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實驗室中培育大腦,這種操作你敢想像嗎?某些人不僅想出來了,他們還做出來了。
2023年12月12日,在伊利安納大學的伯明頓分校,郭峰團隊就做出了一款實驗室級別的大腦。隨後他們將其發表在內射子刊上,並將這款人造大腦命名為「混合神經形態計算系統」。
那這款人造大腦,究竟是如何做出來的呢?
人造大腦:內部搭建的神經元系統跟人腦無異
按照郭峰團隊的說法,他們先是將人體幹細胞給提取出來,然後全部注射到培養皿中。緊接著他們再向培養皿裡面添加特定因子和營養液,這樣就能促進幹細胞的分化。久而久之,就變成神經元了。
按照實驗人員的計劃來看,這些神經元會在60天以後發育成腦組織。這坨腦組織裡面不僅有各種各樣的腦細胞,它還能順勢搭建神經元網路,看起來基本上就跟真正的人腦沒什麼區別了。
很多人可能並不明白這意味著什麼?其實當大量的神經元組合在一起的時候,人的思想和意識也就產生了。
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大量神經元組合在一起,就會讓大腦擁有更強的處理問題能力。
如果是一個普通腦細胞的話,由於它結構比較單一,功能比較弱小,所以幾乎沒啥記憶和思考能力,就跟一隻小螞蟻似的。但如果天量的腦細胞聚集在一起,這樣就會湧現出複雜又魔幻的東西出來。比如像回憶、創新、衝動、愛情等。
換句話說,如果單個腦細胞是螞蟻的話,那大量腦細胞就是蟻穴。既然演變成了蟻穴,自然就有分工,有社會階層。誰去挖洞,誰去搬糧食,都安排的明明白白的。這就是複雜鏈接導致的結果。
同理,在咱們人類世界,也依賴這種複雜的鏈接。
舉個淺顯的例子,假如你的朋友圈裡只有100個人,那你幾乎啥也幹不了,只能發發自拍和生活小感嘆。如果你的朋友圈裡有1000人,那你就可以做代購了。如果有5000人,基本上就能做微商了。
再往大了講,假如你在社交平台上擁有上百萬粉絲的話,那基本上可以創造出無數的新玩法出來。隨便一場直播帶貨,就能日進斗金。這就是海量鏈接的魅力所在。
那除了創造「鏈接」以外,神經元還能用來幹嘛呢?
人造大腦有多強?可以識別語音,解線性方程
各種神經元的交錯,就相當於在大腦中建立了一顆知識大樹。今後你所學習到的任何知識,都會鏈接在這棵大樹上。每次你要用到這些知識的時候,神經元就會將它們從大腦中提取出來,然後激活。
假如沒有神經元鏈接的話,這些知識就會失去索引。久而久之,這些記憶碎片就找不到了。就像你把前任給忘了一樣。
由此可見,人類在日常生活中的所有思想活動,幾乎都是靠神經元鏈接來驅動的。
像咱們的大腦,裡面擁有1000億個神經元,這些神經元又組合成了125萬億個突觸。有了這些突觸以後,你就能想起你的前任,想起她的種種美好,讓你不斷後悔,最終陷入痛苦。像這些,就是神經元工作帶來的結果。
回到最初的那個話題。前面介紹的郭峰團隊,在培育出一坨腦組織以後,很快便將其改造成了一款機械大腦。他們為了和這個迷你大腦進行溝通,隨即又設計出了一種互動式微型晶元。
插入這塊晶元以後,科學家就能給迷你大腦發送電脈衝,而迷你大腦也能隨時反饋一些電脈衝。雙方就跟發暗號似的,達成一種微妙交流的效果。而這坨結合了微型晶元的大腦,也被科學家稱之為生物計算機。
關於生物計算機的實戰能力究竟如何,科學家曾做了一個實驗。
當時他們把8個男性講話的240段錄音,全部載入到生物計算機中,對其進行訓練。很快,生物計算機就能從中識別出一個人的日語母音,準確率高達80%。
最關鍵的是,這款生物計算機在沒人照料的情況下,它居然可以自主學習,比如解線性方程等。勤奮程度堪比高中生。
當科學家把這項成果發布出來以後,業界人士紛紛表示驚嘆。無數人開始猜測,假如通過一種腦機介面,將這種生物計算機植入人類大腦的話,那這人豈不是可以在一夜之間變成數學家了?
人類為何執著開發生物計算機?
畢竟到時候只需要對生物計算機進行訓練,就能讓其掌握古往今來的數學精髓。在這種情況下,人類大腦一旦驅動這台生物計算機,豈不是分分鐘就能破解哥德巴赫猜想了?
說到這裡可能很多人會問了,人類為何執著於開發生物計算機,難道機械計算機就不行嗎?畢竟現在的機械計算機實力並不差,你會的它也會,你不會的它還會。
其實開發生物計算機,並不是為了解決現在的問題,而是為了展望未來。畢竟今後人們產生的數據,將是現在的幾千幾萬億倍。如果用現在的計算機來處理的話,分分鐘會被燒壞。
而生物計算機就不一樣了,生物計算機講究的就是低能耗和高算力。
有科學家就做過測算,假如將人類大腦盡情開發的話,輕輕鬆鬆就能儲存全球圖書的內容數據。即便是沒有全部開發,像愛因斯坦那種只開發了13%,也依舊能構思出「相對論」這種高大上的玩意兒。
但這種高算力所需要的能耗是多少呢?僅僅只需要15瓦特的功率就可以了,就跟小燈泡一樣。由此可見,機器比不上人腦確實有道理的。畢竟像那些動輒幾億算力的超級計算機,每天消耗的電費都得幾十萬,而且它的體積還比人腦大的多。
最關鍵的是,機械計算機的儲存是有限的。你安裝了多少內存單元,它就只能儲存多少數據,多1Mb都不行。這樣一看,人腦簡直完虐機器。這也為啥科學家一直致力於開發仿生大腦了。
當然了,雖然人造大腦的功能確實很厲害,但將其開發出來以後,也會面臨一個倫理問題:假如這個人造大腦產生了自我意識,這該怎麼辦?你是養著它?還是殺死它?還是把它做成奴隸?
所以關於這些問題,也是值得人們考慮的一個點。至於今後會不會將人造大腦給普及,就得看各位頂層決策者的選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