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美國對華開始晶元禁運以來,我國在一些高端電子產品的晶元上就出現了供應不足的局面。直到現在都沒有緩和的跡象。衝擊最大的產業應該是智能手機,除此之外還有汽車行車電腦的晶元,計算機的晶元等等。為了解決這一難題,各大廠商都拿出了自己的應對之策,華為啟動自己研製的晶元,而車企的應對之計就是將晶元轉向利潤更高的車型,以此來緩和晶元的衝擊而帶來的損失。
但你以為晶元禁運的損失只有我國承受嗎?。美國的晶元製造巨頭Fujitsu General公司副總裁表示,晶元的庫存仍在不斷積壓,已經超過警戒負荷。晶元帶來的利潤已經創歷史新高,台積電也正因此,市值已經超過萬億人民幣。一直以來,台積電的市值都是排在阿里、騰訊等這些科技企業大佬的後面,但現在隨著晶元國際市場的變化,台積電市值首次超過阿里和騰訊。
台積電已經成為亞洲市值最高的公司,因為需求不斷擴大,所以他們也開始不斷囤積原料加速生產,但要知道,庫存過高帶來的危險也是不容小覷的。晶元的生產製造是有延期性的,如果不加以控制,晶元過剩是必然的情況。因為有著很高的利潤,這也造成很多生產製造商囤貨,搶佔更多的市場。據有關消息顯示,台積電就打算耗資千億美元,英特爾也耗資千億美元,打算擴建工廠。
我們知道全球缺芯已經帶來一次危機,造成了晶元使用成本高幅度增長,但這樣的局面和情況只是暫時的,緩和只是時間的問題。但如果這時候瘋狂囤積原料,生產更多的晶元,會造成晶元過剩。那麼造成的結果必然是晶元價格滑鐵盧式的下降,這對一些中小企業來說,打擊將是致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