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李如嘉
界面新聞編輯 | 宋佳楠
近日,有不少用戶在社交媒體上發文表示,發現所在城市的共享單車價格有所上調,工作日的起步價從「前15分鐘1.5元」調整為「前10分鐘1.5元」。超過10分鐘後,計費標準為每15分鐘1元。按這樣的計價方式,1小時的騎行費用從4.5元上漲至5.5元。
這也意味著,共享單車起價正式進入「十分鐘時代」。
界面新聞調查發現,目前哈啰單車在廣州、成都、武漢、西安這四座城市率先開啟了調價,滴滴青桔單車則在成都和武漢兩座城市跟漲。據業內人士觀察,本輪調價自6月中旬開始,最近被越來越多的用戶所感知到。
對此,哈啰官方客服回應表示,共享兩輪車的定價受整體行業運營環境等諸多方面的影響會不定期做調整,但調整後的價格仍然是極具性價比的,哈啰在調價前會進行公告公示,用戶在掃碼確認開鎖頁面也可以看到具體定價規則。
不過,面對漲價潮,美團單車反而在廣州下調了起步價,調整後工作日的起步費用為1.5元,使用時間從15分鐘延長到20分鐘。
有關共享單車漲價的消息一直備受外界關注,此前也有過多輪調整。今年4月,在上海、廣州等城市,清明節假日的起步價從原來的1.5元/15分鐘,漲至1.8元/15分鐘。
「騎了半個多小時共享單車收費3.5元。夏天騎車又很熱,這個價格還不如坐公交。」有用戶對界面新聞說。
從2016年發展至今,共享單車的價格已經從最開始的單次騎行0.5元/30分鐘,漲至現在的最高2.5-2.8元/25分鐘,漲到5倍以上。
對於頻繁漲價的原因,有業內人士向界面新聞分析稱,「共享單車是一個重運營、重人力的行業,整體都面臨高運營維護成本的挑戰。」
尤其是在大城市,共享單車運維所需要的人力等各項成本更高,用戶騎行需求越大導致車輛損耗速度更快、更新速度更高,城市對共享單車的監管也越發精細化,這些都需要公司增加人力和物力來達到政府要求。不同城市通常是根據整體運營投入情況來調整價格,因此各地會有所不同,一般大城市的共享單車價格普遍高於中小城市。
在哈啰2021年為衝擊上市提供的招股書中也可以看到,車輛的損耗和更新費用動輒就要幾十億元。
2018年到2020年,哈啰3年的折舊費用分別為17.26億元、20.93億元和24.73億元,合計超過60億,其中大部分來自共享單車,折舊費用也是總成本的主要構成。除此之外,哈啰用來購置新共享單車及電動自行車的費用分別為42.52億元、23.33億元和40.26億元,合計超過百億。
重投入下,三年間,該公司整體的凈虧損分別為22.08億元、15.05億元、11.34億元。儘管虧損在逐年收窄,但累計虧損近50億元。
從美團的財報中也可以看到,2023年共享單車及電單車的累計折舊及減值高達66.88億元。
2021年後,哈啰沒有再更新過營收數據。截至2023年,美團單車所在的美團新業務板塊和滴滴青桔所在的滴滴其他業務板塊仍然處於虧損態勢,表明共享單車尚未跨過盈利難關。
在此背景下,漲價成為共享單車行業對抗高額成本的方式之一。如何在漲價的同時留住用戶,同樣是一項需要應對的長期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