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這小米SU7不是上市已經有很長一段時間了嘛,按理說應該消停一陣子,可沒想到,這車還真是「話題製造機」,近日又整出個「車禍頻發」的熱搜來。
說實話,這事一出來,念寒這心裡也是咯噔一下,畢竟關注這車這麼久,總不能還沒開賣就出這麼多負面消息吧?
仔細一看,原來是網上流傳著不少小米SU7的交通事故視頻,有說失控撞牆的,有說撞上馬路牙子的,還有說轉彎沒控制好側滑出去的。一時間,網路上是眾說紛紜,各種猜測滿天飛。
有人懷疑是車輛的操控有問題,有人說是駕駛員技術不過關,甚至還有人把這事跟小米之前說的「三秒破百」聯繫到了一起,說這車性能太猛,一般人駕馭不了。
當然了,念寒我肯定不能光聽網上的風言風語,所以我認真看了這些事故視頻,也跟一些業內人士聊了聊,發現事情還真沒那麼簡單。
首先我們要明確一點,任何一款新車上市,都會經歷一段時間的「磨合期」。這期間,一方面是駕駛員需要熟悉車輛的性能和操控,另一方面,一些潛在的問題也可能會暴露出來。
所以這跟小米SU7是不是性能車沒太大關係,其他品牌的車,哪怕是老牌豪華品牌,在新車上市初期,發生交通事故的概率也會相對較高,這是客觀存在的事實。
從現有的事故視頻來看,很難判斷這些事故的具體原因。因為視頻內容有限,拍攝角度也不夠全面,我們很難還原事故發生的真實情況。
有些事故,比如失控撞牆,可能是駕駛員在過彎時速度過快,或者對車輛的轉向特性不熟悉導致的。
而有些事故,比如撞上馬路牙子,可能是駕駛員分心駕駛或者判斷失誤造成的。還有一些事故,比如轉彎側滑,可能是路面濕滑或者輪胎抓地力不足引起的。
說到這裡,有些車友可能會問了,那難道小米SU7就一點問題都沒有嗎?
當然不是。我念寒向來實話實說,小米SU7作為一款新車,肯定還有需要完善的地方。
比如,它的操控調校可能更偏向運動化,對於一些駕駛經驗不足或者習慣了舒適駕駛風格的用戶來說,可能需要一定的時間來適應。還有就是它的動能回收力度似乎還可以再優化一下,目前在一些場景下可能會感覺有點突兀。
但是,我覺得這些都不是什麼大問題。首先,小米是一家非常有實力的企業,他們有足夠的技術和經驗來解決這些問題。其次,小米SU7還處於不斷升級迭代的過程中,通過OTA升級,很多問題都可以得到解決。
說到這裡,我想聊聊雷軍應對這次「車禍」事件的處理方式。說實話,我很佩服他的這個策略。雷軍沒有選擇直接回應網上的質疑,也沒有急於為小米SU7辯解,而是通過小米汽車官方賬號轉發了用戶使用小米SU7做漂移的視頻,並且配文「大家有興趣的,可以來了解下小米SU7漂移模式」。
這一招,可謂是「四兩撥千斤」。一方面,它間接回應了外界關於小米SU7操控性能的質疑,展示了小米SU7在極端駕駛條件下的穩定性和可控性。
另一方面,它也巧妙地將用戶的注意力從「車禍」轉移到了「漂移」上,讓大家看到了小米SU7的另一面。
從市場營銷的角度來看,雷軍這一波操作絕對是教科書級別的。通過一個看似不經意的轉發,不僅化解了輿論危機,還進一步提升了小米SU7的關注度和話題性。
說實話,國內的汽車市場已經很久沒有這麼熱鬧了。小米SU7的出現,就像一條鯰魚,攪動了整個行業。它讓那些老牌車企感到了壓力,也讓消費者看到了更多的選擇。我覺得這是一件好事,因為競爭才能促進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