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訊音樂的「慢戰」

2025年05月15日18:02:06 科技 1193

5月13日,騰訊音樂披露了2025年第一季度財報。

財報顯示,2025年第一季度,騰訊音樂營收73.6億元,同比增長8.7%;凈利潤42.9億元,同比增長高達201.8%。

儘管其中包含23.7億元的一次性投資收益,但剔除該項後,非國際財務準則下凈利潤仍有21.2億元,同比增長24.6%——即便不靠「非常規」助攻,盈利曲線依舊上揚,底盤不虛。

從結構上看,騰訊音樂在線音樂業務仍延續增長導軌,佔比持續提升,已替代社交娛樂成為核心增長極。但更關鍵的是用戶付費結構,逐漸走向良性循環。

然而,騰訊音樂仍處於攻守轉換的臨界狀態——月活用戶的同比、環比下滑,從一定程度上說明平台在用戶規模上的邊際擴張已近天花板。

為此,騰訊音樂也在嘗試突破「音樂」的邊界,以謀求長線增長路徑——從高速「上車」,到傳出收購喜馬拉雅的消息,騰訊音樂似乎希望通過橫向擴張、補齊內容生態。

可以說,2025年第一季度的騰訊音樂,正處在「盈利能力改善」與「用戶規模收縮」共存的過渡期。但就其目前的表現來看,騰訊音樂在此過程中展現出了韌性與方向感——既不冒進,也不固守,以溫和的節奏,完成決絕的換擋。

在線音樂攻守道

財報顯示,2025年第一季度,騰訊音樂在線音樂服務營收58億元,同比增長15.9%。

從騰訊音樂最近幾年的轉變來看,這輪由「娛」歸「音」的迴轉,是其主動做出的長期下注。

騰訊音樂的「慢戰」 - 天天要聞

回望過去數年,騰訊音樂的商業模型曾深度依賴「社交娛樂」與「獨家版權」雙引擎——前者是高毛利但不可持續的變現捷徑,後者是內容紅利下的防守護欄。隨著監管去獨家、流量去中心、用戶注意力被短視頻切割殆盡,舊模式走到盡頭,平台必須重新定義自身的增長曲線。

在排他性版權逐漸失效之後,騰訊音樂只能選擇做「難而正確的事」——一方面下沉至用戶深處,通過精細化會員運營,提升留存與付費質量;另一方面則上探內容供給,通過構建自有內容矩陣與泛粉絲經濟,打造一個去依賴版權方的增長閉環。

財報顯示,2025年第一季度,騰訊音樂付費用戶數量已達1.229億,同比增長8.3%,單個用戶的月均付費金額為11.4元,同比增長7.5%。

從宏觀視角看,中國音樂用戶的付費行為已基本常態化,騰訊音樂作為最早也是最深的耕作者之一,自然能夠取得持續、穩健的增長。只是,騰訊音樂不是在「桃花源」中修鍊,而是在敵軍環伺的叢林里革新。

財報顯示,2025年第一季度,騰訊音樂在線音樂服務月活5.55億,同比下滑4%,已連續數季承壓。

此時的騰訊音樂,不止在守自己的地盤,更在抵禦「側翼偷襲」——網易雲持續憑藉情緒社區構建差異化競爭力,汽水音樂則繞開傳統版權邏輯,憑演算法、UGC與泛社交邏輯在泛用戶中野蠻生長,近似一次「抖音式降維打擊」。

在流量拐點已至、競爭邊界模糊的背景下,騰訊音樂試圖建立起與用戶「更深的關係」。

過去一年,騰訊音樂不斷打破「聽歌即消費」的單向關係,試圖將音樂轉化為一種更具參與感的社會行為——通過演唱會直播、優先購票、明星語音等服務,平台正在重構用戶與內容、藝人之間的互動路徑,進一步將「粉絲經濟」制度化、平台化。

值得注意的是,在這些會員策略背後,其版權策略也在發生結構性轉變——索尼、滾石、英皇的續約是傳統強者的再綁定,而與KADOKAWA、YG、Starship、D.M.G的合作,則意欲抓住ACG、韓流、說唱等「代際粘性極強」的內容類型,強化其在年輕人注意力結構中的存在感,從而緩釋汽水音樂的衝擊。

與此同時,針對黏性較弱的非會員用戶,騰訊音樂亦通過「聽歌賺金幣」「廣告換特權」等網賺機制,將其轉化為平台內經濟體系的一環——用時間價值換廣告收入,再用廣告收入補貼內容支出。

因此,在在線音樂賽道逐漸步入存量的背景下,騰訊音樂選擇用「深運營」而非「廣鋪量」來對抗周期。在此過程中,其需要抵禦的從不是單一對手,而是一整套正在快速演化的內容消費範式。

畢竟攻守之道,從來都不是簡單的進攻或防守,而是在危局、困局中,也能留在牌桌。而事實證明,即便是在存量時代,仍然可以靠內容深度、關係強度和用戶價值,來構建支點。

再拾「冷媒介」野心

騰訊音樂所有布局中,長音頻或許是最被市場低估、但最能體現其戰略野心的一步棋。

其不像短視頻那樣高頻上癮,也不像演唱會直播那樣能引爆瞬時聲量,而是一個足夠漫長、足夠「慢變數」的賽道。

長音頻是一種典型的「冷媒介」,但騰訊音樂卻似乎想打響一場「熱戰」。

當在線音樂業務基本盤逐漸穩固,平台的擴張邏輯開始從縱向深挖轉向橫向延伸。而長音頻,自然成為了下一步戰略延展的落點——喜馬拉雅,則是這場戰役中最有標誌性的潛在標的。

回頭看,騰訊音樂對長音頻的覬覦並非始於昨日。

早在2020年,騰訊音樂便高調入局,斥資27億元全資收購懶人聽書,試圖補上「非音樂內容」的缺口。騰訊亦曾選擇自建,但長音頻賽道的建制難度遠大於預期——內容組織成本高、用戶付費意願弱、分發演算法不成熟,最終「企鵝FM」悄然退場,留下一個半成品擴張藍圖。

騰訊音樂顯然意識到,這是一場不能「從零鍊鋼」的戰爭。

而若騰訊音樂最終收購喜馬拉雅,這意味著這一輪,其或許決定不再繞遠,而是一次直接跳過試錯期的生態性收編。

騰訊音樂的「慢戰」 - 天天要聞

畢竟,很多「耳朵」在睡前、在通勤、在開車時並不總是為音樂服務,他們需要講書、需要脫口秀、需要陪伴式的內容。而喜馬拉雅坐擁國內最大長音頻內容池,覆蓋從有聲書到播客,從知識付費到脫口秀,有著一個相對獨立而完整的聽覺宇宙。

只是,問題或許遠比表面複雜。首先,喜馬拉雅雖然是音頻霸主,且已告別虧損,但增長趨於放緩,質地並不紮實。

現階段,喜馬拉雅營收主要來自會員、廣告、直播打賞三大塊,其中廣告天然面臨「記憶盲點」的媒介障礙,用戶聽歌或聽書多是「半注意力」狀態,導致廣告觸達效率遠低於短視頻或圖文;而直播打賞依賴頭部主播,但頭部主播的留存往往基於內容品牌、非平台歸屬。

這意味著,騰訊音樂如果要將喜馬拉雅納入體系,必須解答的是一套商業模型如何適配的問題。

最現實的路徑或許是雙會員整合。騰訊音樂的會員體系已相對成熟,而喜馬拉雅的會員體系則顯著弱化,過去甚至長期作為「捆綁套餐」被其他內容平台打包兜售。

騰訊音樂若將其整合,可考慮推出「音樂+有聲」聯名會員套餐,用高價值內容拉升用戶ARPU值,也能部分緩解喜馬拉雅付費轉化率低迷的問題。

但騰訊音樂真正看中的,其實是結構性的用戶擴張——一旦收購完成,其在音頻領域的總用戶覆蓋有望再度攀高,哪怕剔除重疊用戶,這也足以令騰訊音樂在內容場景控制力上,達到前所未有的廣度。

值得注意的是,長音頻雖「冷」,卻黏。財報顯示,2025年第一季度,《盜墓筆記》多人有聲劇破千萬播放,這類「劇場級」的音頻敘事,天然適合深度粉絲運營和會員內容上鎖。

正因如此,騰訊音樂在這類內容上的布局,不僅補足了其在音頻形式上的結構短板,更意味著平台型分發者正向內容生產者的角色緩慢靠攏。

至於收購與否,歸根結底只是戰術變數。真正構成騰訊音樂「功守道」底層賭注的,是對「耳朵經濟」長期主導權的爭奪——這是慢戰、硬戰,也是最難但最值得下注的一步大棋。

騰訊音樂押注長音頻,背後藏著一套更深的戰略聯動——它與「上車」並非兩個平行動作,而是一場對用戶入口和場景主權的協同爭奪。在終端碎片化、用戶分布泛化的當下,誰能綁定更多「使用情境」,誰就能搶佔下一個增長錨點。

過去二十年,內容平台靠「綁屏」吃飯——從門戶鎖定PC桌面,到社交App霸佔手機屏幕,流量靠屏幕堆,商業靠注意力來換。可當下,這套邏輯已瀕臨失效,「再造一塊屏」的機會亦微乎其微。

尤其對音樂平台而言,耳機場景的時長已被壓榨至極限,向外尋找「下一個聲場」成為必選題。而車載空間,正被重新定義為「第四塊屏」——相比「被看」,而是更需要「被聽」。於是率先上車的不是短視頻,而是音頻玩家。

而騰訊音樂近期,在車載生態中的動作不斷——從與上汽大眾共建「未來座艙音樂實驗室」,到為享界S9展車打造定製化的臻品全景聲系統,意圖已不僅僅是「適配」,而是與產品綁定,尋求更深的耦合。

騰訊音樂的「慢戰」 - 天天要聞

車載合作帶來的,不是簡單的內容分發渠道,而是對系統入口的綁定——輸出音頻技術、定製化產品、聯名會員,強化「平台即服務」的結構,探索營收結構的更多可能。只是,此番變化,很難立刻體現在財報上,但其意義在於構建長期的「平台慣性」。

歸根結底,騰訊音樂2025年的開年表現,意味著其已走出迅猛調整期,並逐漸以「慢變數」主導轉型——增長不再靠用戶規模「暴沖」,而更注重用戶質量與付費能力的提升;擴張節奏亦逐步向內容與場景傾斜。

短視頻席捲一切的當下,選擇回歸「聽」本身,似乎有些「叛逆」,但「耳朵經濟」本就屬於慢介質的產物,不靠即時爆發,而靠長期浸潤。而面對下一座山丘,騰訊音樂已習慣於「慢跑」。

科技分類資訊推薦

火箭火出圈!原生流量820萬!無特效×真轟鳴=27秒甘肅國傳視頻全球刷屏 - 天天要聞

火箭火出圈!原生流量820萬!無特效×真轟鳴=27秒甘肅國傳視頻全球刷屏

不加特效,無需解說——甘肅國傳平台一條27秒的航天火箭發射視頻,在海外社交平台瘋狂刷屏,原生流量爆破820萬! 4月24日17時17分,搭載神舟二十號載人飛船的長征二號F遙二十運載火箭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點火發射。由甘肅省委宣傳部聯合中國日報網運維的海外社交平台賬號「這裡是甘肅」(This is Gansu)發布神二十發射升空...
遼寧科技大學與鞍鋼集團共建現代冶金產業學院 打造鋼鐵人才培育新高地 - 天天要聞

遼寧科技大學與鞍鋼集團共建現代冶金產業學院 打造鋼鐵人才培育新高地

在東北振興戰略深入推進之際,遼寧科技大學與鞍鋼集團共建的鞍山鋼鐵現代冶金產業學院通過「雙元育人」模式,構建起覆蓋全產業鏈的工程人才培養體系。該學院近日獲批省級現代產業學院,其「2+1+1」工程教育模式使2025屆畢業生就業率達94%,其中26人已簽約鞍鋼集團。 校企雙方七十餘年產學研合作基礎,推動產業學院實現從單...
劉強東打了一場漂亮的回歸仗 - 天天要聞

劉強東打了一場漂亮的回歸仗

京東剛剛遞交的2025年第一季度財報,徹底粉碎了市場上關於京東做外賣是主營業務不行的傳言。在創始人劉強東的親自掌舵下,那個戰鬥力爆表的京東又回來了。
vivo V50 Elite版本面向海外發布 採用12GB+512GB - 天天要聞

vivo V50 Elite版本面向海外發布 採用12GB+512GB

【CNMO科技消息】vivo近日正式在印度市場推出vivo V50 Elite Edition,這次版本不僅包含手機,還包括一副vivo TWS 3e真無線耳機。此前,vivo V50 在印度首發時的售價為40999盧比(256GB 版本)
最高省 3000 !小米618大促正式啟動 - 天天要聞

最高省 3000 !小米618大促正式啟動

5 月 13 日,小米啟動 2025 年 618 大促活動。今年的活動主題是「科技生態,一步到位」,這是小米「人車家全生態」戰略開展以來,首次年中大促活動與國補活動並行。小米618大促,推出 13 億超值讓利,眾多先進科技好物福利,疊加國補優惠至高可省 3000 元。13 億超值讓利,爆款旗艦都有特惠今年的小米 618 活動周期,共分為...
我被提前內退後,公司出事讓我出山救急,我說沒經驗,領導愣了 - 天天要聞

我被提前內退後,公司出事讓我出山救急,我說沒經驗,領導愣了

創作聲明:本文為虛構創作,人名地名皆是虛構,請勿與現實關聯,本文所用素材源於互聯網,部分圖片非真實圖像,僅用於敘事呈現,請知悉「人到中年,最怕被時代拋棄。」這句話在我接到高峰電話時突然浮現。他用從沒有過的低聲下氣語氣說:「陳總,公司出大事了
EVIDENT全新發布兩款轉盤共聚焦顯微鏡 - 天天要聞

EVIDENT全新發布兩款轉盤共聚焦顯微鏡

IXplore IX85 SpinXL和SpinSR顯微鏡採用新一代技術賦能活細胞動態快速成像,拓展生命科學研究可能性IXplore IX85 SpinXLIXplore IX85 SpinSR馬薩諸塞州,沃爾瑟姆,(2025年5月13日)— Evident宣布推出兩款新型轉盤共聚焦顯微鏡:IXplore IX85SpinXL和IXplore IX85 Sp
戴樂克醫療行業全場景解決方案,構建三重長效價值的安全屏障 - 天天要聞

戴樂克醫療行業全場景解決方案,構建三重長效價值的安全屏障

當醫療技術向精準化、智能化診斷邁進,每一次醫學影像的毫米級診斷、每一台手術機器人的精準操控,都依賴於設備的穩定運行。然而,這些精密設備正面臨著多重挑戰:手術室里每日數次的高強度清潔消毒、理療設備所在複雜環境的潛在侵蝕,以及潛藏的電氣安全隱患,都在威脅著設備的正常運轉,更直接威脅醫護人員與患者的生命安...
真正的大佬都有一個特徵:從不考慮別人 - 天天要聞

真正的大佬都有一個特徵:從不考慮別人

在大眾的認知里,真正的大佬往往有著許多令人矚目的特質,比如高瞻遠矚的眼光、堅韌不拔的毅力、過人的智慧和卓越的領導力。然而,還有一個容易被忽視卻十分關鍵的特徵:他們從不考慮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