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2日,我國在西昌用長征二號丙運載火箭,將2.09噸的亞太6e衛星送入太空。按照計劃,它在進入近地軌道後,將用10個月的時間逐步轉移至地球同步軌道並完成定點。亞太6e衛星的設計很有意思,它帶有一個儲存有化學燃料的獨立推進艙,負責在幾天時間內,將衛星送入遠地點1萬多公里的亞地球同步轉移軌道,然而拋掉獨立推進艙,啟動衛星自帶的霍爾電推,升軌至約3.6萬公里的地球同步軌道。
不過,就在衛星發射幾天後,根據seradata的消息,亞太6e的490n主發動機似乎沒有工作,西方推測可能是它的獨立推進艙的增壓系統出現閥門故障,後被修復。但在之後,又發生了新的導致主發動機無法點火的故障,目前這個消息尚沒有得到官方的證實,究竟是軟體故障還是硬體故障,也無從得知。
先別急,按照原設計,490n主發動機一旦發生故障,是可以改用推進艙的10n姿控發動機來代替的,連衛星的使用壽命都不會有大的損失,只是升軌速度將會更慢,花的時間會更多些。原先升到遠地點1萬多公里的亞地球同步轉移軌道,只需要幾天時間,現在可能要幾個星期的時間,再加上霍爾電推工作的10個月時間,差不多要耗時一年,才能抵達地球同步軌道了。
這讓人想起2021年7月29日俄羅斯發射的「科學」號實驗艙,在進入太空後不久,也是主發動機故障,差點墜毀,最後就是通過rcs調姿發動機一點點蹭到國際空間站的軌道高度的,對接成功之後,實驗艙的推進器再次發生故障,差點將國際空間站頂翻,最後還是在調姿飛船贏得了「拔河比賽」,才最終穩定了狀態。
「科學」號實驗艙這次事故雖然驚險,但讓人看到到是俄羅斯航天經歷大風大浪之後的鎮定自若,冷戰期間比這更危險的事故多了,俄羅斯早已見怪不怪。而我們在走向航天大國的同時,必然也要經歷一些風浪,亞太6e就算是一次考驗,以後我們還要走向月球、火星、小行星、彗星、木星和整個太陽系,也要學會鎮定。
值得慶幸的是,根據美國太空軍18sds的跟蹤監測數據,截至北京時間1月17日20:38,1月13日發射的亞太6e通信衛星處在近地點716.039公里,遠地點2318.19公里,傾角28.5044度的近地橢圓軌道上。目前,其仍處在獨立推進艙化推升軌階段。其他消息來源也證實,衛星處於持續抬升軌道過程中,而從軌跡上看,它似乎已經解決了獨立推進艙主發動機的問題,一切表現良好。
最後要說的是,這一切都只是航天愛好者根據seradata的消息,以及美國太空軍跟蹤監測數據,自行做出的判斷,表達的只是對我國航天的關心和期待,至於消息是否屬實,還要等官方的報道,相信只是一次小小的風浪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