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刻機的野望:中國一定能化腐朽為神奇

電動汽車繞過內燃機技術,中國瞬間彎道超車成為了汽車製造大國。估計光刻機比發動機技術難10000倍都不止,中國人似乎又天生對細膩精密的技術不敏感,加上高端晶元短缺又有立即需要的緊迫性。中國花了30年時間都沒有把發動機技術真正拿下,如果中國用10年或更長的時間才攻克光刻機技術,晶元製程的概念恐怕早就玩了。總而言之,中國光刻機製造只能當成一個科研攻關的關鍵項目,不能寄望於其來解救要立即吹糠見米的高端晶元緊急之需。

上海微電子90納米光刻機

這幾年,智能手機迭代越來越快,價格越來越高,性能也超過了普通消費者的需求。這主要是半導體製造商競爭異常激烈,過度偏激地追求晶元製程造成的——因為越快掌握晶元先進位程,就代表技術實力越強大,就能夠從市場獲取更高的商業利潤。其實,從2007年蘋果第一台蘋果智能手機誕生,到現在差不多玩了15年了,花樣變來變去還是換湯不換藥。隨著人工智慧化時代來臨,也是該改變智能手機形態的時候了。作為晶元被封鎖的華為,應該誕生一個「新物種」,來取代當前的智能手機,從而在晶元獲取上變得更主動。任正非曾經說過:「蘋果發明了智能手機是個偉大的創舉,但現在華為還沒有誕生出革命性的產品。」顯然,任正非也是念茲在茲想搞出一個曠世之作的。

9月13日,華為將發布一款14英寸的「手機」

對於光刻機的野望:既然不能立即製造出最先進的光刻機,那就發明更引領時代的終端產品,其實這也是一種化腐朽為神奇的方式,似乎華為正朝這個方向努力。「玩手機,何必用手機」這句話,可以看出華為正在為下一代產品導入新的概念,隱約看以看出有終結傳統意義上的「手機」的野心。這將導出兩條手機改造的思路:1、手機和PC端互聯,今後在電腦桌面上就像點擊一下微信的圖標,就是可以玩手機了;2、屏幕和主機分離,今後台式電腦主機、筆記本、車用系統或單獨的手機主機,只要互聯都可以驅動屏幕。果真如此,那麼終端對晶元尺寸的要求就不那麼苛刻了,放兩塊或三塊7納米晶元都可以。但有個問題比較疑惑,如果屏幕和主機分離,主機對屏幕的輻射的範圍有多遠,如果是100公里就不要整天背著主機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