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倉儲:自動化設備滲透率低,多因素助力行業高速發展「圖」

一、智能倉儲綜述

智能倉儲是通過信息化、物聯網和機電一體化共同實現的智能物流,本質是降本增效。從空間利用率、儲存量、儲存形式等六個維度對比智能倉儲和傳統倉儲,智能倉儲優勢在於:1)降本方面,智能倉儲不僅節約了約80%的勞動力成本,還通過立體倉儲的模式,節約了約70%以上的土地;2)增效方面,首先不再局限於人力收存保管的能力邊界,智能倉儲能通過動態儲存的形式整合協同上下游,其次,在空間利用上,充分利用了垂直空間,從而將面積儲存量擴大4-7倍,除此之外,在出入庫方面,依託人工智慧、大數據等新興技術實現的智能入庫操作不僅實時精準,還有效降低了傳統倉儲較高的出錯率。

供應鏈一體化的趨勢下,智能倉儲不僅可以完成倉儲物流環節的各業務流程,還能提高操作效率,節約物流成本,從而實現倉儲物流的高效管理。

智能倉儲與傳統倉儲區別

資料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從行業發展歷程來看,倉儲物流自動化系統行業發展至今經歷了人工倉儲、機械化倉儲、自動化倉儲、集成自動化倉儲和智能自動化倉儲五個階段。上世紀50年代,AGV、自動貨架、自動存取機器人等設備相繼問世,逐步在倉儲物流行業應用,由此倉儲物流由機械化階段步入自動化階段。

智能化階段不再是基礎系統的集成,而是通過人工智慧、大數據、互聯網、物聯網等技術疊加智能演算法,共同實現倉儲作業的智能化。目前,我國倉儲物流自動化系統行業正處在集成自動化向智能自動化發展階段。

倉儲物流自動化系統行業發展階段及特點

資料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二、智能倉儲行業發展背景

智能倉儲是智能物流體系中的重要一環,隨著我國供給側改革持續推進和經濟結構的調整,智能化、自動化的倉儲物流體系已經成為國家重點推進項目。近兩年,國家國務院、工信部等部門陸續推出一系列政策促進智能倉儲行業發展。其中,智能分揀、智能存儲、無人車、移動機器人穿梭車等關鍵概念均被提及。

2021-2022年中國智能倉儲行業相關政策梳理

資料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從社會背景來看,我國社會物流總額穩步增長,國內物流效率仍有待提升。物流是國家經濟發展的重要基礎設施,近年來發展態勢良好。具體來看,根據中國物流信息中心數據顯示,2021年全國社會物流總額達335萬億元,2022年1-7月,國內社會物流總額累計達190萬億元,未來有望持續增長。

2017-2022年中國全社會物流總額及增速情況

資料來源:中國物流信息中心,華經產業研究院整理

相關報告:華經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2-2027年中國智能倉儲行業發展監測及投資戰略研究報告》



三、智能倉儲產業鏈

智能倉儲產業鏈主要分為上、中、下游三個部分。具體來看,上游為軟硬體供應商,主要提供AGV、堆垛機、穿梭車、分揀機等硬體設備(代表廠商:新松、中郵科技等)和WMS、WCS、MES等軟體設備(代表廠商:用友網路思愛普等);中游是以公司為代表的智能倉儲系統集成商,使用軟硬體設計建設智能倉儲物流自動化系統;下游是智能倉儲的應用客戶,涉及任何需要倉儲流通的行業。

相對來說,智能倉儲行業的上游供給端發展趨於成熟,但下游需求端才剛剛開始孕育,市場空間廣闊,是行業未來高速發展的基石。

智能倉儲產業鏈

資料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從我國智能倉儲下游物流費用來看,據統計,2013-2021年,我國物流總費用從10.2萬億增長至16.7萬億,物流總費用/GDP比重從2013年的18.0%下降至2021年14.6%。雖然物流總費用佔GDP比例與國內產業結構的變化有關,但也顯示出我國物流業降本增效取得了積極進展。細看近5年數據,2017-2021年物流總費用/GDP比重基本保持在14.6%-14.8%區間,並沒有延續2013-2016年較快的變化趨勢,阻礙行業進一步發展的原因就是行業現有體系現代信息化水平低、作業手段落後等問題。而AGV、穿梭車等裝備的應用能極大程度提升倉儲環節的作業效率。

2013-2021年中國物流總費用及佔GDP比重情況

資料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四、智能倉儲行業現狀分析

從智能倉儲市場規模來看,受益於物流行業規模的迅速增長和倉儲環節降本增效的需求不斷攀升。根據相關數據統計,我國智能倉儲行業市場規模從2017年的712.5億元增至2021年的1145.5億元,CAGR達12.6%。隨著下游需求的不斷擴張和5G、物聯網、人工智慧等技術在倉儲行業的應用加深,智能倉儲行業有望加速發展,預計2026年市場規模將達到2665.3億元,並且2021-2026年CAGR達18.4%。

2017-2026年中國智能倉儲行業市場規模及增速

資料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從智能倉儲設備的滲透率來看,目前國內智能設備滲透率不高。據京東物流研究院統計,目前仍有約49.17%的企業未使用倉儲物流自動化設備,而使用的自動化設備的滲透率程度也普遍較低,其中AGV滲透率最高,達29.04%,而智能分揀設備和智能裝卸設備滲透率只有11.88%。

2021年中國智能倉儲設備滲透率情況

資料來源:京東物流研究院,華經產業研究院整理

五、智能倉儲行業競爭格局

從全球市場競爭來看,行業處於充分競爭狀態,國內外廠商各具優勢。將中國本土智能倉儲供應商與海外智能倉儲供應商對比,在產品技術、行業經驗及品牌知名度方面,以日本大福、德馬泰克等為代表的海外智能倉儲供應商具備先發優勢;但在價格、溝通、後期維護服務方面,國內本土廠商更勝一籌。目前,國內智能倉儲供應商在中低端產品市場上由於價格及服務優勢,競爭優勢明顯,並且通過行業項目積累了大量的客戶資源。因此,憑藉未來在產品技術上的持續突破,本土廠商有望迅速切入高端市場領域,搶佔市場份額。

從國內市場集中度來看,據統計,2020年國內智能倉儲行業本土廠商CR10在15%以下,CR5在10%以下,排名第一的為諾力股份,市場份額約3.8%,行業處於充分競爭階段。

2020年中國智能倉儲行業本土廠商市場集中度情況

資料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國內智能倉儲物流系統領域廠商眾多,呈現「小而散」的特點。從營業收入來看,國內廠商營收規模通常較小,大概在5-20億元之間,諾力股份由於公司也提供產線業務,因此收入規模相比國內同行業廠商較大。但對於全球物流系統集成商的規模體量(2021年日本大福營收43.9億美元,德馬泰克營收43.0億美元)而言,仍有較大差距。從毛利率來看,由於各廠商下遊行業有所差距,相同行業訂單佔比不同,因此毛利率有所差異,但同行業平均水平保持在20%-30%之間。

2019-2021年中國智能倉儲物流廠商經營情況

資料來源:各公司公告,華經產業研究院整理

六、智能倉儲行業未來發展趨勢

1、從物流總額及費用整體來看,我國社會物流總額穩步增長,目前國內物流效率仍有待提升。且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物流供應鏈的規模及效率上升空間巨大,催使倉儲環節加速智能化轉型,相關智能倉儲物流自動化系統有望開啟高成長。

2、傳統倉儲行業屬於勞動密集型行業,且需要倉儲面積用於存放貨物。因此,勞動力成本和土地成本的提升對倉儲物流的成本費用影響較大。勞動力成本方面,根據國家統計局統計數據,我國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年均薪酬逐年提升,從2017年的8.02萬元提升至21年11.02萬元,CAGR達8.26%。一方面,隨著老齡化問題嚴重,人口紅利的逐漸消失,勞動力成本未來將延續上升趨勢;另一方面,居民生活水平提升,勞動力對工作質量有了更高要求,從事枯燥、環境惡劣及危險工作意願逐步降低,因此人均成本較之前有所增長。土地成本方面,近年來土地市場競爭較為激烈,導致土地成本上升明顯。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之下,要想降低倉儲物流成本,發展智能倉儲,加快智能物流裝備的實際應用是企業解決用工難、用工貴的同時,提高生產效率、產品質量穩定性及管理效率的最佳途徑。

2017-2021年中國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每年平均工資

資料來源:國家統計局,華經產業研究院整理

3、目前國內物流機器人的發展,仍存在穩定性不足,反應速度不高等性能問題,整體發展仍處於中低端市場層面,這也是智能倉儲滲透率不足的主要原因。歐美等發達國家對智能化及自動化的研究起步較早,因此海外廠商提供整體智能倉儲解決方案的能力較國內更強。就行業未來發展而言,我國智能倉儲空間廣闊,但從整個行業發展看,海外廠商目前的產品方案在性能上仍有值得完善的地方。隨著5G、通信、晶元、人工智慧、物聯網、智能演算法等前沿技術的不斷突破,我國智能倉儲供應商仍有望實現技術上的彎道超車,提升整體智能倉儲實力,進軍智能倉儲高端系統市場,最終實現對現有海外廠商方案的國產替代。

華經情報網隸屬於華經產業研究院,專註大中華區產業經濟情報及研究,目前主要提供的產品和服務包括傳統及新興行業研究、商業計劃書、可行性研究、市場調研、專題報告、定製報告等。涵蓋文化體育、物流旅遊、健康養老、生物醫藥、能源化工、裝備製造、汽車電子等領域,還深入研究智慧城市、智慧生活、智慧製造、新能源、新材料、新消費、新金融、人工智慧、「互聯網+」等新興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