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華為手機因美國打壓而淡出競爭行列後,蘋果在國內高端手機市場就又開啟了一家獨大的局面,再加上過去十幾年積累的流量光環,蘋果公司從去年至今在中國市場攬走了超過千億美元的營收,庫克更是自信的表示,對於iPhone手機的全球銷量,他最不擔心的就是中國地區。
然而,臨近年關之際,蘋果卻做出了重磅決定,iPhone手機多款機型都迎來了降價。縱觀蘋果以往的行事風格會發現,這家美國公司不僅不屑於參加國內的消費節日活動,而且也很少通過降價來博市場。
更讓人意外的是,對於蘋果iPhone的降價決定,消費者非但沒有掀起預期的購物潮,反而是一片「罵聲」。
至於為何會出現這種情況,原因很清晰,近兩年蘋果iPhone手機的配置實在拉胯,不僅毫無新意,而且升級幅度也是在「擠牙膏」。例如iPhone14和Plus,發布之後口碑就全面崩盤,由於消費者不願意買單,蘋果方面接連調整降低了約2000萬台的備貨量。
如今蘋果的這番降價,更多針對的都是這些不好賣的機型。換句話說,是蘋果自身扛不住了,所以就又玩「套路」,妄圖以此讓消費者幫其清理庫存。
事實上,國內消費者之所以對蘋果容忍度越來越低,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原因,那就是蘋果在售後服務上太過敷衍,這導致外界對其逐漸失去了信心。
近日,關於鬧得沸沸揚揚的智能手機售後維修的大規模投訴事件,人民網公開表示,手機廠商應積極履行三包售後政策,滿足消費者的正當需求,只有積極承擔起社會責任,企業才能走得更遠。
在過去10年時間裡,蘋果可以說是全球出現各類「門事件」最多的廠商。面對國內用戶的反饋,蘋果非但沒有像對待歐美地區用戶那樣做出賠償,反而是「不回應、不解決」,甚至指責國內用戶在無理取鬧。
這就很容易理解外界為何會看衰蘋果的未來。相比之下,國內廠商在售後方面顯然更加負責,例如部分小米11系列因驍龍888處理器導致的燒主板情況,小米方面不僅迅速做出回應,給用戶免費維修或者更換主板,而且還把原定的1年質保周期延長至3年。
按照智能手機普遍2年左右的更換頻率,小米3年時間的售後可以說是一保到底了,用戶完全可以放心使用。
除此之外,小米官方還推出了200G的雲服務空間,用戶如果擔心維修導致數據流失,可自行在官網免費申請使用。從這兩方面就不難看出,小米處處都在為用戶考慮,把消費者的正當權益放在了第一位。
正是由於國產廠商的這份良心,近些年已有越來越多的國內用戶開始主動站隊「國產陣營」了。
不可否認,國內手機廠商的影響力、銷量、產業規模等綜合水平,目前仍與蘋果有一定的差距。但正所謂「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自從華為遭遇「卡脖」之後,其他國內企業的努力也是有目共睹,從研發投入到手機性能,再到售後服務等等,都在嚴於律己。
可以預料,在小米等優秀國內廠商的帶領下,再加上華為不久後重回5G賽道,國產手機一定能早日實現對蘋果iPhone的反超!對此,你們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