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突然了吧,說好的年銷量30萬+的呢?如今銷量都回落到8千多來了,問界還能在持續下去嗎?如果持續不下去,華為又該怎麼辦?
來自網路
問界作為華為入場造車後的一個力作,可以說傾注了很大的心血在上面,因此問界的成功與否決定了華為未來在汽車行業的地位。雖然華為再問界系列的車型上並沒有使用上他們最厲害的自動駕駛功能,但整個的堆料以及智能座艙,已經是同級別車型非常優秀的存在,如果用上他們的自動駕駛系統,估計這個價格不敢想像。
來自網路
問界有了華為的技術以及渠道的加持,自上市以來銷量市節節上升,在新勢力當中,達成了最快破萬的記錄,可見問界有了華為的加持是多麼的有市場號召力。但這一切隨著新能源市場的政策調整,問界遭遇了它的第一個挑戰,而反映在銷量上則是環比下滑了31%,這個下降是最大的。
來自網路
上海很早就發布了最新的新能源上牌政策,就是明年1月1日後,所有的插混車型包括增程車型都不再獲得新能源指標,也就是需要搖號才能上牌。面對這樣的政策,問界雖然有自己的純電車型,但在純電領域,問界的競爭力明顯不如特斯拉和比亞迪等。增程車型在不限牌的二、三線城市競爭力又不如傳統的燃油車,這就導致目前問界的處境非常的尷尬,縱使華為的渠道再好,面對這樣的現實環境,也是更多的無奈。
來自網路
問界銷量不好,其實更著急的現在反而成了華為,因為眾所周知的原因,華為不得不轉型新能源領域,問界的銷量不好,讓華為的研發產出不成正比,後續肯定會面對很大的壓力,也搞不好會影響到其他廠家和華為的合作。
來自網路
華為的未來很不確定,而問界的母公司賽力斯更是不路在知道何方。未來還要不要持續的發力增程式,還是全面轉向純電領域,這都是擺在他們面前艱難的問題。
問界路在何方?華為又該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