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英國《自然》雜誌發表的電子學最新進展,來自英國劍橋的一個科研團隊報告說,他們已經製造出一種靈活的 32 位微處理器。該微處理器由科研團隊結合金屬氧化物薄膜晶體管和柔性聚醯亞胺(一種高性能塑料)製成,稱為「PlasticARM」。該設備的出現鼓勵了低成本和完全柔性的智能集成系統的開發。
隨著智能行業的不斷發展,從筆記本電腦到汽車再到各種智能設備,微處理器是所有電子設備的重要組成部分。大約 50 年前,英特爾創造了世界上第一個商用微處理器:一個 4 位 CPU(中央處理單元),帶有 2300 個晶體管,只能執行簡單的算術運算。最先進的 64 位硅微處理器擁有 300 億個晶體管,採用 7nm 處理技術製造。今天,微處理器在商業進程中已經根深蒂固,以至於它已經成為一種「元發明」,也就是說,一種能夠實現其他發明的工具。
在晶元市場處於困境的當下,對於處理器、晶元還有各種半導體的需求十分迫切。如果能夠推出成本更低有更加智能的微處理器也就意味著它可以更快地量產,並且走向更加智能的系統中。然而,就像計算機設備以傳統硅技術為主,但硅處理器的成本和低靈活性限制了它們在製造智能日常應用的可行性。 柔性電子產品可以解決這些問題,但是柔性微處理器的生產需要足夠的晶體管來進行有意義的計算,這就是一個難題。
「PlasticARM」處理器內置於可以從內部存儲器操作的電路中。 當前版本無法在組裝後更新,但研究團隊認為,未來的迭代可能會實現可編程內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