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機構數據,2024年,全球半導體市場收入,將增長19%左右,達到6300億美元。
但是,整個市場收入增長19%,而晶圓的產能,在2024年可能會增加20%+以上,所謂晶圓產能,即製造晶元的產能。
這意味著什麼,估計大家懂的,產能增長大於市場需求,那就是晶元的製造產能,其實是有點過剩了。
而這個過剩的產能,剩在哪裡呢,當然是成熟晶元領域。畢竟先進晶元,全球也就台積電、三星這麼兩家,三星的本來就不行,台積電的供不應求,台積電計劃2025年還要漲價的,完全不過剩。
而近日,中芯國際聯席CEO趙海軍,也表示稱,目前行業內的成熟晶元,產能是有點過剩了,為什麼呢?因為一般行業的產能利用率,達到85%左右為最佳,但目前中芯的利用率只有70%左右。
而整個行業的產能利用率(成熟晶元)大約只有60-65%之間,這其實是顯示「產能嚴重過剩」,並且預測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這種情況也不太可能明顯改善。
在這樣的情況之下,想必接下來,整個成熟晶元市場,可能是買方市場了,賣方只能打價格戰,爭搶訂單。
事實上,目前像一些台系廠商,也包括韓系廠商三星,在成熟晶元上,已經是降價搶市場了。
這對於國內的晶圓廠而言,壓力肯定是的,畢竟一旦價格戰開始,大家價格就又要下降,本來成熟晶元利潤空間就不大,再下降,就更低了。
如果不降價,則很多客戶說不定會去找台系、韓系廠商代工,也是一個難題。
不過華虹三季度的時候,顯示產能利用率,超過了100%,可見華虹目前問題還不大,可能是因為特色工藝比較搶手。
而隨著特朗普上台,半導體產業鏈,可能會迎來更嚴峻的考驗,美國更加會以行政力量來干涉、切斷產業鏈,這種情況,估計也就只有中國的晶圓廠,相對沒那麼擔心了,因為國內的需求太大了,只要國產晶元廠,支持國產晶圓廠,問題就不會很嚴重。但相信台系、韓系晶圓廠,還是有點瑟瑟發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