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的華為太子如今也栽在了造車路上!
新能源造車這個賽道堪稱目前最大的風口之一,在這條布滿金錢的賽道上無數人前赴後繼的湧進了去,但其中大多數人都倒在了半路,其中甚至不乏眾多在商界享有盛譽的大佬們。
這不,在這條誘人的賽道上,最近又折進去一位大佬…
12月7日,造車新勢力品牌自游家發布公開信稱,「自游家NV」短期內無法交付,將在48小時內給所有預定用戶退款,同時表達歉意。
說起自游家NV這個新勢力造車品牌很多人第一個想到的就是那個在整個商界中都名聲赫赫的李一男,他曾是任正非最看重的得意門生,也是因此被外界認為是華為最有可能的接班人。
但誰曾想到,面對大好的前程,李一男最終卻選擇了離開華為自己創立了小牛電動車。雖然從這一點上來看李一男的創業是成功的,但也因此吃到了創業苦果,2015年因涉嫌股票內幕交易李一男最終鋃鐺入獄。
出獄後的李一男便一頭扎進了造車大軍,成立了造車新勢力品牌自游家,而自游家NV也是李一男造車後推出的首款車型,10月8日首發上市。
在外界看來,李一男此次創業也將會和小牛電動車一樣順利,畢竟從各個方面來看,這款車都有能與市場上大多數新能源車叫板的實力,甚至一經發布就拿到了2萬多個訂單。
但就在自游家NV已經萬事俱備之時,卻突然傳出了「因短期內無法交付,將全部退款」的消息。除此之外,還有消息稱目前自游家已啟動裁員,主要是遣散工廠員工,被裁員工根據入職時間長短獲得補償。目前自游家的小程序預定頁面也已經無法打開,顯示「系統更新維護中」。
隨著該消息的傳出,自游家這個品牌的未來也被打上了大大的問號。就像他們在公開信里所說那樣:「還沒有開始,就即將結束。」……
壹
萬事俱備的自游家NV最終倒在了量產上!
出獄後的幾年李一男行事一向十分低調,誰也不知道這個昔日的商界大佬正在忙活著什麼?直到2018年有消息傳出小牛電動車將布局新能源整車製造領域,大家才恍然大悟,原來李一男也成為了眾多造車大軍中的一員。
自那時起,關於李一男造車的消息就成為了外界頗為關注的對象。
歷時四年後,今年的10月份這款神秘的新勢力品牌也終於露出了自己的廬山真面目。
在萬眾矚目中10月8日自游家汽車旗下首款SUV車型自游家NV正式上市。這款自游家NV新車長寬高為4915×1962×1755mm,軸距為2910mm,定位豪華中大型城市SUV,其次主打城市探索。分為純電版和增程版車型,售價為27.88萬~31.88萬元。
從各個配置方面來說,自游家NV各方面都相對中規中矩,同時也很快就拿到了超過2萬輛的訂單。可以說,對於李一男造車這件事消費者們還是抱有很大的期待。
有意思的是,自游家NV也是主打目前國內最火的中大型SUV賽道,無論是三大造車新勢力「蔚小理」,還是華為賽力斯AlTO問界等均在布局該領域,因此自游家NV的加入無疑也再一次讓這個賽道的競爭更為激烈。
作為競爭激烈的細分市場,就免不了消費者和網友們的比較。於是,自游家NV上市後就有網友將其與理想汽車產品進行比較,認為自游家NV整體配置水平介於老款理想ONE和新款理想L7之間。
針對網友的這種對比,理想汽車創始人李想還站出來表達了自己的不滿,並在微博回應稱:「這遠遠不如L6,憑啥和L7比較」。
大佬之間的這種攀比無疑更是增加了外界對於自游家NV的期待,但如今隨著自游家NV面對的量產難題,這一切的期待或許都將被落空!
據悉,自游家NV目前之所以在量產上遇到問題,很有可能和其代工企業大乘汽車有關。
與很多新勢力造車品牌一樣,自游家也與江蘇的大乘汽車合作選擇了代工的生產模式。
公開資料顯示,2018年,眾泰董事長吳建中將眾泰金壇基地和撫州基地交給了兒子吳瀟,吳曉憑此創立了大乘汽車。其中,常州工廠被牛創新能源以租賃方式拿下,成為自游家汽車品牌的生產基地。
但隨後,在國六排放標準實施後,大乘汽車產品因未能達到相關技術標準開始陷入停工停產危機,大乘汽車也因此陷入了困境。從2020年開始,大乘汽車接連被曝出拖欠員工薪資問題,後撫州工廠也被撫州市高新區破產清算組接手。
根據相關政策顯示,停產24個月以上的新能源車企,再次生產需要經過核查,不能保持准入條件或已經破產的企業,可能會被撤銷資質。而目前停產已經超過24個月的大乘工廠仍未獲得資質審批,因此最終導致與其合作的自游家NV的量產計劃被無限擱置。
面對量產的遙遙無期,如今自游家NV也只好選擇退款,但未來是否還有其他轉機一切都不好說,或許量產的不成功將會成為自游家從生到死的最大轉折點!
貳
禍不單行的李一男!汽車造不出來,電動車自行車也賣不出去了!
2014年看準了出行領域的李一男創辦了小牛電動車並擔任CEO。但沒多久後就有關部門注意到在之前的金沙江創投期間,李一男利用職務之便向家人透露了股票交易內幕涉嫌違法被逮捕,最終被判處兩年六個月的刑期,外加750萬元的罰款。
2017年12月李一男出獄後仍舊是小牛電動車最大的股東,但已經不在公司擔任任何的高管職務,牛電科技CEO也由李彥接任。
雖然李一男創立小牛電動車後便鋃鐺入獄了,但不得不說小牛電動車是目前李一男最成功的一個創業項目。
以「高端、高定價」的小牛電動車自誕生就憑藉個性的設置和智能化的功能成功吸引了城市年輕人的歡迎。有相關數據顯示,從2014年至今,小牛電動車全球用戶總騎行里程已經達到了100億公里,用戶數也超過了200萬,如今已經走進50多個國家,更是在歐洲等地獲得的了銷量增速第一的好成績。
據《經理人》去年發布的榜單顯示,小牛電動車也擊敗雅迪、愛瑪等知名電動車品牌獲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績。
換句話來說,李一男之所以有錢造車,還是因為小牛電動車賣得好。但如今讓李一男沒有想到的是,自己車沒有造出來,小牛電動車的銷量也越來越差了!
自去年第四季度開始,小牛電動車的業績就出現了明顯的下滑趨勢,當期營收為9.861億元,同比增長46.7%,凈利潤為4760萬,同比下降18.21%。
然而,進去今年以後小牛電動車的業績也並沒有好轉的趨勢。前不久,小牛電動發布了2022年第三季度季度財報顯示,總營收為11.5億元,同比下降6%,凈利潤為288萬元。
值得一提的是,這份最新的財報相較於去年同期的9170萬元,已經暴降超過了97%!
除了業績和銷量的頻頻下跌外,更要命的是曾經小牛電動車的良好口碑也正在遭遇前所未有的重大變故。打開各種網站上關於小牛電動車的評論,你會發現如今很多的消費者都在抱怨小牛電動車存在黑屏斷電、控制器故障等眾多問題。
要知道,小牛電動車一直打出的都是黑科技噱頭的標籤,因此在售價上普遍高於行業其他產品。但實際上,小牛實行但卻是重營銷、輕研發的發展策略。這一點從財報上就可以看出,根據財報顯示,2022Q1與Q2,小牛電動的銷售費用分別為0.70億元與0.93億元,而當期毛利分別為1.10億元與1.68億元,銷售費用基本吞噬了當期毛利的一半之多。但同期小牛電動車的研發費用分別僅為0.42億元與0.44億元。
如今再隨著口碑的坍塌,加上超高的售價,小牛電動車的銷量想不跌都難!
一個是李一男造車燒錢的基石,而另一個則是未來寄予厚望的「錢袋子」,讓李一男沒有想到的是目前無論是自游家還是小牛電動車所呈現出來的問題都並不樂觀。
可以說,目前兩家企業的生與死的問題又一次放到了李一男面前,面對迷茫且未知的未來,此時的李一男是否會後悔離開華為的決定呢?
這個問題或許只有他自己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