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動力總成的創新矩陣又添新成員。兔年春節前夕,由公司各部門年輕骨幹組成的大眾動力總成第14家創新工作室——新業務創新工作室正式成立了。
「未來,這裡將成為大眾動力總成基於增程式發動機和其他新能源動力相關業務拓展的前沿陣地。」相關人士告訴《上海汽車報》記者。
對於大眾動力總成這麼一家自建成以來,就一直從事傳統燃油車零部件生產企業的很多員工來說,雖然過去見多了公司的創新業務,但這個專註於新能源汽車領域技術研發和業務開拓的實驗室,委實是個「新鮮事物」。
在今年年初召開的2023年上汽集團幹部大會上,董事長陳虹表示,正確把握好新賽道和傳統賽道之間的關係,實現新舊動能的順暢接續,在汽車行業大變局的時代,要用適應新時代的新打法,進一步挖掘潛力,在行業競爭中形成新的自身優勢。
堅持創新不動搖,是大眾動力總成面對這幾年的行業變局給出的解題思路。經過向外提供檢測服務、向外輸出專業能力與數字化技術,大眾動力總成在摸索轉型過程中,逐漸發展成集新檢測、新銷量、新服務、新培訓於一體的創新業務模式,開創出服務客戶的「創新+」新模式。2022年,創新業務數量同比上年翻倍增長,精密測量業務銷售額同比更是上升超過10倍。同時,相比2021年,大眾動力總成去年的創新業務種類不僅更加多樣化,行業外業務佔比也得到顯著提升。
「變」字當頭,「創」字發力
創新之路越走越寬
「前年破局,去年布局,今年開始加速跑,繼續夯實面向新賽道的核心競爭力。」大眾動力總成相關人士表示。據介紹,大眾動力總成的一條曲軸產線在完成柔性化改造之後,不久之前已經正式開始了安裝調試工作。作為上汽乘用車GS6曲軸機加工項目的定點供應商,大眾動力總成在產線改造完成後,將為上汽乘用車提供曲軸加工業務。
預計到今年4月,大眾動力總成為上汽乘用車供貨的第一根曲軸就能下線並交付。
「放在幾年前,估計誰都想不到,我們會去嘗試接觸非大眾體系內的發動機相關配件生產訂單。」看著調試中的曲軸產線,一位產線老員工感慨道,「關鍵在『不講情面』、真刀真槍的市場競爭中,我們最終還勝出了。」
據了解,在曲軸加工項目的競標過程中,大眾動力總成憑藉專業的技術、優質的服務、快速的決策,以及靈活可商議的價格,擊敗了三家曲軸領域久經沙場的競爭對手,拿到了這張「含金量」十足的訂單,也盤活了富餘的產能,翻開了企業向外輸出製造業務的創新業務新篇章。
「2023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開局之年,站在新起點、面對新形勢,大眾動力總成將以『變革創新,精益求精』的工作主題,以『變』字當頭,『創』字發力,保發展基本盤之穩、謀轉型新動能之進、求創新增長極之進,用踔厲奮發的『精氣神』和篤行不怠的行動力,攻堅克難、提質增效,彰顯企業的硬實力與軟實力。」大眾動力總成中方總經理黃繼榮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
2021年年初,大眾動力總成以質量檢測服務作為創新破局切入口,為創新轉型「做加法」,更為大眾動力總成這家傳統的製造型企業打開了服務業務的全新突破。通過近兩年的創新業務——大眾動力總成質量中心事業部(QAC BU)檢測服務業務的布局,不僅讓包括上汽創新研究開發總院(以下簡稱「研發總院」)、上汽乘用車在內的業內外企業看到了大眾動力總成在創新業務領域的專業能力與數字化能力,更助推企業更精準地把握市場前沿需求,找到未來能力建設的方向。
無論是獲取研發總院的新車結構件數字建模訂單,還是成為上汽乘用車曲軸機加工項目的定點供應商,都是大眾動力總成在2022年不斷深耕創新路的最好回饋。
在2022年11月舉辦的第12屆中國汽車論壇上,全國政協副主席萬鋼指出:「市場證明,內燃機仍然有需求,仍然要發展。」
而從去年全年乘用車市場的表現來看,增程式汽車、插電混動汽車等類型的汽車大放異彩,市場對更高效率、更低排放的發動機依然高度認可。對大眾動力總成而言,以自身在市場中的優勢地位賦能行業,既能盤活存量產能,也有助於企業緊跟上汽集團在新賽道上創新變革的步伐。
「不放棄、不躺平、不抱怨,『永不放棄』是我們的企業精神。我們正在不斷爭取走出框定的範圍,創新之路肯定越走越寬。」企業相關負責人信心十足。
潮起宜踏浪,風正好揚帆
創新工作室築巢引鳳
市場壓力越來越大,越來越「內卷」。如何在前瞻技術布局上快一點、在創新技術實施上快一點、在技術成果應用上快一點,努力在市場競爭中快人一步?如何對現有組織和流程進行必要的調整,以更好地適應新賽道的要求,進一步提升工作效率和對市場變化的響應速度?
面對市場給出的緊迫考題,大眾動力總成用一個個創新實驗室、一輪輪創新探索,闖「深水區」攻堅克難,踏「無人區」開疆拓土,上下求索,尋找屬於自己這家「再傳統不過的」傳統企業的創新真解。
加上新近成立的新業務創新工作室,截至目前,大眾動力總成已經成立了14個創新工作室。
各個創新工作室打破企業傳統部門牆,彙集了企業從辦公室到生產一線的優秀員工,在不同的領域不斷開展技術攻關,突破生產中的瓶頸,推動降本增效,為企業發展源源不斷創造價值。
「我們是在傳統中創新,每一個創新都與實際生產息息相關。」企業相關負責人表示。據悉,截至目前,創新工作室已為大眾動力總成帶來97項降本增效,真正解決了企業生產經營中遇到的實際困難。在內燃機市場收縮、規模效應離去的大環境中,這一項項降本增效讓產品的含金量不斷增加,為企業帶來了實打實的收益。
受創新工作室全新機制的鼓勵,企業內的員工踴躍參與創新,取得了不菲的成績:大雁工作室帶來了多樣的降本方式,打造的平行生產線——生產設備數據採集與虛擬現實系統取得顯著的降本效果;海雕工作室通過多項技改案例以及多樣化的安全活動,讓員工主動意識到安全生產的重要性,做到安全生產全天候;鯤鵬工作室成功上線的MES數字化系統,成為未來企業培養更多數字化人才的平台;去年9月成立的藍鳥工作室,將致力於先進位造系統和先進測試及測量,並積極推進新能源汽車技術、碳排放測試和數字孿生(NVH+AI)的應用……
同時,創新工作室也成了大眾動力總成創新思維的源泉,幫助動力總成獲得了企業第一項國家正式授權的發明專利,並孵化了AI視覺檢測、智能聲學診斷系統等多個種子基金項目,助力上汽集團內多家企業的創新工作。
在創新工作室的帶動下,大眾動力總成的創新氛圍愈發火熱,一幅宏偉的「百鳥朝鳳」藍圖伴隨著大眾動力總成創新變革的深入,正在徐徐展開。
傳統的組織架構,在業務創新中看到了變革的可能,更多的人才不斷脫穎而出。如今,數字化賦能、自我驅動學習、客戶意識與用戶思維已經在公司全體員工之間相互滲透,為未來進一步創新轉型、開拓市場創造了更多土壤。
謀轉型,求創新
發力數據價值化
「數字孿生」「數據中台」「數字協同」等已成為汽車行業聚焦的熱點,運用數字化手段推動企業高質量發展,將是贏得未來競爭的一個重要法寶。
「現在最缺的就是數字化人才,過去幾年裡,我們始終堅持要求,員工一定要用數字化武裝自己。」記者從企業相關領導處獲悉。
如今,大眾動力總成通過創新工作室,為員工們提供了一個個數字化能力試煉場,以數字化賦能工業工程,發力數字價值化。
為了讓全體員工時刻保持數字意識,不斷強化數字化能力,大眾動力總成已在公司內建立起一個「數據湖」,將有價值的產線數據全部投入「湖」中,任何有需求的工程師都可以從「湖」中撈到數據,經過組合數據、分析比對,探索數據的價值。
「『數據湖』是我們對去中心化數據管理的探索,『湖』里的數據沒有部門邊界,完全共享,打破了原來的數據孤島效應。」相關人士表示。
數據產出的價值顯而易見。在數字化賦能的工業工程中,再也不需要工程師抄電錶算能耗、拿秒錶找產線短板,只需分析關鍵數據,能源管理、生產節拍都能夠輕鬆掌握,產線哪個環節是短板、哪台生產設備有故障,全部一目了然。
如今,數字化的成果不僅為大眾動力總成帶來了可觀的收益,還外溢到大眾的全球體系中。例如,大眾動力總成的數字化質保概念改變了大眾汽車集團對故障率檢測頻次的理念,在質保檢測領域能實現巨大的降本增效。目前,這個小小的創新成果已被大眾汽車集團推廣到全球,實現了數據價值化的向外輸出。
「對於大眾動力總成這樣的傳統零部件企業來說,在從傳統業務向創新業務的轉型過程中,如果猶豫不決,動作不夠迅速、行動不夠果斷,很容易在觀望等待中迎來被市場淘汰的風險。」在記者採訪過程中,不止一位工程師表示,「我們要用適應新時代的新打法,進一步挖掘潛力,在行業競爭中形成新的自身優勢,實現高質量發展。」
2023年初春,儘管春寒依舊料峭,但大眾動力總成員工們的心頭早已火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