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群:長時儲能的「佈道者」

2025年01月09日12:13:04 科技 1847

葛群:長時儲能的「佈道者」 - 天天要聞

葛群:長時儲能的「佈道者」 - 天天要聞

緯景儲能聯合創始人、董事長葛群


2024年度行業創新


他是一位長時儲能新技術的開拓者,嘗試用鋅鐵液流技術去打開一個儲能電池發展的新方向。他也是一位跨界創業者,從軟體行業進入能源行業,帶領企業推動新型儲能技術商業化應用,為利用普通資源,降低儲能成本開拓新路,面向新能源電力體系發展的關鍵技術問題,助力實現「雙碳」目標。


根據國際能源署(IEA)的數據,2023年全球儲能市場規模已達200億美元,預計到2030年將增長至1000億美元,年複合增長率超過20%。而中國作為全球最大的儲能市場,其發展速度更是引人矚目。


作為緯景儲能的掌舵人,葛群其實是一位「跨界者」。在職業生涯的大半時間裡,他深耕晶元行業,始終致力於突破技術壁壘。在晶元行業「長跑」了25年後,長時儲能是葛群找到的另一件「有意思」的事情。


求解長時儲能


談及為何涉足能源領域,葛群坦言,正是源於他在前沿科技領域的洞察:「人工智慧大數據等技術的飛速發展,正深刻重塑各行各業。然而,隨著數字力量的不斷增強,其電力消耗也在急劇上升。」據中國信通院數據預測,我國數據中心能耗佔全社會能耗的比例,將從當前的2%逐步攀升至2025年的5%。


中國於2020年提出,力爭在2030年前實現碳排放達峰,並努力爭取在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中國要在克服經濟社會發展諸多挑戰的同時,滿足日益增長的電力需求。


葛群意識到,若不解決能源問題,數字經濟的宏偉藍圖將難以全面實現。他在2021年就提出主張通過「控碳不控能」的策略,平衡「雙碳」目標與經濟發展的雙重需求。


自2021年國家發布《關於加快推動新型儲能發展的指導意見》以來,中國能源轉型步伐加快,風能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迅猛發展。在《2030年前碳達峰行動方案》中設定的2030年風電、光伏裝機量超12億千瓦的目標,更是提前六年在2024年完成。


然而,隨著風電光伏而來的新能源消納問題隨之出現。大量新能源發電因無法有效併網而遭遇「棄風棄光」的尷尬。同時,電網調度難度驟增,穩定性與安全性面臨前所未有的考驗,供電不足或停電風險上升。更為嚴重的是,新能源企業的投資回報因此受阻,發展積極性受挫,能源結構調整進程遭遇遲滯,電力系統的穩定性正面臨挑戰。


儲能作為平衡能源供需、保障電力可靠供應的關鍵支撐技術,成為各方矚目的焦點。從傳統的抽水蓄能,到近年興起的以鋰電池為代表的新型儲能,市場仍在急切探尋更契合多樣化需求的儲能方案。在各類儲能技術中,緯景儲能聚焦的鋅鐵液流電池相對顯得「小眾」。但在葛群眼中,液流電池卻是長時儲能的最優「解法」。


「當下,人們幾乎習慣性地將儲能與鋰電池直接畫上等號,可實際上儲能涵蓋的範疇極為廣闊。」葛群希望拓新大眾對於儲能的認知,他試圖讓人們了解,不同的儲能技術有著各自的專長,能夠匹配不同時長的儲能需求。「一定要在儲能之前加上恰當的限定詞。」他解釋道,有些應用場景對儲能時長的要求僅僅只有幾十秒,這種情況下,飛輪儲能無疑是最為適配的技術路徑。而當儲能時長延伸至4個小時或更長時間,便步入了長時儲能領域,這恰恰是當下能源市場亟待填補的關鍵空白。


長時儲能之所以備受關注,是因為它被視作助力電力系統馴服新能源隨機性、間歇性、波動性的關鍵。「中國的資源稟賦決定光伏每天的有效發電時間是4至5個小時,這意味需要配套長時儲能。」按照葛群的估算,2025年,中國用電量預計超過10萬億度,2030年,用電量預計超過12萬億度。鑒於新能源裝機量仍在上升,預計需要200GW—300GW儲能配套。


「尋找一項技術,最重要的是手中的『尺子』,也就是標準要清晰。」葛群認為長時儲能技術需要滿足八方面要求,首先是安全,這是一切的基石,其次是成本,關乎項目的經濟可行性,再者是具備足夠的儲能時長,第四是量產能力,確保技術能夠大規模落地應用,第五是環保,契合可持續發展理念,第六是選址靈活,擺脫地理條件的嚴苛束縛,第七是建設周期短,能快速響應能源市場需求,第八是儲能的使用壽命能匹配風電、光伏電站的使用年限。


那麼,哪項技術可以滿足這些要求?葛群向記者詳細羅列了當前各項儲能技術在每項要求維度上的實際表現。在我國「雙碳」政策持續推進的背景下,他堅信,能夠為長時儲能領域注入強大動力、做出突出貢獻的技術路線非液流電池莫屬。「經過三四年的行業『論戰』,政策終於開始聚焦液流電池等技術路線。」葛群提到,長時儲能技術瓶頸仍是制約新能源發展的一大「短板」,而包括液流電池在內的多種長時儲能技術路徑,頻繁出現在各級政府的政策問答與文件之中。


將技術路線聚焦至液流電池,僅僅是邁出了第一步。當下,液流電池領域湧現出多條技術路線,如全釩電池、鐵鉻電池等,緯景儲能聚焦的鋅鐵電池也位列其中。「安全始終是首要考量因素。」葛群道出了緯景儲能做出這一選擇的緣由。化學品的生產與運輸伴隨著諸多風險,需要遵循嚴格的標準,安全的範疇不僅涵蓋對環境無毒無害,更涉及整個流程的風險把控。


從技術路線角度出發,要挑選不存在「卡脖子」隱患的方向,以及所需資源供應相對充裕的技術,以此豐富市場現有的技術路徑,滿足更大規模的市場需求。「做產業與做研究不同,一旦資源供應出現缺口,產業發展必將受阻。」葛群說。


綜合各方因素,緯景儲能判定鋅鐵液流電池有望成為最具前景的液流電池技術路線。不過,任何技術都會面臨諸多挑戰,但隨著材料科學、電化學基礎理論的深入研究和技術的不斷創新突破,產品效率在不斷地提升。同時,不同鋅基液流電池技術之間也存在著相互促進、共同發展的可能。「如同 SpaceX 試圖採用不鏽鋼打造火箭以削減成本,卻不得不解決焊接等一連串難題。鋅鐵液流電池的處境與之類似,只要突破瓶頸,就能有效降低液流電池的成本。」 葛群如此表示。


從晶元到儲能


葛群成長於一個具有深厚技術底蘊的家庭,他談道,「我的父親當年參與了「兩彈一星」事業,他參與的「電子器件抗輻射實驗」很重要但也很危險,他把一腔熱血和聰明才智都獻給了國家的國防科研。在這種家庭環境下,自己慢慢對科技產生濃厚興趣,希望以後能為國家的科技事業出一份力。」


時間回到2018年,當時大家還沒有意識到隨著新能源在能源結構中佔比上升所帶來的挑戰,更沒有意識到液流電池會成為長時儲能的主要技術路線。葛群投身於儲能技術產業化的事業,帶領一批在科技創新創業領域深耕多年的同伴,創立緯景儲能科技有限公司。他們從成熟的智能製造企業取經,組建起一支50人左右的整建制核心團隊,迅速利用完備且強大的供應鏈體系和高效的生產製造能力讓鋅鐵電池落地,同時在江西推動小型示範項目。在葛群看來,做好液流電池可能比鋰電池更難。「鋰電池產業已經高度分工,比如寧德時代只是電芯生產商,但是對於緯景儲能而言,從電芯到系統都要涉足,對於人才的需求相比鋰電池廠商更為複雜多元。」


「一家液流電池廠商,需要來自電力、裝備、智能製造等行業的人才,只是完善公司的人才圖譜就已經不易。」葛群告訴記者,作為一家創業公司,如何找到合適的人才,這是最困難的事。


「對於一家創業公司而言,需要核心骨幹在擁有技術能力的同時具備創業精神。作為拓荒者,他可能每天都要在多條前路中選擇,如果選擇錯誤,意味著時間、資金等成本沒有回報。焦慮很大程度來自在未知的情況下不得不去做決定。」葛群向記者展示了緯景儲能的部分崗位設置情況,公司內部有超過200個崗位定義,讓每個人明白需要做什麼,以及彼此如何合作,最終實現鋅鐵液流電池大規模交付。


最初,他希望參照汽車行業組建團隊,因為汽車行業涉及的材料、工藝等同樣複雜,再慢慢將缺少創業精神、冗餘的人員優化。「直到2023年才對公司的團隊建設滿意,目前再難找到第二家像緯景儲能這樣人才布局完善的液流電池企業。」


「我希望做難而正確的事情,無論從事哪個行業都是如此。」葛群說。


緯景儲能也確實憑藉不懈的努力獲得了市場的認可,憑藉技術創新能力、智能製造實力以及行業影響力,公司榮獲「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上海市「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等殊榮,並被認定為「上海市企業技術中心」。


2023年10月,緯景儲能的「鋅鐵液流電池」 正式列入國家能源局《第三批能源領域首台(套)重大技術裝備(項目)名單》;2024年4月,躋身胡潤研究院「2024全球獨角獸榜」以及「2024年上海市重點服務獨角獸企業」榜單;6月,鋅鐵液流電池入圍全國工業領域電力需求側管理第六批參考產品(技術)目錄;12月,鋅鐵液流電池納入國家發展改革委《綠色技術推廣目錄(2024年版)技術清單》。


「緯景儲能還率先在液流電池行業發布了《社會責任暨環境、社會與公司治理(ESG)報告》,近期已推出2024年版本。正因緯景儲能在做這樣一件正確且富有成果的事,所以我會不斷向大家推廣。」葛群希望用這樣的方式更多改變人們對於長時儲能的認知。


等待市場爆發


長時儲能的市場正處於爆發的前夜,而其最終規模取決於未來新能源的發展規模。根據葛群估算,2026年中國長時儲能市場需求將近150吉瓦時,液流電池將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


「『為什麼著急建工廠』很多人對於緯景儲能有這樣的疑問。」葛群反問,如果不提前布局產能,如何有能力滿足市場需求?製造業的產能建設至少需要兩到三年的周期,而非看到風口後再去布局。「如何評判一家公司是投資者還是創業者?一個重要的指標就是當所處賽道變得熱門,這家公司是剛剛成立,還是已經成立許久。」


儘管長時儲能市場爆發的時點相比葛群此前預測略有推後,但是他相信市場會在2025年迎來井噴式發展。「到時產能是最為關鍵的,這也是緯景儲能從2022年開始投資建廠的原因,提升製造能力同樣需要時間。」


提升製造能力也是降低成本的關鍵。葛群希望通過鋅鐵液流電池讓能源的不可能三角成為可能,所謂能源的不可能三角指的是一種能源難以同時實現供應安全、清潔低碳、價格可及。


「以中國的資源稟賦估算,同樣獲得1千瓦時的能量,使用石油需要花費0.7元,使用天然氣要花費1.2元,而使用煤炭只需0.4元。相比於有限的化石資源,風、光資源無限,也足夠清潔低碳,但是價格仍然較高。」葛群表示,儘管光伏發電成本不斷降低,度電成本已經低至0.15元,但是如果無法做到「隨用隨發」,這些電仍可能是「垃圾電」。因此在衡量新能源發電成本時一定要疊加儲能成本,目前儲能度電成本為0.5元—0.6元,因此新能源度電發電成本約為0.7元,仍然高於煤炭的發電成本。


液流電池技術邁向技術普惠最為關鍵的是降本,因為成本競爭力將決定其長期市場潛力。


「我們希望將新能源+長時儲能的度電成本降低到0.4元以下,其中儲能度電成本降低至0.2元左右。」降低國內的度電成本,葛群笑稱這是自己給儲能行業定義的「摩爾定律」,但是根據他的估算,2028年,緯景儲能鋅鐵液流電池的度電成本會降至0.2元。


緯景儲能目前仍然處在產能爬坡的過程中,公司在珠海的工廠目前產能已經達到設計產能的三分之一。訓練工人同樣需要時間,工人可能來自傳統製造行業,可能並不理解精度的偏差對於電池性能的影響。「目前珠海工廠的狀況最好,臨沂工廠、宜昌工廠剛剛交付,未來也會經歷產能爬坡過程。珠海『超G工廠』的產能今年已經達到百兆瓦級產量,液流電池才具備商業化的基礎,否則市場也不會認可這項技術。」


市場仍然需要培育,不過轉變正在發生。葛群足夠樂觀,「觀念需要逐步改變,目前已經有客戶意識到長時儲能的重要性,已經有多家國企央企與緯景儲能合作,並給出不錯的商業條款。」


作為長時儲能的「佈道者」,葛群很有耐心,他表示公司會仔細挑選客戶,需要他們理解自己需要的是長時儲能的液流電池。「從投資人,到供應商,到員工,再到客戶,都需要認可長時儲能的價值,這是前提。」


文丨陳惟杉

#廣告#

全國能源信息平台聯繫電話:010-65369450,郵箱:[email protected],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金台西路2號人民日報社

科技分類資訊推薦

雷軍,職務調整! - 天天要聞

雷軍,職務調整!

5月5日,雷軍職務調整衝上微博熱搜。天眼查顯示,近日,小米之家商業有限公司發生工商變更,雷軍由執行董事改任董事,同時經營範圍新增智能家庭消費設備銷售、美髮飾品銷售。
雷軍2025年遭老罪了!卸任董事又遇車禍,小米這回還能挺住不? - 天天要聞

雷軍2025年遭老罪了!卸任董事又遇車禍,小米這回還能挺住不?

2025年5月,小米之家工商信息悄摸兒變了——雷軍的職務從「執行董事」改成「董事」。就這倆字的變動,跟往輿論鍋里扔了顆炸彈似的,炸出一堆問號:雷總這是要放權了?小米是不是出啥大事兒了?咱今兒就掰開揉碎了,聊聊雷軍今年有多難,順便看看小米這船
個人視頻被搬運上熱搜閱讀過億,「潑天的流量」令創作者害怕:不想被身邊人看到 - 天天要聞

個人視頻被搬運上熱搜閱讀過億,「潑天的流量」令創作者害怕:不想被身邊人看到

近日,短視頻創作者「大福在成長」發布自己失業後生活的視頻被搬運至其他平台,不僅上了熱搜,話題量還破億。「潑天的流量」卻並未讓她開心,因為自己本人並未授權,同時個人隱私還被「廣而告之」,她私信要求對方刪除卻未被理睬。近日,創作者向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講述了自己艱難的維權過程。2024年11月份,博主「大福...
蘋果推出 2025 彩虹系列Apple Watch錶帶 - 天天要聞

蘋果推出 2025 彩虹系列Apple Watch錶帶

IT之家 5 月 5 日消息,蘋果今日推出新款 Apple Watch 彩虹版運動型錶帶、錶盤和 iPhone 與 iPad 牆紙。彩虹版運動型錶帶即日起接受訂購,配套的動態錶盤與牆紙近日將隨軟體更新發布。每一條彩虹版運動型錶帶都由手工裝配而成,壓模成型的鮮艷條紋構成形狀大小不一的彩虹條狀圖案,呈現含蓄而又驚艷的多變效果。蘋果稱每一...
華生科技2024年財報亮眼,營收利潤雙增長,但研發項目延期引關注 - 天天要聞

華生科技2024年財報亮眼,營收利潤雙增長,但研發項目延期引關注

5月4日,華生科技發布2024年年報,公司實現營業收入3.52億元,同比增長46.94%;歸屬凈利潤4942.30萬元,同比增長77.91%。儘管業績顯著改善,但研發中心建設項目延期至2025年6月,引發市場對其執行力的質疑。一、業績大幅回升,但仍未恢復至歷史高點2024年,華生科技的營業收入和凈利潤均實現大幅增長,分別達到3.52億元和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