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聞見習記者 馬嘉豪
7月30日,移動源綠色低碳發展研討會在重慶兩江新區舉行。會上,國內首部移動源綠色低碳報告正式發布。報告對2017-2022年國內的環保信息公開數據進行了深入分析,系統研究了移動源綠色低碳政策、法規、標準的發展現狀。
《中國移動源綠色低碳發展報告(藍皮書)》首發儀式。中國汽研供圖
該報告由中國汽車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國汽研」)、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和綠色汽車與低碳交通聯合研究中心共同發布。由總報告、政策篇、標準篇、技術篇、熱點篇、數據篇六部分組成,分別從發展概況、政策法規、綠色低碳技術、研究熱點、遠程監測大數據分析等多個維度進行了研討。
移動源綠色低碳發展研討會現場。中國汽研供圖
報告指出,2023年,中國汽車、摩托車、工程機械、農業機械的產銷量和保有量均居世界前列,其中,新能源汽車產銷量快速增長,我國能源消費總量也保持持續增長的態勢。從2017年到2022年,我國移動源污染物排放量總體呈下降趨勢,但排放量和環境壓力仍然較大。
報告指出,移動源排放標準的制定和實施可促進污染物控制技術的進步,車輛燃料消耗量標準的制定和實施也能促進節能降碳技術的進步。
此外,車用空調製冷劑導致的溫室氣體排放正在成為重要排放源,急需加快構建管控標準和激勵政策,推動溫室效應低、低溫制熱性能好、安全可靠的製冷劑技術研發和應用。同時,在汽車行業開展全生命周期碳排放管控,需加快基礎資料庫、核算模型及標準等方面的研究,並進一步完善汽車產業碳排放供應鏈管控體系。
報告還指出,大數據技術將成為我國移動源監管的重要手段。此外,通過大數據挖掘,還可識別高排放車輛、黑加油站點、數據篡改行為等,為「天地車人」一體化機動車排放監控體系提供支撐。
據介紹,中國汽研在碳排放核算研究、綠色低碳測試評價、移動源綠色低碳大數據監測與應用、下一階段標準(溫室氣體排放)管控、非尾氣顆粒物排放測試方法等方面開展了研究,投入大量資源,已取得較好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