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本文內容均引用權威資料結合個人觀點進行撰寫,文末已標註文獻來源及截圖,請知悉。
都知道如今的中國是製造業大國,但還有多少人記得,中國也曾是機床大國。可現在,世界高端機床排名中,卻找不到中國企業的身影了。
中國機床當年如何從零走到世界第一?為何如今又陷入落寞?
目前,我國的機床主要集中在中低市場,數控化程度比較低,比例約佔40%,而發達國家佔比約為70%~90%。
體量大卻不強一直阻礙了我國機床的發展,想當年那些被譽為「中國十八羅漢」的機床廠,一度超越了日本、德國,穩居世界機床產業第一位。但現在看來,隨著業內巨頭瀋陽機床破產重組,機床帝國的地位轟然崩塌。說起中國機床的興衰,真的令人痛心。
曾幾何時,我國的機床行業在世界上舉世矚目,大連機床、瀋陽機床都是全球機床行業的領軍人物,但是這些曾經風光的機床企業在現如今卻紛紛陷入了破產重組的境地。未來中國機場何去何從?還能夠逆襲嗎?值得深思!
中國機床發展起步階段
如果要往前追溯的話,中國機床工業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紀初,在當時清朝末年,隨著西方工業的引入,我國開始接觸工業機床,但當時由於戰亂和政治動蕩的影響,我國工業體系並不完善,機床工業發展比較緩慢。
新中國成立之後,我國的工業體系才剛剛發展,國家大力發展工業體系過程中對機床工業給予了厚望,在蘇聯專家的幫助下,中國的機床工業開始系統的發展,我國建立了第一批機床骨幹企業。
在當時「一五」時期,在蘇聯專家指導下,第一機械工業部按專業分工規劃布局了被稱為「十八羅漢」的一批骨幹機床企業,還建立了以北京金屬切削機床研究所(北京機床研究所的前身)為代表的被稱為「七所一院」的一批機床工具研究機構。
直到1957年,一機部直屬企業在機床、工具、磨料磨具和機床附件方面的產品產量都佔全國的 90%以上。可以說,當時中國機床的發展勢頭良好
中國機床輝煌時期
機床素有「工業母機」之稱,是國家製造業中最基礎的裝備,而我國作為世界工廠,是全球最大機床消費國。
在上世紀60年代,我國機床工業進入了高速發展階段,高精度精密的機床技術、機床精度、機床質量和工藝水平普遍得到提高。60年代中期在我國的「三線建設」中,共建了33個機床工具企業。
關於「三線建設」可能有很多人不太知道,但這卻是中國廣袤大地上的一段鮮為人知的卻意義深遠的歷史。「三線建設」是中國經濟史上一次極大規模的工業遷移過程。
在當時的社會背景下,中蘇交惡、美國在中國東南沿海發動攻勢。「三線建設」的實施曾經為增強我國的國防實力、改善生產力布局以及中西部工業化體系的建設做出了突出性貢獻。「三線建設」為中國機床行業輝煌發展也做出了突出性貢獻。
1978年的改革開放,不僅迎來了我國經濟發展的春天,也迎來了中國機床發展的春天。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推進,國內開始自行研製、開發並小批量生產數控機床,數控機床品種和質量有了顯著提升,在這一時期,中國機床進入實用階段,同時這一時期也是中國機床發展最輝煌的時期。
在21世紀初期,我國經濟發展的速度較快,對機床的需求量也巨大,自2001年開始,中國加入了世界貿易組織,我國製造業呈井噴的發展態勢,機床需求量暴增。我國機床行業迎來了10年的黃金髮展期,可以說,在當時我國的機床行業正處於容光煥發之時,具有極大的發展潛力。
提起我國機床,瀋陽機床的地位難以被撼動。1993年在在瀋陽市政府主導下,瀋陽第一機床廠、中捷友誼廠、瀋陽第三機床廠和遼寧精密儀器廠,合作發起成立一家股份制公司——瀋陽機床股份有限公司。四家發起人中其中有三家是「十八羅漢」,所以說,在當時,中國對瀋陽機床給予了厚望。
但當時在全球貿易日漸發展的情況下,成立之初的瀋陽機床發展的並不好,是因為當時有大量國外機床進入中國。
這些機床雖然價格比國產機床要高,但是這些進口機器擁有更穩定的性能,在國內很受歡迎,國內機床因缺乏技術能力,其產品都是一些中低端產品,中國中高端機床市場一直被海外的一些廠商所佔領。
瀋陽機床為扭轉局勢,也採取了一系列大刀闊斧的改革,改革在當時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2002年,經過改革後的瀋陽機床發展勢頭良好,一路高歌猛進。進入21世紀,隨著中國製造業蓬勃發展,瀋陽機床發展速度較快,當時的瀋陽機床如日中天,是民族的驕傲。
2008年,在世界機床企業產值排名中,中國瀋陽機床排名第七,2011年世界機床前5名中,我國的瀋陽機床、大連機床名列其中。其中,瀋陽機床的銷售收入高達180億元,在世界機床行業排名第一,中國機床在當時開始領跑世界。
中國機床沒落期
中國製造業的輝煌歷史極其短暫,僅僅只有十年的輝煌。在2019年,世界機床前五名中,中國的兩家企業已經悄然消失在榜單,但是日本和德國依然保持在世界巨頭的位置。僅僅短暫10年的時間,世界排名中再也沒有了中國機床的身影,中國機床在日本德國等機床強敵面前已經淪為配角。
事實上,瀋陽機床從2012年之後,連年虧損,7年時間虧損總金額達到了50億元,瀋陽機床的負債更是達到了780億元,2019年瀋陽機床進行破產重組。瀋陽機床昔日的輝煌已經蕩然無存,落寞的背景留給人們無盡的嘆息,瀋陽機床的隕落也代表了中國機床的沒落。
中國機床為什麼會沒落?想必好多人都有疑問,中國曾經是世界製造業第一大國,同時也是機床消費第一大國,不僅有市場而且還有銷量,中國能自制航母和飛機,為什麼機床產業一敗塗地,很多人都痛心疾首。
針對我國機床行業存在的問題,中國鍛造業協會總結為:技術水平有限、同質化嚴重、產能過剩、低價競爭的局面持續。歸根結底還是因為技術水平的限制,才導致中國機床在全球競爭中敗下陣來。
不得不承認的是國外機床是優於國產機床的,中國機床一直以來體量很大,但是在核心技術上卻受制於其他國家。一些核心技術和零部件嚴重依賴進口,據相關數據顯示,關鍵零部件方面我國替代率僅佔10%左右。
而且我國的機床在精度方面、可靠性方面、加工速度以及壽命方面,這些與外國機床相比都是落後的。
我國機床與西方發達國家相比,起步較晚,基礎相對比較薄弱。所以,在現階段中外技術差距還是比較大的,在我國中高端機床的市場,一直是外資品牌所獨佔的。
在高端機床的上游是數控系統以及各類關鍵零部件。數控系統領域,海外發那科、西門子幾乎壟斷了全球市場,而且還對我國限制出口。
近年來,隨著跨國貿易的逐漸發展,跨國企業紛紛看中中國市場,利用技術和設備優勢不斷壯大在中國的規模,所以說對我國國產機床來說,技術落後加上市場環境日漸惡劣的情況下,機床的發展舉步維艱。
中國機床的未來
機床產業振興事關國家工業基礎和未來競爭力,中國也一直沒有放棄努力。
國家為了大力發展機床行業出台了相關的政策,近年來,政府加大了對先進位造業和智能製造的扶持力度,加上推動自主研發的政策引導,助力了多家本土機床製造企業的發展。
這種利好的政策背景為我國機床行業的技術創新和市場開拓營造了良好的外部環境。此外,稅收、研發和人才培養等方面各項利好政策密集落地,可以說,這必將有力推動機床工具行業實現高質量發展。
近年來,雖然我國機床面臨嚴峻的挑戰,發展受制於人,但是我國近年來重視各項技術研發,加強自主技術的攻關,想必在未來,中國機床定能攻克卡脖子技術,逐步突破了以往被外資企業壟斷的技術壁壘。
未來的中國機床仍然充滿希望,讓我們拭目以待吧!中國機床的騰飛是需要時間的,讓我們更加努力進行技術研發,攻克高難度技術,縮短騰飛的時間,讓世界在不久的將來,看到中國企業、中國工業以新的姿態站在世界頂峰!
信息來源:
百度百科
數字財經智庫
人民資訊2022-01-12走出至暗十年,這家昔日母機龍頭何時再現高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