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思近期發布的BMS AFE晶元AP2711和配套通信橋片AP2710引起了行業關注,這顆晶元通過全棧自研技術,解決了長期以來依賴進口的高精度BMS AFE晶元「卡脖子」問題。
新能源汽車現在正逢飛速發展階段,而此前國內BMS AFE晶元90%依賴進口,研發受制於車規級工藝稀缺和認證周期長。
華為通過與力高新能源合作,打通晶元設計、系統集成到車規驗證的全鏈條,實現從IPD開發流程到AEC-Q100認證的本土化閉環,減少了對海外供應鏈依賴。
為何華為要從BMS AFE晶元著手呢?因為現在新能源汽車已成為市場主流,但電池過熱、起火等問題依然長期困擾著消費者,而海思AP2711晶元的出現將有效改善這些問題。
據了解,AP2711 BMS AFE晶元可通過實時精準監測電池狀態,結合智能均衡技術,將電池壽命延長20%以上,顯著降低熱失控風險。
AP2711 BMS AFE晶元的基準溫漂和抗浪涌能力等參數甚至遠超國際競品,採用菊花鏈架構與高精度電流採樣的設計,也為下一代電池管理系統提供了兼容性基礎。
這一技術突破直接回應了市場對安全性的核心訴求,為車企提供差異化競爭利器。
而華為能夠突破高精度BMS AFE晶元「卡脖子」的問題,則是得益於華為在晶元領域已形成「設計-製造-應用」的全棧能力。
在設計端,華為依託海思20餘年積累,覆蓋通信、AI、車規等多場景晶元研發,這款BMS AFE晶元即體現其在模擬電路和低功耗設計的深厚技術儲備。
在製造端,華為通過聯合中芯國際等本土廠商優化28nm及以上成熟製程,平衡性能與供應鏈安全,從而讓晶元得以持續供應,解決了龐大的市場需求問題。
在軟體端,華為昇騰AI晶元與MindSpore框架的協同,也將為未來BMS與整車智能化的深度融合鋪路。
除了BMS晶元外,華為還布局了電機控制、車載電源等核心部件以及智能駕駛和智能座艙,這種多維度布局,使華為成為少數能提供「三電+智能網聯」全棧解決方案的廠商。
重點是這次AP2711 BMS AFE晶元的發布,只是華為汽車晶元戰略的縮影。
隨著新能源車向「軟體定義汽車」演進,BMS晶元將不再是獨立模塊,而是與AI演算法、雲端管理深度融合。
未來華為的「全棧自研」模式或催生本土版「特斯拉+台積電」組合,既掌控核心硬體,又主導智能化生態,最終推動新能源汽車產業從「組裝製造」向「技術定義」躍遷。
在智能化與電動化交匯的賽道上,全棧自研能力正成為車企與供應商的核心競爭力,而華為的深度布局,有望重新書寫全球新能源汽車產業鏈的價值分配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