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王智遠,作者:王智遠,題圖來源:視覺中國
看完之後,嚇我一跳。
最近,騰訊發了財報,全年營收6602.6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8%;凈利潤1940.7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68%;若以2024年全年366天計算,騰訊控股每天進賬18.04億元,算下來,也就是平均每天凈賺5個億。
可是,問題來了:
這錢怎麼賺的呢?要搞清楚這個問題,首先,要了解業務。在我看來,騰訊業務分為ToB(面向企業)和ToC(面向消費者)兩個板塊。
這好比,一手抓企業,一手抓消費者,兩頭都不放過。
先說說TOB,這裡面有兩個大頭,一個是雲服務、另一個是SaaS產品。雲服務是騰訊的「扛把子」,很多企業靠它實現數字化轉型。
因為騰訊雲能從基礎設施、到軟體服務能提供一攬子的解決方案。他們怎麼做的呢?具體來說,有三層,分別是IaaS、PaaS和SaaS。
什麼是IaaS?給企業提供伺服器,存儲空間的硬體資源;比如,《王者榮耀》能實現全球同服,全球玩家都能順暢玩遊戲,這背後都是IaaS的作用。
PaaS相對高級一些,主要給企業提供基礎的軟體平台;像資料庫、容器服務、都能幫助金融行業、政府機構快速開發部署應用;至於SaaS,就更貼近生活了。企業微信、騰訊會議都屬於SaaS矩陣。
這三者加一塊,支撐金融、遊戲、視頻媒體、政務好幾個行業發展。騰訊說:2024年,金融科技及企業服務板塊(這裡面包括雲服務)全年營收2120億元,佔總營收的32%。
也就說:TOB業務像蛋糕的三分之一,價值2120億元。
除賺錢外,騰訊雲的技術創新也沒閑著,他們在AI、大數據、邊緣計算上下了不少功夫。雲資料庫TDSQL刷新了世界性能測試紀錄,AIGC雲存儲解決方案能把大模型的數據清洗和訓練效率提升一倍,這在AI時代可是大殺器。
再看看SaaS產品。
你認為騰訊SaaS有哪些?只有企業微信?騰訊會議嗎?不。還有騰訊文檔、騰訊樂享、騰訊電子簽、騰訊問卷、以及TAPD敏捷項目管理等。
看到名字,也許並不陌生,通俗的說,有做知識管理、有做協作辦公、有做項目管理、有做文檔共享、還有的做電子合同簽署,涵蓋企業辦公的方方面面。
那麼,它們咋賺錢的呢?
很好理解,有三種收費方式,訂閱制、訂閱化解決方案,以及生態合作。所謂生態合作,就是跟第三方開發者一起推出各種插件和應用的同時,順便搞點額外收入。
根據官方提到的信息:
目前,騰訊文檔月活用戶超2億,服務超120萬家企業與組織;企業微信收入也翻了翻;騰訊會議在2024年第四季度的收入同比增長超過40%,2023年總營收約為10億元,2022年總營收約為4.3億元。
至於其他產品,具體收入多少沒說。反正,TOB板塊(金融科技及企業服務)占大盤的32%。
TOC產品怎麼樣呢?
騰訊ToC業務可以分成遊戲、數字內容服務以及廣告,三大塊。遊戲非常猛。2024年,遊戲收入達到了1977億,比去年增長了9.9%;其中第四季度遊戲收入是492億元,同比增長了20.3%。
騰訊把每年流水超過40億元,並且日活躍用戶達到一定數量的遊戲叫做「長青遊戲」。那麼,常青遊戲有哪些呢?
不要驚訝,一共有14款。
比如:王者榮耀、和平精英、地下城與勇士、荒野亂斗、金鏟鏟之戰、英雄聯盟手游、無畏契約、三角洲行動等等。
除了它們,騰訊還在為《異人之下》《勝利女神:新的希望》《暗區突圍:無限》等新遊戲準備。嗯,真香警告。
數字內容服務,不難理解,這部分包括騰訊視頻和騰訊音樂。2024年,騰訊視頻會員數達到了1.13億;音樂,則通過會員訂閱和賣數字專輯等方式盈利,2024年訂閱收入達到了152.3億元。
注意,這其中騰訊視頻推出的諸多高質量自製劇、綜藝節目、以及電影,吸引不少訂閱用戶;官方說,讓觀看時常翻了一倍。
所以,二者加起來一共賺了3191億元,占蛋糕的49%。
最後一塊蛋糕是什麼呢?自然少不了廣告。2024年,騰訊廣告收入達到了1214億元,同比增長了20%。其中第四季度廣告收入是350億元,同比增長了17%。
騰訊廣告很好理解,分為兩種:一種社交廣告,在微信朋友圈、QQ空間這些地方投,通過精準定位用戶來提高效果;另一種是媒體廣告,比如:在騰訊視頻、騰訊新聞上看到的視頻廣告和信息流廣告。
今年視頻號廣告增速很猛,官方沒單獨說貢獻了多少,但透露一點:用戶參與度提高後,收入也跟著起來了。
在遊戲、廣告和數字業務大放異彩的同時,我不得不提一下騰訊電商、和AI。
電商好理解,靠微信小店和小程序推動。2024年第三季度,小程序交易額達到了2萬億元,比去年增長了十幾個百分點。
微信小店利用微信的社交功能、內容互動和支付能力,幫助商家更好地接觸到用戶,促進銷售轉化;官方說:2024年,微信小店的交易總額是2023年的1.92倍,訂單數量增長了125%。
我認為這一塊,微信藍包功能,有一定貢獻價值。
說到AI,騰訊在這方面有不少亮點,尤其是技術融合方面。比如:搜一搜和視頻號,都已經深度融入了AI能力。雖然技術不像某些產品那樣直觀可見,但它們在背後默默地提升了用戶體驗和運營效率。
騰訊新推出的元寶、ima等產品也在市場上嶄露頭角,這無疑是新布局;至於未來這幾款產品如何銜接呢?目前還不得而知。
不過,我聽到一個消息:
在年報溝通會上,馬化騰表示,AI應用大發展的機會已經到來,各家企業都在結合自身生態優勢推動AI落地。
他指出,最近Agent(智能體)的發展,即把AI的大腦與如何部署、如何落實到具體需求結合起來,為AI和工具的結合開闢了許多新的賽道和空間。
那麼,微信AI Agent會如何重構?它是否會借鑒Meta AI 或 Gemini的AI Agent模式?是否會以ima作為任務中樞,支持跨小程序調用?
是否會實現以下功能:
整理聊天記錄時,自動提取待辦事項並關聯騰訊文檔,識別聚餐邀約後調用地圖、訂餐、支付模塊生成完整方案?
如果能實現這些,再通過400萬個小程序介面,實現「一句話調用全球服務」,比如:用戶說出「安排北京三日游」,系統可同步調用攜程訂酒店、故宮小程序購票、滴滴預約接送機,那可就厲害了。
總的來說,按照我的理解:
騰訊總收入可以看作是一個大蛋糕,ToB業務佔了32%、ToC業務佔了49%、廣告業務佔了18.4%,未來AI能否在騰訊的業務版圖中「平地而起」,值得進一步關注。
本內容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虎嗅立場。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繫 [email protected]
本文來自虎嗅,原文鏈接:https://www.huxiu.com/article/40625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