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NetMarketShare的報道,Chromium內核的Edge瀏覽器市場份額已經超過10%,是Edge瀏覽器有史以來最高的市場佔有率。
說到微軟的瀏覽器,不少小夥伴第一時間會想到Internet Explorer。由於微軟把IE瀏覽器默認預裝在Windows當中,這款瀏覽器曾經一度成為市場佔有率最高的瀏覽器。甚至當年微軟抄襲了蘋果Mac OS的圖形界面,作為和解的條件,蘋果要求微軟為Mac OS開發Office套件以及IE瀏覽器,IE還一度成為Mac的默認瀏覽器。
但是進入21世紀的第二個十年開始,IE瀏覽器由於對互聯網新標準的跟進速度較慢,企圖憑藉自己龐大的市場佔有率左右W3C標準的發展,最終被後起之秀打敗,兼容過時的IE瀏覽器也成為每一位前端工程師的噩夢。微軟為了不被市場拋棄,壯士斷臂,放棄IE,重新開發內核,主攻他們的新瀏覽器:Edge。
最初,Edge是一款在Win10上面的針對觸控場景優化的瀏覽器。圖標的設計以及融合OneNote的手寫筆記功能都體現了這款瀏覽器是為平板模式設計的。後來由於IE逐漸被主流市場拋棄,Edge成了微軟的最後一根救命稻草,微軟把Edge扶正,讓他成為旗下主打的瀏覽器產品,開始在Windows系統中推薦用戶把Edge設置成默認瀏覽器而不是IE。
但是由於Edge早期版本的體驗非常糟糕,而且專門針對觸控場景設計的極度扁平化的UI設計並不符合大眾口味。以至於雖然經過多次迭代,Windows用戶還是對這個「被拍扁的IE」沒有什麼好感。Edge瀏覽器的市場地位一直非常尷尬,而谷歌的Chrome也在短短十年內成長為世界上用戶最多的瀏覽器。
最終,微軟在今年3月作出了一個大膽的決定:放棄自己的內核,轉而使用谷歌開源的Chromium內核。也就是說,現在的Edge中,HTML解析器、CSS渲染器、JavaScript引擎都和Chrome瀏覽器同根同源,簡單來說,Edge更像是一個換皮的Chrome。在更換成Chromium內核之後,甚至連圖標都變成和Chrome有幾分神似。
其實,採用Chromium內核並不是什麼新鮮事,國內的360、騰訊、獵豹等等瀏覽器都是採用了Chromium內核。目前,市面上主流的瀏覽器內核已經只有Chromium和Gecko兩種了,微軟把Edge更換成Chromium內核也是順應市場的選擇。
現在的Edge瀏覽器擁有了和Chrome一樣的流暢體驗,在微軟的調教下甚至更快,同時又擁有良好的雲端備份體驗(由於某些原因谷歌的雲服務在國內無法使用),再加上和Windows的捆綁,Edge取得10%的市場份額並不奇怪。但是要趕上Chrome接近70%的市場份額還有很長的路要走,現在就說微軟的瀏覽器準備重回巔峰為時尚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