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初,全球範圍內發生了兩件具有重大影響的事件。其一,美國的「對等」關稅政策正式落地實施;其二,中國宣布對原產於美國的所有進口商品加征34%的關稅。本文將聚焦於這場「關稅戰」,深入剖析其對英偉達H20等晶元價格的影響,以及由此給浪潮信息等AI伺服器製造商帶來的連鎖反應。
一、美國「對等」關稅政策剖析
英偉達作為美國知名的晶元設計公司,其AI晶元在架構設計、專利技術以及品牌所有權等方面均歸屬於美國。在晶元製造環節,英偉達選擇將業務外包給台積電(位於中國台灣)或三星(位於韓國)。
此次美國「對等」關稅政策落地後,台灣地區對美出口將面臨高達32%的關稅稅率,韓國對美國出口則需承擔高達25%的關稅稅率。以英偉達H100顯卡為例,其在美國市場的零售價約為3萬美元。在美國「對等」關稅政策實施後,該顯卡價格至少會上漲至3.75萬美元(計算方式:3+3×25%)。
倘若台積電或三星選擇在美國設廠,那麼便可避免繳納這32%或25%的關稅,這部分關稅成本將轉化為在美工廠的利潤。從英偉達的財報數據來看,其晶元約60%銷售至美國市場。基於此,台積電或三星未來極有可能在美國設立代工廠,以此規避關稅帶來的不利影響。
二、中國對美加征關稅的影響
中國對美加征關稅,是對美國「對等」關稅政策的有力反制舉措。若在美國「對等」關稅政策下,企業紛紛將工廠遷移至美國,美國的「再工業化」政策將得以順利推進,這顯然對中國不利。
中國對美加征關稅的深層意義在於,促使一些在華有業務的企業,即便有心將所有產能轉移至美國,也應考慮將部分產能轉移至非美國地區,以滿足中國市場的需求。
按照中國對美加征34%的關稅政策,若英偉達的晶元全部在美國生產,那麼,運至中國的價格將乘以「1+34%」,這將顯著降低英偉達晶元的性價比。
對於已經囤積了大量英偉達晶元的浪潮信息而言,這無疑是存貨增值的利好消息。從某種程度上說,這為浪潮信息帶來了一定的積極影響。
三、小結
然而,隨著全球貿易保護主義抬頭,各國市場日益封閉化,即便企業為躲避關稅在各個市場設立工廠,生產成本依然會上升。全球化的核心優勢在於通過大規模生產或優化資源配置(例如在勞動力成本較低的地區生產)來實現降本增效。但當各地關稅壁壘不斷提高時,每個市場生產的產品價格仍會上漲。
總體而言,我認為,浪潮信息的存貨價值未來有必要進行重新評估。尤其是考慮到美國晶元可能面臨斷供風險的情況下,存貨價值的評估顯得尤為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