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務型機器人將和年老的你朝夕相伴,你準備好它們的如影隨形了嗎?
老齡化和機器人有著很密切的關係。
雖然離真正養老型服務機器人的誕生還需要很長時間,但老齡化社會對機器人領域裡小發明的需求一直都在快速增長。
比如,日本在8%的療養院里配備有起重機式機器人,用來幫助工作人員完成失能老人的護理工作。
機器人領域專家吉爾·普拉特(Gill Pratt)估計,到2025年將會有三分之一的機器人公司開始製造服務型機器人。
麻省理工學院和波士頓大學的聯合研究表明,在1993年到2014年之間,投資機器人領域最多的國家正是老齡化最快的國家。
老齡化從兩個角度提出了對自動化的需求,一是市場勞動力的缺失,二是老人們對護理及陪伴的需求。
而關於中國,麻省理工學院教授達龍·阿西莫格魯(Daron Acemoglu) 估計,中國將在2040年之前安裝大約200萬台機器人。
與此同時,根據聯合國統計,截止2040年中國的勞動年齡人口(20歲至64歲)將減少1.24億,大約相當於總人口的13%。
當然目前機器人市場主要以工業機器人為主,是服務型機器人市場的7倍左右,但因為全球人口老齡化問題的加劇,服務型機器人會有很大的增長空間。
市場需求是一方面,但從人類的感受和情感上來說,人類的看護在短期之內是很難被機器取代的。
這點在已經進入人口老齡化的日本就有很明顯的體現,日本方面強調機器人目前可以在監控等方面提供協助,幫助節省時間和勞動力,但無法取代人類。
但通過以上分析,我們都明白,在勞動力確失以及護理人員短缺的大背景下,服務型機器人的養老是大勢所趨。
而剛剛過去的上個月底,特斯拉的馬斯克發布了他公司正在開發一種人形機器人的效果圖,並承諾將在「明年某個時候」製造原型。
馬斯克的人形機器人3D效果展示
未來無論我們能不能接受,現實就是如此,所以將老未老的人們,或許現在就要嘗試開始提前適應,試著讓自己的生活中融入更多智能化的元素,提前做好準備也許是更合適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