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全球晶元市場格局生變,美晶元企業遇「寒氣」

作為晶元市場的霸主,老美在晶元領域擁有據對的話語權,這也是過去幾十年里,中企選擇「造不如買」這條路的主要原因。然而,落後就要挨打,華為就是「血」的教訓。但美修改晶元規則,也遭到了不少美晶元企業的不滿,就連比爾蓋茨也站出來表態,「相當於我們在認輸」。

事實證明,在老美的攪局之下,全球晶元市場開始重新「洗牌」,美晶元巨頭的優勢逐漸沒有了。外媒感嘆:全球晶元市場格局生變,美晶元企業遭遇「寒氣」。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美頒布晶元法案、美修改晶元規則等晶元,嚴重影響了全球半導體產業的發展平衡,擾亂了市場的發展。尤其進入2022年後,全球晶元市場遇冷,各大晶元巨頭都有點「扛不住」了,尤其是美企!

其一,高通公司,高通曾多次向美申請自由供貨申請,並強調,不可能離開中國市場,斷供中企對高通影響很大,每年至少損失數十億美元。

其二,AMD公司,在美製裁的反逼下,國內科技企業開始響應中科院院士倪光南的號召,全力布局RISC-V架構領域,這也讓AMD、英特爾等美企很難受。而AMD公司在2022年的市值下滑近70%,處境相當艱難。

其三,ASML公司,從理論上來說,ASML公司是荷蘭企業,但由於使用了美技術,所以ASML公司實際上也要受制於人,對中企斷供EUV光刻機就是這個原因。而在美修改了晶元禁令後,上海微電子等國內光刻機企業奮發圖強,全力研發,目前已經實現了國產光刻機的突破。

再加上為了加快「去美化」,國內科技企業不太敢使用ASML公司的光刻機,這也讓ASML公司的營收承受了很大的壓力。所以在過去這幾個月里,ASML公司的態度出現了180°轉變,不僅公開示好中國市場,還在中國市場擴招國內員工,建立服務中心和辦事處等,就是想要穩住中國市場。

當然,除了美企遇「寒氣」外,更大的壓力實際上來自中企。近段時間,國內晶元產業頻頻傳來好消息,比如,我國第一條「多材料、多尺寸」的光子晶元產線最快2023年就能投產。這是中國芯繞開EUV光刻機,實現先進工藝晶元製造的一種方式。其次,通富微電也在芯粒技術方面實現了5nm工藝突破,且拿下了AMD的5年大單。

總的來說,美企在全球晶元市場的優勢已經越來越小,國產晶元企業的發展速度更快了。本以為通過晶元打壓能夠阻止中國科技企業的崛起,沒想到起了反作用。但不管半導體企業的格局如何變化,中國科技企業都要堅持自主研發,不要對美企抱有任何幻想,唯有把核心技術緊緊握在手裡,才能不怕被打壓!對此,你怎麼看呢?歡迎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