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布斯和蘋果公司的故事——喬布斯傳1


蘋果即將要發布ipone13了。距離2007年蘋果公司發布的第一款ipone手機,也就是ipone 3,已經14年了。


如今這家市值超過2萬億美金的巨無霸企業,是如何憑藉一款手機吊打曾經的手機巨頭摩托羅拉、諾基亞、三星的。


不僅吊打這些手機巨頭,同時還把微軟按在地上摩擦,蘋果曾經跟微軟有過幾個回合的競爭。


第一個回合,蘋果靠著一台電腦獨霸PC市場,此時的微軟還是蘋果的供應商,對蘋果還沒夠成競爭威脅。


第二個回合,微軟靠著開放的windows系統迅速跟電腦廠商達成合作,在各大品牌的電腦出廠時就預裝了windows操作系統。


迅速佔領市場,壟斷了PC電腦操作系統,然後反超蘋果,曾一度把蘋果逼迫到破產的邊緣。


第三個回合,蘋果在PC電腦的賽道上已經大勢已去,徹底輸給了微軟。


微軟贏在了對系統的開放,蘋果輸在了對系統的封閉。知道此時在PC賽道上已無法與微軟抗衡的蘋果。


於是就換了一個賽道,實現彎道超車,它放棄了在PC賽道上繼續跟微軟競爭,而是切換到當時正在流行的移動終端設備的賽道上,比如MP3音樂播放器和智能手機。


最終蘋果公司憑藉一款智能手機,崛地而起,反超微軟,橫掃一切科技公司。直到今天,微軟也沒有超越蘋果。


這家企業有著非常豐富多彩的歷史畫卷,創業者有必要去了解一下它的光輝歷史,非常富有戲劇性。


那麼蘋果公司到底是如何從一家在車庫裡創業的小公司,發展成今天全球市值最高的巨無霸企業的。


我們會用一系列的視頻來聊聊這家巨無霸企業。

這期我們先聊聊喬布斯在創辦蘋果公司之前的故事。


我們只有理解了喬布斯的生長軌跡,才能理解蘋果公司的文化和它一系列的產品。


一家公司的企業文化以及產品,在很大程度上就是這家公司創始人性格的投射。


我們分兩部分來聊


第一部分:喬布斯的身世

第二部分:車庫裡的蘋果公司和第一台蘋果電腦


我們先從第一部分開始。


一、喬布斯的身世


喬布斯出生於1955年2月24日,他一出生,就被遺棄。他的父母是未婚生育,所以他外公堅決不同意他父母結婚,而當時他外公已經身患重病,奄奄一息了。


他母親又是天主教徒,天主教是不允許墮胎的,而他外公又不同意他父母的結婚。


那就只有一個選擇,先把他生出來,再送給別人撫養。那一年他父母都是23歲。


喬布斯的母親一開始對領養人的要求是:必須是大學畢業。


但是事與願為,領養喬布斯的夫婦並不是大學生,而是一對普通的高中生夫婦。


基於此,喬布斯的母親對領養人又提出了一個要求:就是必須得讓這個孩子上大學,並且設立專款,還需要在保證書上簽字。否則就拒絕在領養文件上簽字。


就這樣,喬布斯一出生就過繼給了一對普通夫婦。


被遺棄、被選擇,這些概念成為了喬布斯的一部分,也影響了他對自己的看法。一出生就被遺棄這個事實給他留下了很深的烙印。


他把這種經歷,內化成自己的工作動力,他把產品看作是自己的一種延伸。


他想完全掌控自己製造的每一樣東西的那種強烈慾望,就來源於他的性格以及剛出生就被拋棄這件事,這件事造就了他獨立的性格。


我們看今天蘋果公司的產品,從硬體到軟體,全部是封閉的。上、下游整條產業鏈他都要控制。他的這種做事風格,跟他的生長環境是有很大關係的。


他被遺棄的那一年,他父母23歲。而喬布斯在23歲這一年,也遺棄了自己的孩子。


事情就是這麼巧合,他曾經被遺棄過,但他也遺棄過別人。在喬布斯的生活中,永遠都有「被遺棄」這樣一個主題。


時間來到1972年,喬布斯高中畢業後,準備要上大學了。這是17年前他的養父母領養他的時候做過的保證,一定要讓他上大學。


喬布斯選了一所當時全美國最貴的一所大學之一,就是「里德學院」。他評價其它的學校說:「他們一點藝術細胞都沒有,我要上的是更富有藝術性的、更有趣的學校。」


他在里德學院接觸到了佛教禪宗,而且非常著迷。禪宗對他的影響很深,這一點我們可以從他極簡主義的美學觀點和執著的個性上看出來。


他還認識一個同樣喜歡東方文化的同學,叫弗里德蘭。在喬布斯的一生中,很少有人能通過自己的魅力蠱惑喬布斯,而弗里德蘭就是其中的一個。


喬布斯吸收了他身上的一些獨具魅力的特質,有好幾年的時候,都視他為自己的精神導師。而且從弗里德蘭那裡學會了利用凝視和沉默來征服別人的技巧。


他最常用的招數就是死死盯著正在和他講話的人,他會一直注視著對方的眼睛,然後問一個問題,要對方在不迴避他目光的情況下回答他的問題。


這就是弗里德蘭教給他的現實扭曲力場。後來他的蘋果公司做大之後,用這個招式說服了百事可樂的全球CEO斯卡利加入蘋果。


他那像鷹一樣的目光,非常凌厲,就是在里德學院訓練出來的。


喬布斯很快就厭倦了里德學院的大學生活,主要原因是不想去上那些必修的文化課。他真正喜歡的是藝術類的課,比如舞蹈課、美術課。


他不想上那些必修課,但又不忍心再花他父母的高額學費,所以他決定退學。其實他內心並不想離開里德學院,他只是不想再付學費去上那些不喜歡的課而已。


後來真的退學了,沒再交學費,但是他們教導主任允許他在學校里去旁聽任何他喜歡的課。其中就有一門書法課非常吸引他。


後來他回憶說:「在書法課上學到各種字體,在不同字母的組合、調整字體的間距,以及怎樣做出完美的版面設計。


這其中所蘊含的美、和藝術精妙之處是科學無法捕捉的,這很讓我陶醉。」


這再一次證明,喬布斯總是有意識地將自己置身於藝術與科技的交匯處,在他所有的產品中,科技必定與完美的設計、外觀、精緻、手感、人性化結合在一起。


這門書法課,墊定了他創辦蘋果公司後開發的一系列產品,包括軟體和硬體。很多人評價喬布斯是一個很成功的企業家,其實喬布斯更符合藝術家的標籤。


蘋果公司的每一個產品,都是一件藝術品。他開發產品的理念就是把科技和藝術融合在一起,既人性化,又藝術化,並非是一個單純的電子產品。


1974年2月,喬布斯在里德學院晃蕩了18個月之後,他父母幫他找了一份工作,沒做多久,他就跑去印度追尋他的夢想去了。


因為他非常喜歡東方文化,比如印度教、佛教禪宗,喬布斯去印度主要是去尋求覺悟的,他對這方面的興趣很濃,在印度禪修了7個月之後就回到美國開始創辦蘋果公司了。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