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滴滴上市被立案調查後,已經過去兩個月,然而,調查仍未停止,創造了國內互聯網企業被調查的新紀錄,但同時也說明了一個問題:滴滴這次闖了大禍了!
滴滴,成立於2012年,在得到騰訊和阿里的戰略投資後,僅用了幾年的時間,成為了國內最大的網約車平台,市場份額佔比高達80%。
隨著滴滴行業霸主地位的確立,「大數據殺熟」、提高網約車司機抽成等負面消息一直圍繞了滴滴,但這並不影響滴滴的發展壯大,畢竟有了資本加持的它,有能力解決一切公關危機。
但滴滴在發展的過程中,卻犯了一個致命的錯誤,為了在美成功上市,居然在未得到國家許可的情況下,將掌握的數據毫無保留的交給美相關部門。
滴滴和阿里雖然同為在紐交所上市,但兩者本質上有著很大的不同,阿里只是一個網購平台,最多也就掌握著消費者的一些購物數據,而滴滴不但掌握著數億國內用戶的信息,還由於其特殊性,掌握了國內大量的道路信息。
要知道,道路信息關係著一個國家的國防,這是美最想獲得的,一旦被其掌握,將會威脅這個國家的安全。
企業不是慈善機構,盈利是他的最終目的,而上市是最有效的「盈利」途徑,滴滴上市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但是它卻沒有選擇了「損人利己」的這條路,在沒有向有關部門彙報的情況下,選擇在美低調上市。
馬克思曾表示,只要有百分之一百的理論,資本敢踐踏人間一切法律。這句話在滴滴身上得到了很好的驗證,被調查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然而,讓所有人沒想的是,滴滴被審查期間,一個勁爆消息突然傳來:滴滴總裁柳青打算辭職!
「柳青要跑!」柳青要辭職的消息一經傳出,無數國內的腦海中無不出現這個想法。對此,不少網友表示:柳青為了逃避責任,才選擇離開滴滴。柳青會跑嗎?
柳青要辭職的消息讓滴滴又一次陷入公關危機,為了降低「負面影響」,滴滴正式做出回應:滴滴管理層變動的傳言為不實信息,將追究造謠者的責任!
從滴滴強硬的回應來看,柳青要辭職的消息可能是個謠言。其實,作為滴滴的創始人,在其任內發生這樣的重大事件,柳青即便是辭職了,也躲避不掉應當擔負的責任。
隨著滴滴「上市事件」的不斷發酵,滴滴的大股東也被網友扒了出來:第一大股東日本軟銀,股份佔比為21.5%,第二大股東是美國Uber,股份佔比為12.8%。值得一提的是,這兩個大股東的投票決策權與其股份佔比一致!
從這個數據中不難看出,滴滴低調赴美上市,海外資本有著很大的推動作用,畢竟滴滴不上市,他們就無法套現離場。
對於滴滴的股權和投票抉擇權的分配,不少網友表示滴滴是一家披著中企外衣的外企,落得這個狼狽處境,不值得國人同情。對此,你有什麼看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