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舟零高度逃逸成功,我國登月再進一步

2025年06月17日21:03:08 科技 1368

2025年6月17日,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組織實施夢舟載人飛船零高度逃逸飛行試驗,標誌著我國載人月球探測工程研製工作取得新的重要突破

這項技術不僅被稱作「航天員生命保險」,更是我國未來載人登月的關鍵里程碑之一。

夢舟零高度逃逸成功,我國登月再進一步 - 天天要聞

這是繼1998年開展神舟載人飛船零高度逃逸飛行試驗後,時隔27年我國再度組織實施此項試驗。
夢舟零高度逃逸成功,我國登月再進一步 - 天天要聞
  • 12時30分,下達點火指令,夢舟載人飛船逃逸發動機成功點火,船塔組合體在固體發動機推動下騰空而起,約20秒後達到預定高度,返回艙與逃逸塔實現安全分離,降落傘順利展開。

  • 12時32分,返回艙使用氣囊緩衝方式安全著陸於試驗落區預定區域,試驗取得圓滿成功。

夢舟零高度逃逸成功,我國登月再進一步 - 天天要聞

網傳任務徽章

零高度逃逸試驗模擬火箭在發射台或低空出現重大故障時,逃逸系統在極短時間內將飛船乘員艙帶離危險區域的能力。

這段持續不到1分鐘的救生過程,要實現箭體分離、逃逸塔點火、軌道修正、降落傘展開等20餘個動作的精確協同。

中國載人飛船逃逸系統

我國逃逸系統發展經歷了三個階段:

  • 奠基階段:以神舟飛船逃逸塔完成首次零高度試驗為標誌,為神舟系列載人發射保駕護航。

  • 創新階段:新一代飛船測試多台發動機並聯控制技術,實現推力精準可調。

  • 跨越階段:可重複使用飛船系統,具備全程逃逸能力。

夢舟零高度逃逸成功,我國登月再進一步 - 天天要聞

圖/神舟飛船零高度逃逸飛行試驗(起飛、工作、分離、開傘)

從神舟到夢舟,我國新一代載人飛船

中國載人航天逃逸系統從仿製蘇聯技術起步,逐步發展出自主創新方案。 主要試驗包括:

  • 1998年:神舟飛船逃逸塔首次零高度逃逸試驗成功。

  • 2015年:新一代載人飛船逃逸系統試驗,採用多發動機並聯技術。

  • 2020年:新一代飛船試驗船成功驗證高空逃逸能力。

  • 2025年:新一代載人火箭(長征十號)逃逸系統測試。

新一代載人飛船夢舟由航天科技五院研製,返回艙直徑5米,服務艙直徑4.5米,推測太陽翼展開後長度16米、近地空載質量14噸,升空空載質量26噸,預計可搭乘4-7人。

夢舟零高度逃逸成功,我國登月再進一步 - 天天要聞

圖源/灰機wiki

據中國載人航天發布的工程計劃安排,我國將於今年陸續組織實施夢舟飛船(載人登月)零高度和最大動壓兩次逃逸飛行試驗。

「零高度逃逸試驗」。

指初始高度、速度均為零,試驗將模擬了運載火箭在發射台上出現故障時,飛船的零高度逃逸救生飛行。

「最大動壓逃逸試驗」。

將模擬火箭在最大動壓附近出現故障的情況 。即,火箭將飛船運送至XX公里高度,隨後飛船啟動逃逸系統飛離並利用降落傘著陸,火箭受控炸毀。

夢舟零高度逃逸成功,我國登月再進一步 - 天天要聞

圖/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2020年

全球各國逃逸試驗

世界載人航天發展史,逃逸救生系統的演進堪稱一部濃縮的航天安全進化史。

蘇聯/俄羅斯:聯盟號逃逸系統

蘇聯是最早研發並測試逃逸系統的國家,其聯盟號飛船的逃逸塔設計至今仍是國際參考標準。

主要試驗:

  • 1963年:首次成功進行聯盟號逃逸塔零高度試驗,驗證發射台逃逸能力。

  • 1975年:聯盟18A任務中,火箭第三級故障,逃逸系統在50公里高度成功救生。

  • 1983年:聯盟T-10-1任務,火箭爆炸前1.5秒逃逸塔啟動,兩名航天員倖存。

  • 2018年:聯盟MS-10發射失敗,逃逸系統未啟動(因故障發生在逃逸塔分離後),但飛船成功自主逃逸並安全返回。

技術特點:

  • 採用固體燃料逃逸發動機,推力大、響應快。

  • 逃逸塔僅適用於低空階段(0-40公里),高空階段依賴飛船自身發動機。

美國:水星、阿波羅、龍飛船

美國在逃逸救生技術上經歷了多次迭代,從早期的彈道逃逸到現代可重複使用系統。

主要試驗:

  • 1961年:水星計劃「Little Joe」系列逃逸試驗,驗證低空逃逸能力。

  • 1965年:阿波羅計劃逃逸塔測試,成功模擬發射台逃逸。

  • 1986年:挑戰者號事故後,美國加強逃逸技術研究,但太空梭無逃逸系統。

  • 2015年:SpaceX「龍飛船」進行Pad Abort Test(發射台逃逸試驗),驗證商業載人航天的逃逸能力。

  • 2020年:SpaceX「載人龍飛船」在飛行中(Max-Q階段)成功測試逃逸系統。

技術特點:

  • 阿波羅採用固體逃逸塔,龍飛船改用SuperDraco液體發動機,可重複使用。

  • 美國是目前唯一實現「全飛行段逃逸」的國家(SpaceX Demo-2任務)。

其他國家試驗

  • 印度(2018年):Gaganyaan載人飛船逃逸塔測試成功,計劃2025年首次載人飛行。

  • 歐洲(未實際應用):歐空局(ESA)曾研究逃逸系統,但未投入載人任務。

夢舟零高度逃逸成功,我國登月再進一步 - 天天要聞

圖/各國載人飛船返回艙尺寸對比圖

逃逸技術成熟,我國載人登月在即

從各國逃逸技術的發展看,主要呈現以下趨勢:

  • 從固體到液體發動機(SpaceX龍飛船、中國新一代飛船);

  • 從低空逃逸到全飛行段逃逸(美國已實現,中俄跟進);

  • 從固定式逃逸塔到集成式逃逸推進(可重複使用設計)。

據統計,現代載人航天器逃逸系統已使任務成功率提升至99.7%,未來,逃逸系統的趨勢還將從逃生功能向智能防護探索。

夢舟零高度逃逸成功,我國登月再進一步 - 天天要聞

正如航天專家黃志澄(已故)所言:「逃逸系統的發展史,就是一部把『不可能』變為『可能』的科技創新史。」

夢舟載人飛船未來將成為支撐空間站應用與發展、載人月球探測等任務的核心載人飛行器,此次試驗成功為後續載人月球探測任務奠定了重要技術基礎。

夢舟零高度逃逸成功,我國登月再進一步 - 天天要聞

圖/長征十號火箭+新一代載人飛船CG

作者/BH.Skywalker

此外,執行載人月球探測任務的長征十號運載火箭、月面著陸器等航天器研製工作正在紮實穩步推進,後續也將按計劃組織實施相關試驗。

載人航天辦公室也在17日召開發布會,公布了我國載人航天最新消息。

期待你的觀點或故事,投稿請發至:[email protected]

參考及引用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30157544754796808&wfr=spider&for=pc;

https://mp.weixin.qq.com/s/kfKIn_Bpz-r4b7Y9Qt_m7w;

中國載人航天、央視新聞、新華網及網路公開信息。

科技分類資訊推薦

暑期送禮潮流之選,面面俱到的華為Mate X5 - 天天要聞

暑期送禮潮流之選,面面俱到的華為Mate X5

暑期來臨,無論是畢業季的青春紀念,還是家庭旅行的溫馨時刻,一份兼具科技感與實用價值的禮物總能傳遞心意。華為Mate X5憑藉其顛覆性的摺疊屏設計、旗艦級影像與匠心打磨的科技美學,成為這個暑期送禮的「頂流之選」。華為Mate X5的外觀設計堪
從熬夜修圖到秒出方案:AI 工作流讓電商設計效率飆升 10 倍 - 天天要聞

從熬夜修圖到秒出方案:AI 工作流讓電商設計效率飆升 10 倍

在電商行業蓬勃發展的當下,電商設計、電商拍攝以及中小微商等從業者面臨著激烈的競爭與諸多挑戰。如何在保證質量的同時提升效率、降低成本,成為了大家關注的焦點。此時,AI 工作流的出現,如同一股強勁的東風,為行業帶來了全新的變革與機遇。
換機首選華為nova 14系列!憑鴻蒙 5新體驗贏得熱銷 - 天天要聞

換機首選華為nova 14系列!憑鴻蒙 5新體驗贏得熱銷

在當下快節奏的生活中,手機已然成為人們不可或缺的夥伴。尤其是對於追求時尚、熱愛記錄生活的年輕群體而言,一款綜合體驗出色的手機至關重要。易烊千璽同款的華為nova 14系列的登場,恰似為年輕潮人們量身定製,迅速在市場上掀起搶購熱潮。
項立剛:這一招更毒 - 天天要聞

項立剛:這一招更毒

項立剛說,美國已經批准了,英偉達重啟H20晶元向中國出口,這是好事還是孬事呢?看看A股就知道了,這個消息一出來,A股晶元股應聲下跌,看來H20晶元對中國晶元企業來說是一大挑戰。美國財長貝森特也承認,華為晶元的製造技術,已經達到英偉達H20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