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新一學年的開始。特別對於高考後進入大學生活的學生朋友們,可謂是歷經各種「艱辛」經歷後,終於來到了夢寐以求的校園生活。而同樣作為高校新生,自然很多學生朋友都會為自己選購一台新電腦以應對校園生活中的各種使用需求,不論是在學業、娛樂休閑,甚至是現在非常流行的自媒體、網路直播以及視頻創作這類帶來個人創作性質的工作需求也成為了校園生活中的一部分。
相較於注重便攜體驗的筆記本電腦而言,DIY PC台式機的多樣化配置搭配、具備高自由度的硬體升級,當然更重要的是相較於配置固定的套裝機或筆記本電腦而言,DIY PC台式機在價格上會更親民,成為了不少學生朋友的主要選擇。
當代的學生朋友們對電腦性能也日益看重,畢竟現在越來越多的遊戲大作要求有出色的體驗,甚至在想玩遊戲的同時還能把遊戲視頻網路上的視頻剪輯需求,也考驗著電腦平台的硬體性能在不同應用場景下的表現。CPU處理器與GPU顯卡的性能與功能支持決定了電腦的性能所在。
CPU處理器作為電腦的大腦核心,不僅需要調動協調整個電腦平台硬體的協同工作,更要運算處理不同場景應用的指令及軟體數據交互,故此CPU處理器選擇的好與壞奠定了平台的性能關鍵。而隨著性能及功能支持更為出色的Intel 12代酷睿系列CPU的普及,以Intel 12代酷睿系列處理器為核心的DIY PC台式電腦會是出色的選擇。
下面我們就和各位說說要想在滿足各類遊戲大作暢玩的同時,還能滿足內容創造需求的電腦配置核心硬體的思路與想法,並加入測試環節以檢驗電腦平台能否能夠滿足使用需求,最後也會結合實際型號為大家推薦一整套電腦配置給大家作參考。
CPU處理器推薦——Intel Core i7 12700KF處理器
作為需要既能滿足現在各式遊戲大作的運行需求,也要能適應不同應用場景及軟體的使用,甚至還要滿足在特定的場景下多任務同時運行的需求,這對於CPU處理器的性能及功能支持有著較高的要求。所以我們給大家推薦Intel Core i7 12700KF。
Core i7作為英特爾酷睿系列處理器定位高端的型號系列,一直具備著相當出色的硬體配置以及高效多任務並行處理的實例。加之12代酷睿在架構與技術上帶來了全新的變革,更能讓這款高端定位的處理器系列的綜合能力有了飛躍式的提升。
Intel Core i7 12700KF是一款不帶內置核芯顯卡且能支持超頻功能的處理器,這點在其型號中帶有「K」和「F」後綴就能看出,這樣的功能配備擁有非常好的綜合性能的呈現。支持超頻對於喜歡發掘電腦硬體性能的學生朋友有一定的可玩性,而剔除了核芯顯卡則能更好地在與獨顯構建高性能平台、降低硬體兼容的問題中,充分發揮Core i7系列處理器高端定位的硬實力。
同時Intel Core i7 12700KF也是一款採用混合架構設計的x86桌面處理器,P核與E核混合架構的引入使得處理器的整體工作效率得到進一步的提升,處理器擁有8個性能核4個能效核,總計12核20線程,性能核頻率3.6-4.9GHz,TB 3.0睿頻可以達到5.0GHz,效能核頻率2.7-3.8GHz。擁有這樣的核心配備,不論是玩遊戲還是生產力應用都可以有全面且高效的體驗,十分符合當前學生朋友們的使用訴求。
GPU顯卡類型推薦——NVIDIA RTX3070顯卡
GPU顯卡對於目前遊戲應用有著性能依賴度,所以一款高性能的顯卡不僅能為玩家們帶來流暢的遊戲體驗,並且在遊戲各式效果特效呈現上也能有進一步的加分,在視覺效果表現上能讓玩家有更逼真的遊戲沉浸氛圍。
為了滿足現在遊戲大作日益高要求的硬體配置以及光線追蹤特效、2K乃至是4K超高解析度畫面應用的需求,定位系列高端的RTX3070顯卡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RTX3070可以開啟較高等級的光線追蹤技術在遊戲中的表現力。雖然顯存8GB,看似有點小,但針對目前大部分遊戲作品來說,這一顯存配備還是能夠滿足使用需求。
主板類型推薦——B660主板
主板作為電腦平台硬體的主要安裝載體,加之學生朋友使用的習慣,更注重的是在有一定的性價比的同時能最大限度有出色的拓展及後續升級支持,畢竟大學四年時光說長不長,說短不短,硬體迭代升級與拓展也要跟得上潮流變化。
B660系列主板可以說能在功能與價格上達到一個均衡的型號系列,作為支持12代酷睿系列處理器的主板,可以支持目前主流的DDR4和即將成為主流的DDR5內存,擁有相當出色的傳承過渡選擇,既能體驗12代酷睿系列處理器帶來的技術功能革新,在購機的預算上也能更好的把控,不必為全套平台都要採用新規硬體所帶來的高價格高預算而苦惱。
當然如果預算額度較大的話,Z960系列主板可以提供相比B660主板更為豐富的硬體玩法以及功能支持,不過在產品的價格上相較於B660要昂貴了不少。
內存類型推薦——DDR4內存
雖然現在內存產品市場上DDR5內存的產品越來越多,但是價格還處於一個高位水平,特別是一些高頻大容量的套裝更是相比目前DDR4內存要有較高的價位。所以DDR4內存是會有購買優勢且具備更高性價比,DDR5內存則更適合預算寬鬆,想體驗新規內存,有更高性能需求的群體。
在安裝兼容度上,目前支持12代酷睿系列的主板提供了支持DDR5以及DDR4內存的細分化版本,這樣也較好地滿足了不同內存規格用戶的安裝使用支持。
性能測試檢驗
既然已經將CPU處理器、GPU顯卡以及作為重要硬體載體的主板選擇思路確定後,我們依據這一構建思路搭建一個測試平台來檢驗一下,以Core i7 12700KF+RTX 3070作為平台核心硬體為基礎,是否可以滿足現在學生朋友在學年中的學習、娛樂以及創作等方面的應用支持。
在硬體搭配上,通過CPU-Z我們來看看測試平台的相關硬體信息。CPU處理器為Core i7 12700KF、GPU顯卡為NVIDIA RTX3070、主板由於測試時B660主板產品暫時欠缺,故此採用Z690主板暫時替代,而內存部分則是DDR5-4800規格的DDR5內存。
通過Hwinfo64軟體能以更簡單直觀的方式展示當前測試平台硬體規格參數等內容。
AIDA64 CPU、GPU性能測試及內存性能測試
AIDA64我們使用最多的莫過於內存性能測試這部分,其實AIDA64同樣也有對CPU和GPU的性能測試,就如上面測試截圖中可以看到,Core i7-12700KF搭配RTX3070的組合,在內存讀寫複製上可以看到CPU的三項數據速率達到了70000MB/s以上的水平,而GPU則也保持在23000MB/s以上的水平,展示了Core i7-12700KF在數據交互上的高效性能,而在一些隨機讀取測試上,RTX3070也有非常顯著的出色表現。
3DMARK處理器核心線程性能測試:
3DMARK在很多用戶的眼裡就是顯卡性能測試程序,確實3DMARK所推出的大部分版本都是針對顯卡性能的基準測試,但是隨著時代的轉變,3DMARK已經拓展了測試的核心對象, 由單一的顯卡作為主導向,衍生至目前全平台硬體的性能測試,而這次我們通過進行3DMARK測試來收集CPU處理器的多核多線程表現。
線程測試結果中可以看到,Core i7-12700KF在不同的線程的測試中,其核心頻率均能達到滿載狀態,並且整體呈現也相當出色。單線程成績為1066、雙線程為2012、四線程為3977、八線程為7461、16線程為9510、最大線程10166。
PCmark10整機測試
PCMark 10是一款面向電腦整機性能全面基準測試軟體,包括一系列性能測試、自定義運行選項、電池壽命數據圖表和存儲基準測試,全面滿足現代辦公的多項需求。使用該軟體進行測試,用戶可以得到一組相對比較系統的分數,方便用戶了解自己電腦的性能。
PCMark10的四項場景測試中,常用基本功能成績為11741、生產力成績為11757、數位內容創作成績為15000、遊戲成績為24748。由此可以看到Core i7-12700KF搭RTX3070的組合在整個測試中,保持著很不錯的水平,特別是遊戲這類高負載測試都能有相當不錯的分數。
Blackmagic raw speed test測試:
Blackmagic RAW Speed Test是一款CPU和GPU測試工具,用戶可用來測試他們系統解碼全解析度Blackmagic RAW的速度。多CPU核心和GPU可被自動探測到,而且在測試期間會被使用,因此用戶可得到精確、真實的結果。
測試成績為以8K大小解析度作為最終的成績參照基準。CPU得到的是61 FPS,顯卡CUDA則是142 FPS,這表現Core i7-12700KF和RTX3070在對多個高解析度甚至超高解析度的RAW文件解碼能力是相當的優秀。
Blender Benchmark 渲染測試:
Blender Benchmark 是用來測試 CPUGPU渲染性能測試程序,通過測試程序可以建模、動畫、材質、渲染、到音頻處理等系列操作在不同計算機硬體的渲染能力。
測試主要考慮CPU和GPU的渲染性能表現,測試分為三部分,monster測試得分是153.488846、junkshop測試得分為87.729017,而最後一項classroom得分為72.154389。
CrossMark測試:
CrossMark對於PC性能的測試結果還是比較真實的,通過生產力、創造力、反應negligible三個方面進行綜合評定。
通過測試平台進行測試後,生產率的測試成績為1977、創造性的測試成績為2423、反應能力的測試成績為2010,總體得分為2162。
UL Procyon基準:
UL Procyon基準套裝為硬體製造商及其供應商提供了一系列準確和公正的基準測試。每個Procyon基準測試都是針對特定用例設計的,並在可能的情況下使用實際的應用程序。
Procyon基準測試分為三部分,辦公室生產力、圖片編輯以及視頻編輯,這三個測試均考驗平台的綜合能力,而測試成績分別為辦公室生產力7950、圖片編輯9259、視頻編輯9019。從結果來看,辦公室生產力以常規編輯為主,平台性能負載並不大,而圖片及視頻編輯對平台負載壓力相比辦公室生產力則更大,而測試平台的硬體性能還可以非常輕鬆地勝任。
PugetBenchmark測試:
Pugetbench是Puget System推出的基準測試插件,能對視頻以及圖片進行一系列複雜測試,最終得出了一個基準分數。測試包含著多個應對不同視頻及圖片軟體的模擬應用場景測試,包括了AE、PS、PR以及DaVinci系列的主流視頻圖片媒體剪輯編輯軟體。
在測試平台上進行了這四項的測試場景模式,AE測試成績為1216、PR測試成績為930、PS測試成績為1343、DaVinci測試成績為1470。PR的成績相較於其他幾款軟體較低,這可能是因為視頻剪輯對平台性能負載要求相比於圖片編輯、視頻調色、非線性特效製作更高所導致。不過測試成績還是體現出測試平台有能力滿足這類專業化多媒體處理軟體的運行應用支持。
《地鐵:歸來》遊戲測試
《地鐵:歸來》在開啟Extreme設定畫面特效以及光追特效後,對於平台的整體硬體負載要求變得相當高,這也考驗著測試平台能否滿足遊戲流暢運行的要求,而結果是肯定的。Core i7-12700KF+RTX3070的搭配在經過兩輪的遊戲自帶基準測試後獲得的成績裡面,畫面平均幀數有75.4幀,遠高於60幀的遊戲畫面流暢運行基準線,並且部分場景的畫面幀數最高達到141幀,表明了平台的性能在遊戲中還是有非常充分的展現。
《戰爭機器5》遊戲測試
《戰爭機器5》在超高畫質設置和4K解析度的設置下進行遊戲測試,測試所得結果可以看到在4K解析度下遊戲的平台幀數達到62.6幀,滿足超過60幀的流暢運行水平線。
平台CPU處理器超頻測試
Core i7-12700KF作為一款支持超頻的非鎖頻處理器,可以讓不少動手能力較強且喜歡發掘硬體性能的學生朋友體驗一下超頻的樂趣。並且12代酷睿系列處理器和與之搭配的主板晶元也對超頻帶來了更簡單便捷的方式,不用以往大量複雜且需要一定資歷的老玩家才能玩轉超頻,現在即使新手也能很好地體驗超頻的樂趣。
我們通過BIOS中的AI超頻設置以及手動超頻操作,將Core i7-12700KF處理器實現了核心超頻至5.0GHz(AI超頻設置)和5.3GHz(手動),來看看產品後兩個核心頻率在經過測試軟體進行測試後得到的分數會有怎樣的變化。
AIDA64 內存性能測試
超頻至5.0GHz
超頻至5.3GHz
CrossMark測試:
超頻至5.0GHz
超頻至5.3GHz
PCmark10整機測試
超頻至5.0GHz
超頻至5.3GHz
評測小結:
以AIDA64內存性能測試為例,因為三個測試都呈現了類似的性能情況。雖然手動設置能有更高的處理器核心頻率,但是內存的交互效率相較於AI超頻獲得的成績有些許差異,但這個不是說明手動超頻後高頻性能效率上不去,也有可能是其他參數導致了成績數據有一定的影響。故此AI超頻設置能更好地適配Core i7-12700KF處理器與整個平台的性能協調,可以更好地發揮出處理器高頻下的穩定度以及性能發揮。
總結:
其實通過以上的測試,我們能看到一個關鍵點就是Core i7-12700KF處理器搭配RTX3070顯卡可以很好地滿足目前學生朋友在校園中涉及到的在學業方面、娛樂休閑方面,甚至是多媒體創作之需,畢竟大學生群體是一個開放的、勇於嘗試且創造力極強的群體。
特別是Core i7-12700KF處理器擁有非常出色的綜合性能支持,不論是對日常編輯軟體的性能表現、遊戲大作的渲染與數據交互、還是多媒體編輯的多線程多任務並行支持,都能以高效快速的支持為用戶帶來最終的結果。更重要的是,價格方面在裝機預算中並不會佔據過多的份額,還能騰空較多的預算空間留給其他硬體搭配。
最後我們也奉上依據我們之前搭配思路的整套的配置列表, 有意向選擇Core i7-12700KF的朋友可以以此作為參考。
「本文所有測試軟體均為實際使用、真實測試,不代表任何品牌方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