鎚子手機為何走向了沒落?「理解萬歲」最終沒能被理解

不知道現在還有多少人在用鎚子手機,每每談到鎚子科技,不由得感嘆一番。回顧一下鎚子手機的發展史,2012年,羅永浩成立了鎚子科技,經過兩年左右的攻堅打磨,鎚子第一台手機Smartisan T1正式發布,還記得這是國內第一款獲得IF國際設計獎的手機,但可惜的是,銷量僅有慘淡的25萬台,隨後發布的新機除了稍有起色的堅果Pro1和Pro2,其餘的市場反響都不怎麼樣,造成這一結果的原因是什麼呢?


後起之秀終究力量單薄


鎚子手機入局手機行業的時間偏晚,而且適逢當時的市場競爭已經進入白熱化階段,或者說處於巨變的前夕,分分鐘都會迎來格局的洗牌。正好Smartisan T1發布之時,「中華酷聯」的時代走向沒落,而新的格局即將由華米OV主導,這些大廠無論是技術研發、產品力等都不是等閑之輩,剛入門的鎚子手機不過是一個初生牛犢,想要博得一席之地,不能說沒有機會,只能說很困難。

鎚子科技也是國內第一批互聯網手機品牌,但它並沒有效仿同時期的小米樂視榮耀等廠商選擇性價比路線,而是直接選擇做高端市場。怎麼說呢,這種入門即拉高門檻的做法對於一個互聯網手機品牌來說,並不算一個壞事,但實力要和夢想匹配才更能贏得認可,遺憾的是鎚子到最後都沒有突破小眾定位。最後老羅將鎚子出售給位元組跳動,但位元組跳動似乎也沒有理解老羅在鎚子手機上的心血,鎚子也沒給位元組帶來任何利潤,最終鎚子再一次成為棄子被重重拋下。


鎚子的品控一言難盡


品控可以說是一個手機品牌的一大命門,鎚子手機畢竟是小廠品牌,在體量上比不上華米OV這些大廠,在代工廠製造和組裝的時候由於訂單量不高很難引起重視。鎚子的第一台手機是由富士康代工的,但是同時期富士康正在代工大客戶蘋果和小米這些大廠的產品,而鎚子T1的訂單量實在是沒能引起富士康的重視,最終導致T1的產能不足,消費者前期一直買不到貨。

另一方面,在老羅的理念之下,鎚子T1追求的是工匠精神,對於生產工藝的要求尤為苛刻,這也導致產品的不良率很高,期間和富士康還鬧了不愉快,最後的結果是T1的產量減少得更厲害。後面鎚子推出了的T2便放棄了富士康代工選擇中天信,而中天信由於經營問題最終倒閉。後面又選擇了實力更弱的松日、西姆通、以諾等工廠代工,最終導致鎚子手機品控雪上加霜,用戶反饋手機邊框開膠,按鍵鬆動,屏幕漏光等問題日漸增多,可以說鎚子是被品控所累啊。


產品的售價也成了拖累


由於手機的產能和品控問題,鎚子手機的銷量的確受到了很大影響,不過這並不是銷量不好的唯一原因,鎚子的產品策略也值得反思,當時第一款產品T1的配置和外觀等都不遜色同時期的競品,不過定價也來到3000元,而當時的小米4起售價不過1999,失去了價格優勢,鎚子很難贏過小米和榮耀。不過後面推出的堅果手機,由於性價比高,贏得了不少年輕人喜愛,並且市場反響也不錯,其中堅果Pro2的銷量還突破了100萬台。


現在,老羅的推出使得鎚子手機失去了活力,沒落已成定局。回想老羅的鎚子既沒有科技底蘊,有沒有資源和人脈,一步步走到現在已經非常不容易。最後無論鎚子手機怎麼樣,還是用老羅那句話回應:理解萬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