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宇輝也開始在直播間「表演」和品牌商談判的戲碼了。
近日,董宇輝在直播間銷售某品牌電視時,講到一半,商家表示要收取最高200元的安裝費。董宇輝一聽眉頭緊皺,兩手一攤,當場回絕,「不合理,你要這樣,我不講了,我不接受」。
當著鏡頭前數十萬觀眾的面,董宇輝一直和商家談判,「你們趕快商量,反正我不接受收費。我覺得不合理。」
隨後,商家負責人現場溝通、快速表態:剛才購買電視的朋友,全部免費安裝!直播間彈幕紛紛刷屏,觀眾直呼:董宇輝真的為消費者著想!

董宇輝將與商家談判的博弈過程搬到直播間的這一幕,似曾相識。
「與商家談判砍價」是許多頭部主播在直播間的慣用手法,目的是通過呈現談判過程,強化主播為消費者爭取利益的人設,在粉絲心中建立了信任感。不過,這種手法常被消費者視為「套路」。
比如快手主播辛巴,經常在直播間與商家上演「砍價大戰」;每年大促前,淘寶主播李佳琦都會將自己與商家的談判過程拍成了綜藝節目;後來,抖音主播賈乃亮也做了一檔記錄與商家砍價過程的綜藝。
如今,董宇輝也將這一幕搬到觀眾面前。這類與商家的談判戲碼,近期時不時會在董宇輝直播間出現。
董宇輝變了。字母榜此前曾在《董宇輝不擰巴了,俞敏洪卻被困住了》中分析,如今的董宇輝已不再擰巴和糾結,而是更坦然接受了自己帶貨主播的身份。
今年1月,董宇輝在直播間講述自己童年的趣事時,對著鏡頭前觀眾抱拳示意:請喊我「彪哥」。自此,繼「董老師」「女婿」之後,董宇輝在社交平台上又多了一個綽號——「彪哥」。

和三年前還在直播間談論詩詞歌賦、講述地理歷史的董宇輝相比,如今他的直播間似乎更接地氣了。
01
和品牌商談判的戲碼,已在董宇輝直播間不止一次上演。
618首播當天,除了與電視商家談判,董宇輝在講解某品牌空調時,也上演了和品牌商談判的一幕。
董宇輝正講解某品牌空調時,導播馬騫突然湊過來,以直播間觀眾能聽到的低聲說:「廠家剛通知,這款空調降價了。」董宇輝一聽當場回應,「降價了就讓買過的人退貨重拍?用戶買完可能早干別的去了,別折騰了,廠家得直接補差價。」商家負責人就在現場,商量對策,最後答覆說這就去安排,絕不麻煩用戶。
這個談判片段在董宇輝的粉絲群體中廣為流傳。在他們眼裡,董宇輝是站在消費者的立場上和廠家據理力爭,不少粉絲紛紛表示「宇輝真心為消費者著想」「確實牛啊,現場談判」「現場和商家杠的只有董宇輝」。
董宇輝還會在直播間直接為消費者爭取更多福利。比如直播過程中,董宇輝提出要為某款冰箱的壓縮機延保,「xx牌冰箱的同事,有朋友在問,那款冰箱壓縮機保修期只能三年,不能十年,是吧?」
當商家表示確實如此時,董宇輝提要求說,「想辦法聯繫聯繫唄,保三年太鬧心了,萬一第四年壞了呢。」場外的商家隨即表示:「好的,我們現在溝通一下」。
沒過多久,商家反饋來了:保修期延長至十年。
董宇輝再三確認:「本來那個是三年,現在加到十年。如果出問題了,聯繫你們不能收費,確認啊。」得到商家確認後,董宇輝笑了。
與此前董宇輝直播間的「陽春白雪」風格相比,站在用戶角度,向商家提要求成為董宇輝直播間的一個新特色。
董宇輝的這些談判片段被粉絲批量轉發到社交平台上。社交平台上,和董宇輝相關的視頻,流傳更廣的已不再是他的「金句」和勵志語錄,而是他分享的直播間趣事兒和與商家的談判片段。

今年3月,接受新浪財經CEO鄧慶旭採訪時,董宇輝被問到,如何保證高頻輸出?
他回答說:表達肯定會有,但想表達的東西越來越少,「我是舊的,觀眾也是老朋友,說的久就會煩。」董宇輝認為,還是要活在現實中,「有時候很多人喜歡我們,就是因為我們在鏡頭前真實,有人間煙火氣。」
董宇輝直播間開始更注重和網友互動。比如一次直播中,董宇輝賣蠶絲床單,有網友就說,「害怕丈夫的腳後跟把這掛絲了。」董宇輝回應:「你都精緻成這樣了,結果他粗糙成了那樣...你們倆之間貧富差距過於明顯了。你給他也提高一點。」
還有一次,董宇輝在直播間現場表演「診脈」,他將手搭在自己的脈搏上,假裝給自己號脈,最後董宇輝笑著說:班上得太多了,班味太重,休息兩個月就好了!
02
董宇輝是知識型主播的代表,直播間風格以文化知識輸出為特點,講述阿拉斯加的鱈魚和南太平洋的海鷗等知識性內容,曾是董宇輝在直播間的重要內容。憑藉著知識帶貨,董宇輝收穫了一大批忠實的粉絲。
但如今,董宇輝逐漸弱化了知識直播的比重。
此前,董宇輝直播間有過幾次與「知識」有關的翻車。例如,董宇輝曾將「羽扇綸巾」中的「綸(guan)」誤讀為「lun」;表演《水調歌頭》時,將「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的順序讀反;後來在介紹居里夫人時將其稱之為鈾的發現者和X光機的發明人,而後在網友的提醒下,才糾正說居里夫人發現的是鐳和釙元素。
無論是口誤還是其他原因,在數十萬觀眾面前,相比於商家談判、幽默帶貨和網友互動等傳統帶貨方式,知識帶貨的風險顯然更高。
與此同時,董宇輝開始融入其他風格的帶貨方式。換句話說,董宇輝在知識帶貨和傳統帶貨之間找到了平衡點。
為什麼董宇輝會有這種變化?
從結果來看,這種「現場與商家談判」的手法確實給直播間帶來了流量和銷售額。例如,董宇輝在直播間與商家博弈的當天,也就是「與輝同行」的618首日直播,直播間湧入1854萬人次,銷售額達到1.67億元,創下董宇輝直播間成立以來的單日銷售額新高。
董宇輝這樣的變化其實並不出人意料。此前,字母榜曾分析稱,對於直播帶貨,董宇輝已經變得更加鬆弛、坦然,不再擰巴了。

這背後,自然有董宇輝作為300人公司負責人的壓力。某種程度上,董宇輝也面臨如何保持業績持續增長的挑戰。
2024年1月-4月,與輝同行直播間累計直播49天,總觀看人次為15.4億,日均觀看人次約為3142萬;四個月漲粉1060萬。
而今年1月-4月,與輝同行直播間增速放緩,期間直播累計71天,總觀看人次為17億,日均觀看人次約為2394萬;四個月漲粉205萬。
這意味著董宇輝需要突破現有模式,通過內容創新來推動持續增長,而不能一直吃老本。
從人設上來看,董宇輝也需要強化「和用戶站在同一戰線」的形象。從2022年的爆火到2023年底的小作文風波,再到「與輝同行」成立,一路以來,董宇輝的成長離不開粉絲的支持。因此,鞏固與粉絲的緊密關係至關重要。
例如,董宇輝和商家博弈的片段被董宇輝的粉絲廣泛傳播,並且被粉絲讚不絕口:「宇輝是真的為消費者著想。」
此外,這種互動方式也強化了董宇輝的「價格力」優勢。
以李佳琦為例,每年雙11大促,李佳琦都會將自己與商家就折扣進行談判的過程製作成綜藝節目《所有女生的Offer》。節目中,即使面對態度強硬的品牌方,李佳琦也會堅決為消費者爭取福利,以此證明自己的議價能力。
歸根結底,是董宇輝正在強化其帶貨和主播人設,深化自己在直播帶貨上的影響力。
董宇輝曾在採訪中被問到,「你的榜樣是誰?」
他特別提到了喬布斯,說喬布斯給了一種新的思路,當商業模式發展到一定階段,產品能夠贏天下的時候,一個企業的第一負責人的精力,就是在產品上。
03
當然,這種改變這並非意味著董宇輝徹底拋棄了知識帶貨。
董宇輝將與輝同行直播間分為三個欄目:閱山河、破萬卷和愛生活。前兩個分別對應於文旅直播和文化訪談,愛生活則對應直播間帶貨。對於「愛生活」這一板塊,董宇輝如今更聚焦於產品帶貨,而非知識輸出。
時至今日,相較於大多數直播間,董宇輝直播間仍然是最具文化氣息的直播間之一。只不過如今的董宇輝在保留文化特色的同時,增加了一些賣貨手法,減少了一些陽春白雪的內容。
知識帶貨的確為董宇輝開闢了一條新道路,收穫了忠實的粉絲群體。但是隨著直播間規模越來越大,需要向更廣的圈層延伸,那麼商業化和風格之間勢必要尋求一個平衡,這種平衡就會在一定程度上犧牲原有特色。
這是董宇輝在擴張路上不可避免要面臨的挑戰:如何在保持既有粉絲基礎的同時,降低內容和認知門檻,讓更多觀眾願意停留並願意花錢,從而打開新的局面。

「破圈引流」是很多頭部主播在發展到一定階段時需要考慮的。正如李佳琦直播間,以往主要受眾是18-30歲的年輕女性,如今也正在向中老年群體拓展,為此新成立了「所有爸媽的幸福家」直播間。
過去三年,知識帶貨作為一種直播新現象備受討論。當時,這種帶貨方式就備受爭議。
羅永浩曾對此發表過評論,認為直播間講內容是一股歪風。在他看來,在直播間扯淡15分鐘,場觀也許很高,但總收入可能不如3分鐘專心講產品,「內容會把場觀拉上去,但是對直接銷售的幫助還是有限的。」
這種知識帶貨風格的轉變,也曾在東方甄選直播間出現,表現為從知識帶貨到「叫賣式」等傳統帶貨形式的轉變。
無論是曾經的東方甄選還是如今的董宇輝,他們都是靠著知識帶貨在直播間一炮而紅,如今這種變化的到來,或許也是知識帶貨發展到一定階段的某種趨勢。
這種變化的背後是他們都面臨相同的挑戰:如何在保持持續增長的同時,開拓新用戶圈層。
一方面,主播在非帶貨內容上花費的時間越長,單位時間內口播商品和掛載鏈接越少,其帶貨效率就會越低。
早在董宇輝還在東方甄選的時候,就多次因為講課超時被導播打斷提醒:不要忘了賣貨;或者被提醒「賣貨重要」;甚至因為講課時間過長,被抖音平台警告。
這意味著知識帶貨並不能成為直播間的主流,只能作為一種引流手段。
另一方面,知識帶貨積累一定的粉絲積累後,為了商業價值更上一層樓,註定要突破既有圈子,擁抱更廣闊的用戶群體。
這些因素使得,曾經爆紅的知識帶貨,走向了直播間的邊緣。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 「字母榜」(ID:wujicaijing),作者:薛亞萍,36氪經授權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