如果任由「山寨版ChatGPT」橫行,不僅侵犯了消費者的權益,也會讓消費者對人工智慧科技產生信任危機。而對科技公司來說,人工智慧的研發需要高昂的投入成本,「山寨版ChatGPT」的泛濫不僅會傷害科技創造精神,更不利於整個人工智慧產業的良性發展。因此,整治「山寨版ChatGPT」已顯得刻不容緩。

整治「山寨版ChatGPT」,一方面,需要有關部門要加強網路巡查力度,嚴厲打擊侵犯消費者合法權益的個人和公司,同時,有關平台要堅守行業底線,加強行業自律、自省、自查,對山寨版ChatGPT產品加以清理,營造良好的行業秩序。另一方面,大眾消費者要擦亮眼睛,辨別真假產品,別被「山寨版」ChatGPT「割韭菜」,不僅如此,普通網民也要遵守各項法律制度,不宣傳「山寨版ChatGPT」產品,不做「山寨版ChatGPT」的「背後推手」。

現階段,ChatGPT正處在上升期,行業規範有一定的滯後性,但絕不意味著山寨產品可以橫行霸道,只有各方攜手努力,才能不讓「山寨版ChatGPT」刺傷科技創造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