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起郭台銘相信很多人都不知道是誰,但是提起富士康知道的人就有很多,郭台銘是富士康科技集團的老闆。美國蘋果公司天量的訂單讓富士康一躍成為世界上最大的代工廠,蘋果公司主打的兩個產品:iphone和ipad,就是由富士康代工生產的。富士康是世界五百強企業之一,位居兩百五十位之前。在內地,富士康投資建廠超過100億元,員工有上百萬之多,所有的富士康工廠都是當地的納稅大戶和吸納就業的大戶。
郭台銘1950年出生,1966年進入海事專科學院學習,半工半讀地完成了學業。在服完兵役後,開始在航運公司當業務員,那時的郭台銘做夢也夢不到自己以後會是世界五百強企業的老闆,更夢不到自己的企業會是世界上最大的代工廠。1973年,郭台銘在母親的幫助下出資十萬台幣和朋友一起創建了鴻海塑料有限公司,但不到一年的時間就因為經營不善,原來的股東一一退出,公司也面臨倒閉的困境。就在郭台銘人生的第一次創業即將以慘敗收尾的時候,憑著俊朗的外貌和能說會道的嘴,他成功俘獲了富家千金林淑如的芳心。林淑如的父親林百欣是香港的地產大佬,有高達百億的身價。為了挽救丈夫的企業,林淑如向娘家要了70萬台幣作為周轉資金。這筆錢在當時堪稱巨款,從此鴻海塑料有限公司成了郭台銘的全資企業。有了這筆錢,郭台銘立即從日本購買最新的模具設備,建立模椇廠。隨後,他又投資了電鍍廠和衝壓廠。郭台銘搖身一變成了一個年紀輕輕的百萬富翁,這期間他妻子的作用至關重要。2005年,林淑如因乳腺癌病逝。三年後,不甘寂寞的郭台銘娶了比自己小24歲的嬌妻曾馨瑩。
上世紀八十年代,由於郭台銘掌握了成熟的模具技術,便盡最大可能壓低產品的成本,物美價廉的產品迅速搶佔了大量的市場。之後,他將公司更名為鴻海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又投資1600萬台幣進入計算機線纜裝配領域。1985年,郭台銘開始開拓海外市場,建立了美國分公司,後來又創建了自有品牌富士康。1988年,改革開放進入第十個年頭,郭台銘也響應號召在深圳寶安區建立第一個工廠,主要生產電腦周邊產品,這成為他事業的一個新起點。由於改革開放的優惠政策,1993年郭台銘再次來到深圳考察,這次他決心包下深圳龍崗的一大片荒地,在這裡他建立了富士康深圳龍華工業園區。隨後,郭台銘以深圳為中心開展珠三角產業園區,以崑山為中心開展長三角產業園區,以煙台為中心開展渤海經濟圈產業園區,以太原、武漢為中心開展中西部產業園區。從沿海到內陸,從東部到中西部,富士康跟隨改革開放的步伐開遍全國。
由於富士康和英特爾、IBM等大型公司有合作關係,代工的產品質量也得到外企的肯定,於是蘋果公司將自己的一小部分產品交由富士康代工。2001年,蘋果公司由於ipod大獲成功,與此同時富士康的代工業務也越來越成熟、規模越來越大,於是蘋果公司將大部分訂單交給富士康生產。2007年,蘋果的第一代iphone由富士康負責生產,從此富士康接手蘋果公司的核心業務—手機業務。富士康憑藉大規模集約化生產將成本壓倒足夠低的程度,一個1250美元的新iphpone,富士康的代工成本和利潤加起來只有75美元,大部分錢都被蘋果公司拿走了,所以建立自主品牌格外重要。
郭台銘的管理模式師承泰羅的科學管理,採用大規模集約化生產,將成本壓倒儘可能低的程度,把效率提高到儘可能高的程度。科學管理最大問題就是只注重產品的質量和數量,根本不關心員工的死活。所以截止2014年,富士康發生了11起員工跳樓自殺事故,富士康被打上「血汗工廠」的標籤,郭台銘和蘋果公司也備受指責。此後,富士康不斷提高員工待遇,改善管理方式,給予員工更多的關愛。這些年,出現比亞迪、立訊精密等一批代工廠,富士康的訂單不斷被搶走,再加上國內人工成本不斷提升,郭台銘無奈只得在世界其他地區尋找廉價勞動力。郭台銘在印度打算投資建立10個工廠,結果建了2個都無法良好的生產。印度雖然勞動力廉價、運營成本低,但是基礎設施不完善,經常性停電,無法滿足企業的電力供應,印度人天性比較懶散,根本不接受加班加點沒日沒休的工作,還有工作效率和產品質量也不能和國內比。郭台銘打算在美國投資100億美元建廠,結果只投資了30億,雖然美國的其他成本低,但是人力成本更高,根本不適合大規模集約化低成本生產,說白了美國的發展已經不適合代工企業的成長了。之後,郭台銘又打算投資東南亞地區,那裡的人力成本雖然很低,但是生產效率、運營成本、基礎設施供應都無法和國內相比。這一番操作讓郭台銘損失了200億,最後不得不再次撤回內地。
由於,國內代工企業越來越多、技術越來越成熟,蘋果公司也改變策略,不打算在一棵樹上弔死了。蘋果的air pods就出自立訊精密,據傳立訊精密拿下了新的大訂單,很可能就是iphone13,並且還是高端機pro系列。比亞迪已經是國內第二大手機代工企業,像小米、oppo、vivo、魅族等都是比亞迪的合作夥伴,據傳蘋果公司也將ipad20%的訂單,以及新一代的ipad touch交給了比亞迪。前兩年,郭台銘說內地離不開富士康,他給內地人賞飯吃,這句話引起廣泛的批評。這世上沒有誰離不開誰,只有誰不珍惜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