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8年時間的論證和調研,延遲退休來了,有專家建議從女性開始,將女性退休年齡,由當前的50退休,延長至55歲退休,再逐步延長至60歲退休,而男性則延長到62歲,63歲退休,最終一起延長到65歲退休,採取小步慢走,循序漸進的方式延遲退休。
此番觀點得到了專家和大部分網友的認可,但爭論的另一個焦點隨之出現,那就是擺在求職者面前的35歲、40歲招聘限制的問題,這個問題不解決,延遲退休恐成為一紙空文,無法有效的落到實處。
35歲招聘限制是怎麼來的呢?事實上,官方從來沒有對35歲或者40歲有過任何的求職和工作限制,但之所以成為一個約定俗成的招人門檻,和資本的選擇,企業的選擇有密不可分的關係,35招聘限制最先出現的領域是互聯網。
互聯網巨頭企業,華為有著35歲左右合同到期不再續約的潛規則,同時,騰訊、網易、百度等等皆有著這樣的慣例,阿里巴巴馬雲更是把辭退這一年齡段的人說成是為社會輸送人才,堂而皇之的將辭退35歲左右員工當成了對社會的貢獻。
互聯網是滲透性極強的行業,再加上最近幾年「互聯網+」的大力推進,工業互聯網、物聯網的興起,互聯網思維在各行各業遍地開花,35歲招聘限制的行業糟粕也隨之帶進了各行各業,於是35歲,40歲成了很多人求職的門檻。
如果這個無形的枷鎖不打破,延遲退休將面臨企業招聘時不得設置非985/211不要的門檻一樣,形成一堵無形的牆,一方面延遲退休的政策確實下來了,但另一方面,求職者被卡在35歲和40歲的門檻上無法進入職場。
這兩種力互相撕扯,最後延遲退休的初衷恐會得不到貫徹,效果也得不到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