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鏈招工「搶人」!廠商透露產能利用率略高於去年 AI為蘋果16注入強心針?

2024年07月30日12:10:24 科技 5395

財聯社7月25日訊(記者 王碧微)隨著新一代iphone發布日期的臨近,果鏈企業也進入了緊張備貨期,財聯社記者近日走訪深圳龍華汽車站招工市場了解到,7月以來,立訊精密(002475.sz)、富士康、藍思科技(300433.sz)、伯恩光學等果鏈頭部公司都在大舉招工,果鏈企業的招工信息幾乎已經「霸屏」招工市場的廣告板,部分廠商還通過持續增加工價「搶人」,「今年招工旺季提前了,工價也比去年高。」一位富士康的勞務中介對財聯社記者表示。

可以看出,在ai促進消費電子回暖之下,果鏈率先受益。多家受訪果鏈企業人士表示,進入下半年消費電子傳統旺季後,產能利用率逐步走高,相對上年也有一定程度回暖。「目前我們的產能利用率對比去年同期略微有一些增長。」德賽電池(000049.sz)證券部人士告訴財聯社記者。

值得一提的是,近日還有消息傳出部分蘋果16訂單由印度迴流國內果鏈的消息,國內果鏈企業或有望獲得更多訂單。有果鏈人士對財聯社記者表示,如果報道中提到的在印訂單迴流中國屬實,立訊精密和比亞迪電子(00285.hk)或成為最大受益者。

招工旺季果鏈上演搶人大戰

消費電子新品季將至,在深圳最大的招工市場龍華汽車站,勞務中介們正在全力幫助各大企業為今年的「戰役」招兵買馬。

7月19日上午,深圳下起瓢潑大雨,尋工者並不多,還未走近,一家中介便熱情招呼記者,「這幾家都是去做蘋果手機,要不要去?高工價。」

果鏈招工「搶人」!廠商透露產能利用率略高於去年 AI為蘋果16注入強心針? - 天天要聞 龍華汽車站 財聯社記者攝

財聯社記者發現,在龍華汽車站多家招聘中介的廣告牌上,代號為龍華電子廠(即富士康)、立真科技(即立訊精密子公司立臻科技)、泰藍電子(泰州藍思精密)、惠州電子廠(即伯恩光學)等的果鏈公司們已經成為目前招聘市場上的主力軍,「招工旺季持續到9月,現在每天都招,像伯恩一天從我們這邊走70、80個人。」一位勞務中介表示。

某中介的招聘廣告板 財聯社記者攝

另一富士康直招中介告訴財聯社記者,今年這輪招工自7月初開始,較去年高工價期來得更早。以富士康為例,www事業部今年7月19日的小時工工價為25元/小時,而去年同期則為24元/小時;鄭州港區富士康方面,同樣是idpbg製造部門關鍵工站的返費工,目前政策系新員工返費6800元、老員工返費7300元,而同一中介處去年同期政策則為返費5500-6000元。

果鏈企業急需用人,對比同行出手也更加大方。在上述勞務中介向記者展示的招工表裡,瀏陽藍思、黃花藍思、江西立訊分列目前小時工工價榜前三名,19日的時薪分別為26元、26元、25元,工價遠高於非果鏈的和而泰(002402.sz)(21元)、高偉電子(01415.hk)(20元)等其他知名電子公司。「這個工價隨時會變,今天是25,可能明天就漲了。」該勞務中介提醒記者。24日,該中介告訴記者上述工價榜前三名的企業已經將工價提升至28元、28元及26元每小時,可見「搶人大戰」已經愈演愈烈。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或因消費電子產業鏈尚未完全回暖,今年不少電子廠縮減了暑假工的名額,在此情況下,富士康對招聘員工的年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年紀大的就去其他的事業部吧,做蘋果手機要求更高,對年齡有要求,不能超過38歲。」上述勞務中介告訴記者。財聯社記者翻閱2023年龍華富士康的招聘廣告發現,當時該事業部對於工人的年齡限制為45歲。

外遷進行時,果鏈還香嗎?

2024年,消費電子終於有了底部回暖跡象,作為全球最大消費電子品牌的供應商,果鏈們率先受益。

「上半年是消費電子淡季,進入下半年之後產能利用率會越來越高。機構對於市場整體需求的預測是不高,但是一定程度的增長。這也算是行業進入了觸底復甦的階段,所以市場需求也會跟著改善。手機、新能源都是增長的促進因素。」藍思科技證券部人士告訴財聯社記者。

從h1業績來看,大部分公布業績的果鏈公司漲勢喜人。其中,頭部廠商立訊精密預計上半年實現52.27億元~54.44億元,同比增長20%~25%、歌爾股份(002241.sz)預計上半年實現歸母凈利潤11.81億元~12.65億元,同比增長180%~200%。而飛榮達(300602.sz)、東山精密(002384.sz)、大族激光(002008.sz)、長盈精密(300115.sz)、欣旺達(300207.sz)等果鏈企業均實現凈利潤大幅增長。

市場對於果鏈們的未來並非沒有擔憂,隨著蘋果推行「多供」政策,訂單外遷已經成為了懸在果鏈企業頭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

目前,儘管印度等國家承接蘋果訂單份額仍小,但counterpoint高級分析師ivan lam告訴財聯社記者,iphone等產品的製造外遷是按部就班的,逐步在印度等地增長。目前,印度的生產比例一直都在提升,但是pro系列依然在中國生產。iphone 16系列前期依然是以中國生產為主,印度會持續一些老機型的生產,到後面承接一些基本款iphone16。

不過,近期這一趨勢似乎發生了轉變。23日,有海外媒體報道稱,「去年印度廠組裝iphone15不順遭到退貨,還被迫大幅降價,庫克本人還前往中國大陸重新整頓供應鏈。經此教訓,今年蘋果已將部分產能再轉回中國代工廠。」

對此,一位來自果鏈的人士告訴財聯社記者,「印度的電子產品消費市場固然存在一定的潛力,但其電子製造業底子薄弱,產業鏈配套不完整、工程師匱乏、原材料與零部件大多依賴進口,同時還疊加當地習俗文化等因素,才導致今天海外報道提到的iphone訂單需要迴流中國大陸的情況發生,站在當下看,印度生產不順利是一個必然的結果。」

儘管該人士未向記者確認該信息的真實性,不過他告訴記者,如果該報道中的內容屬實,立訊精密和比亞迪電子或能成為最大受益者。

「23年底,和碩宣布將其在上海的工廠出售給立訊精密,此舉將進一步提升立訊精密的iphone組裝份額,而比亞迪電子於23年收購捷普位於成都、無錫的工廠,也有望參與到下一代iphone的零部件生產與整機組裝業務中,同時,國內還有很多的產業配套廠商也將得到提振。」他表示道。

ai拉動蘋果16出貨?分析出現分歧

市場對於果鏈的關注,主要還是來自對於蘋果今年新作的高期待。今年的全球開發者大會上,蘋果公布了萬眾矚目的蘋果智能(apple intelligence)模型及套件,蘋果擁抱ai的這一舉措大幅提振了市場對iphone銷量的預期。

此後不久,華爾街投行韋德布希(wedbush securities)分析師丹·艾夫斯(dan ives)發布報告估計,蘋果新手機的發貨量將接近9000萬部,超出華爾街的預期。還有媒體報道稱,蘋果在近一個月內兩次追加iphone16相關備貨量,樂觀估計追加後新機總備貨量目標約達9500萬部。在此情況下,蘋果公司市值在上周一度飈至3.6萬億美元,創下新高。

不過,也有不少人對於ai拉動銷量這一觀點並不買賬。

知名蘋果分析師郭明錤發文稱,儘管有些報道聲稱蘋果增加了iphone 16的訂單,但實際情況似乎並非如此,蘋果在2024年下半年訂購的iphone 16數量約為8700萬部,低於2023 年蘋果訂購的9100萬部iphone 15。他還表示,某些供應商可能被要求增加生產,但這可能是由於「個別行業或組件的特定需求」。

財聯社記者採訪的多位分析人士觀點相似,他們都認為ai確實會促進一部分蘋果16系列的銷量,但是數量十分有限。

ivanlam告訴財聯社記者,目前,生成式ai功能的實現,apple intelligence不會比其他家有更好的地方,「蘋果的apple intelligence確實會加速一部分的換機,但是我們會比較保守的看待,相對可能會比上一代稍微好一點點。」

idc中國研究經理郭天翔則認為,16系列的有利因素在於iphone13是一個銷售頂峰,到今年部分用戶也開始進入換機周期,所以對於iphone16會有一些推動。

不過,他同時對該系列在中國市場的表現表示擔憂,「由於在中國市場蘋果ai功能什麼時候獲得許可,什麼時候應用,以及與哪家第三方合作等問題依然是未知數,所以對於蘋果在中國市場的表現預期並沒有太多提高。另外華為mate70的上市時間和定價,對於蘋果還會有明顯影響。」

(財聯社記者 王碧微)

科技分類資訊推薦

大愛之聲:HI與AI共舞,奏響未來創新華章 - 天天要聞

大愛之聲:HI與AI共舞,奏響未來創新華章

未來已悄然降臨,AI深度賦能,開啟全新時代篇章。當下,高階創新成為時代的最強音,迫切呼喚HI(人類智慧)與AI(人工智慧)展開戰略對話,實現和諧共生。HI憑藉其方向感、賦予的價值及導航般的價值觀,為創新之路指引方向;AI則以強大動力、驚人速
早期Prime Day蘋果熱銷好物 - 天天要聞

早期Prime Day蘋果熱銷好物

#夏日生活打開季#快速導讀Engadget 自 2004 年以來一直在消費科技評測領域處於領先地位,評測涵蓋了蘋果的筆記本電腦、智能手錶、平板電腦和智能手機。雖然蘋果產品性能卓越,但價格較高。
雷軍:沒有出紅米汽車的打算 小米汽車計劃2027年出海 - 天天要聞

雷軍:沒有出紅米汽車的打算 小米汽車計劃2027年出海

站長之家(ChinaZ.com)7月3日 消息:昨日晚間,小米董事長雷軍開啟返場直播活動,在直播過程中,雷軍不僅詳細介紹了小米YU7的訂單及交付情況,還積極回應了網友們的諸多提問。其中,網友們頗為關注的小米是否會推出紅米汽車這一問題,雷軍明確表示:「我們確實是沒有這樣的打算。」值得一提的是,此前Redmi品牌總經理王騰也...
雷軍自曝買Model Y:進行對標學習 希望小米汽車超越特斯拉 - 天天要聞

雷軍自曝買Model Y:進行對標學習 希望小米汽車超越特斯拉

站長之家(ChinaZ.com)7月3日 消息:昨晚的直播中,雷軍再次深情回顧了小米YU7開啟大訂後自己的內心感受,直言「我其實是愣住了」。當「3分鐘20萬訂單」這一驚人數據擺在眼前,不僅讓雷軍本人感到意外,更足以震撼全球汽車產業。要知道,創造這一輝煌成績的小米,進入汽車行業僅僅一年零三個月,這無疑創造了中國汽車工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