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煤治理」因地制宜
「煤改電以後省錢不說,沒有煤灰,房子還乾淨。」昌吉市阿什里鄉二道水村牧民努爾沙吾列·那斯力巴依逢人就誇。
宜氣則氣,宜電則電。2023年昌吉市結合鄉村振興因地制宜實施清潔能源供暖,在阿什里鄉金澇壩村、阿什里村、阿維灘村和胡阿根村實施了「煤改氣」項目,在努爾加村、二道水村推行了「煤改電」項目,看得見的乾淨和享受到的便利,讓農牧民紛紛點贊。
全面禁散煤,家園空氣新。2023年昌吉市投入資金11.1億元,完成清潔能源替代13561戶,其中煤改電3141戶,煤改氣10420戶,減煤54000噸;持續推進燃煤鍋爐淘汰,完成11台65蒸噸以下燃煤鍋爐清潔能源替代,減煤5500噸;完成天然氣鍋爐低氮改造任務43台,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顆粒物合計污染物減排720.8噸,農村人居環境得到持續改善,居民群眾生活品質得到進一步提升。
「企業治理」追根溯源
按照自治區「烏—昌—石」區域大氣環境整治部署要求,昌吉市在涉及大氣污染物排放重點企業已經實施超低排放、執行最嚴格的污染物特別排放限值的基礎上,深入挖掘減排潛力。昌吉特變能源有限責任公司在按期實施減排工程的基礎上,另外啟動實施1號機組煙氣餘熱回收項目,每年可減少原煤消耗約2000噸。與此同時,昌吉市調整優化產業結構布局,引導企業搬遷安置,藍山屯河聚酯、天山麵粉、康利來乳品等企業相繼在高新區建廠。
為推進「一企一策」減排工程,昌吉市通過邀請專家、參觀學習、約談企業等方式形成8家涉氣重點排污企業「一企一策」減排方案,三年計劃總投資2.7億元完成65個建設項目。2023年投資1.36億元完成了35個「一企一策」治理項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顆粒物合計污染物減排280.75噸。為推動能源結構轉型升級,3萬千瓦存量的新能源項目目前正在推進中。
「降塵禁燃」不商量
在大氣污染防治攻堅戰中,昌吉市堅持源頭防控、協同治理,精準治污、科學治污、依法治污,全力守護「昌吉藍」。為減少揚塵污染,全面推廣高效降塵措施,實施揚塵在線視頻監測,採用噴淋系統洒水降塵,鼓勵土方工程採取防塵天幕或隔離棚施工作業方法,施工現場採用「綠色」車輛設備。監督建築工地嚴格執行「六個百分之百」,加大揚塵管控力度,降低施工揚塵產生量,2023年共計下發整改通知書127份,依法轉辦37項,整改問題214個。
針對餐飲業,昌吉市加大油煙凈化裝置的安裝、清洗檢查力度,對未安裝使用油煙凈化裝置的發現一家,整改一家,對存在問題、屢次整改不到位的餐飲商戶責令進行停業整頓,同時嚴厲打擊油煙直排、燃燒散煤等環境違法行為。目前,全市從事產生油煙的餐飲企業100%都安裝了凈化油煙裝置。
「移動源治理」零容忍
「新能源公交車較以前使用的燃氣車輛能源消耗降低了80%,後期我們會陸續淘汰老舊公交車,滿足群眾綠色出行的需求。」昌吉公交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營運服務部副部長趙岩說。
以大數據為支撐,昌吉市利用固定式遙感檢測設備加強對柴油貨車的遙感檢測,嚴格落實過境貨運車輛分流及城區柴油貨車准入機制,持續開展聯合執法,追根溯源累計檢測車輛88萬輛,斬斷了柴油貨車的「黑尾巴」。為推廣新能源汽車,昌吉市更新了67輛新能源公務用車,淘汰老舊營運柴油貨車125輛,新增換電重卡25輛。同時鼓勵用車大戶企業使用cng、lng清潔能源車輛運輸。2023年新增新能源公交車30輛,配套建設了63台充電樁,可同時滿足170輛新能源公交車充電。
為精準把脈大氣污染防治「痛點」難點,昌吉市對症下藥,借智進行精細化管控,投入資金300萬元聘請中國環科院專家團隊,圍繞農村散煤治理、優化交通運輸結構、加強面源污染整治、應對重污染天氣等多個方面開展階段性評估分析。依託411名網格員組成的三級網格監管體系,發揮網格化監管作用,採取走航、激光雷達監測、高空瞭望系統等科學有效的技術手段加強污染源監測監控。對發現的污染源違規排放行為,零容忍快反應,從發現環境問題到最終辦結,實行閉環處置。
(通訊員 苗華)
溫馨提示:空氣良好,可以進行室外活動。
:閆 雯
監朱敏宇