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520億美元晶元補貼,美國傳出新消息,或削減補貼額度?

本文原創,禁止搬運和抄襲,違者必究!

發展晶元製造是非常耗錢的,動不動就是幾十上百億美元的投資。為了拉攏更多的半導體巨頭到美國發展晶元製造業,美國計劃拿出520億美元用作晶元補貼。

關於這筆補貼,一直停留在討論階段,沒有更進一步。而現在美國傳出新消息,或削減補貼額度?若晶元補貼達不到要求,推動晶元製造業能行嗎?

美國晶元補貼再添變數,或削減額度

美國曾經歷過晶元製造產業的輝煌,在十幾年前最巔峰時期的時候,美國晶元產能佔世界總量的42%左右,位居世界第一,市場上的晶元電子產品幾乎出自美國。

英特爾格芯德州儀器等美企製造巨頭引領時代前行,綻放耀眼的光彩。

更誕生出了一批又一批集成電路領域的風雲人物,包括英特爾創始人戈登·摩爾,集成電路發明者傑克·基爾比。甚至全球第一大晶元製造商台積電的創始人張忠謀,也曾任職過德州儀器。

可是那個年代已經過去了,曾經的巨頭雖然走到了現在,卻沒有了當年的風采。領先的半導體巨頭也不過是晶元設計企業,在製造方面需要依賴台積電,三星等廠商代工。

由於依賴海外工廠代工的緣故,導致美晶元製造業產能下滑,沒有相應的人才,供應鏈優勢,儼然一副萎靡的樣子。

意識到問題所在的美國,打算拿出520億美元改變這一切。將這些錢給來到美國建廠的半導體企業提供補貼支持,同時當地的晶元製造商英特爾,格芯等企業,只要有相應的半導體建設項目,就有希望拿到補貼。

計劃趕不上變化,美國在一年前就討論了晶元補貼的話題,520億美元的額度也是早早就確定下來的。唯一讓晶元廠商不滿的就是這些錢沒有被批准撥款,這就意味著所有的討論就只是討論。

英特爾為了儘早拿到這筆錢,多次催促美國通過這項晶元補貼法案,要不然就到歐洲建廠了。似乎是英特爾的催促有了效果,關於520億美元的晶元補貼,美國傳出了新消息,但結果未必是英特爾希望看見的。

美晶元補貼再添變數,根據傳出的消息顯示,美方面試圖削減520億美元的補貼。

美這是拿不出520億美元了,所以才削減補貼嗎?不排除這樣的可能性,如果有充裕的財務,可能補貼早就落實了,也不會拖到現在。

如今補貼是傳來消息了,卻讓苦苦等待的晶元製造商們始料未及。一旦補貼真的被削減,意味著他們拿到手的補貼額度也會被減弱。少則幾千萬美元,多則幾億,幾十億美元都有可能。

若晶元補貼達不到要求,推動晶元製造業能行嗎?

台積電在2021年期間正式赴美建廠,啟動了位於美國亞利桑那州的5nm工廠建設,預計2024年投產。英特爾在亞利桑那州同樣也有一座晶元工廠在建,另外在美國考慮提供補貼的情況下,又在俄亥俄州投資200億美元建廠。

只是這座工廠因為補貼的事情被延期了,何時開工仍是未知數。

美國自然是希望晶元製造商們加緊工廠建設,好帶來更多的晶元產能。可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要想獲得好處,總得付出些什麼。美國建廠成本非常大,要是沒有補貼,和白打工沒什麼區別。

若美國的晶元補貼達不到要求,推動晶元製造業還能行嗎?這估計需要看美國最終給出的晶元補貼額度了。看看究竟是削減幾十億美元,還是上百億美元。

但不管削減多少,每一分錢帶來的產業建設效果都有可能不一樣。有些廠商為了幾千萬美元的補貼,都有可能花費好幾年的時間全力以赴。

就像當初富士康到美國投資100億美元建廠,最終只獲得了3000萬美元的補貼。100億美元的投資換來3000萬美元的補貼,究竟值不值只有企業自己知道。

不過富士康建的是LCD工廠,和晶元製造業大不相同。所以台積電,英特爾追求的補貼額度肯定不止幾千萬,估計的幾十億美元才行。

要知道台積電在日本建設一座22nm成熟晶元工廠,都能獲得日本35億美元的補貼,佔到了總投資額的43%。美國不可能給台積電提供一半投資額的補貼,按台積電赴美建廠120億美元的投資額來算,美國拿出60億美元補貼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更何況美國或將削減補貼,到時候台積電能獲得多少資金支持,一切得看對方的意願了。

總結

美國傳出打算削減補貼額度的消息,不過這則消息還處在早期階段。別說削減了,能不能拿到實際補貼都不得而知,討論了那麼多,萬一只是空頭支票,晶元製造商豈不是白忙活了。與其無端猜測,不如讓我們靜觀其變,作壁上觀吧。

對此,你有什麼看法呢?

了解我,了解更多科技領域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